年末岁首,浙江杭州市一家大药房依据店里登记的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到市场采购时发现,表上70%的药品早已无人生产,它们几乎全都是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相反,随着降价药纷纷消失,市场上一夜之间又生出了很多"新药",如已经不常见的普通红霉素,"重生"后市场上有47种名称,价格猛涨至以前的10倍。
【大众日报】药品降价须防旧药“换马甲”
    总之,政策制定实施的正确与否,要看该项政策能否为群众带来切身利益,否则只是“高调喊话,低声做事”,就很难让群众买账。政策出行,监督保障,惠民政策不是句吆喝过就算了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民生工程”。面对旧药“换马甲”现象,有关部门该反思一下。
[详情]  
【齐鲁晚报】“降价死”考问药品降价政策
    尽管“降价死”现象可以归结为医药生产商、中间商、医院的唯利是图,但我们更该反思的是降价政策为何阻止不了“降价死”。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药品降价,但老百姓却没得到多少实惠,“降价死”显示了这一政策的无力。笔者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缺少可持续性。
[详情]  
【大河报】药品一降价马上就停产!
    20次“降价令”难以奏效,是在呼唤“药改新政”的尽快出台,比如政府要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拨付,改革“医药不分”、“以药养医”体制,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分解病人经济负担,或将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详情]  
【江南时报】破译"药品降价死"
    到底我们拿啥去守住这道药品关口?在我看来,根治药品一降就“死”至少需过三关:其一,依法改革,从严审批新药;其二,揪出药品流通领域里的“黑手”;其三,一刀切剥离药品直接进医院的权力。
[详情]  
 
【广州日报】药品为何一降价就“死”?
【东方早报】药品“降价死”不是宿命
【上海证券报】行政权力主导药品降价行不通
【证券时报】降价药换新面孔百姓挨宰谁之过
【三秦都市报】药品“降价令”何以遭遇“死亡门”?
【第一财经日报】药品降价死:厘清公共与私人物品界线。
【江南都市报】药价降了19次百姓为何还是看客?
【红网】药品降价何以反而成了对患者的盘剥
【红网】从“降价死”看政策的可持续性
【红网】 “降价死”是“监管死”衍生的必然怪胎
【新华网】"降价令"遭遇"降价死"说明啥
【东方网】谁来救活遭遇"降价死"的药品?
【青年时报】“降价死”的谜底是官药勾结
【南京晨报】20次撞墙,咋撞不出“药改新政”
【先锋论坛】药品“降价死”真的是“绝症”?
【佛山日报】药品降价检验公共政策实效
【浙江在线】药品降价变成了涨价原因可在
【浙江在线】“降价药”变脸掠财该问责于谁
【东方网】药品"降价死"根源何在?
【广州日报】药监局长落马,医药企业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