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2.热钱开花,物价节节升
美联储2010年11月份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再次开动了“印钞机”,未来8个月要向市场注入6000亿美金,美元指数应声下跌。美国此举可能会引来日本、欧洲等经济体效仿,甚至还会带动欧元和日元贬值,包括中国、巴西等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新一轮危机。 美元供应增加,会让全球市场上的钱迅速增加,推动热钱进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从而推动国际市场上资产价格的上升,助长国内的通胀预期。 热钱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商品价格进一步攀升。在大量热钱的推动下,商品价格将全面泡沫化,且将整体超越2008年的前期高点。 ?疯狂的涨价风潮 时下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物价上涨了。现在是什么都涨,衣食住行,我们基本生活的支出在全面的上涨,不禁让我们觉得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人们愤愤不平的是:现在什么都涨了,就是不见工资涨。 2010年,大量热钱加上各路大型资本一起涌入中国小宗农产品交易市场,配合舆论大肆热炒大蒜、绿豆、辣椒、食用油以及各种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这些物价上涨确实可以算作通过通货膨胀的后续产物。 猪肉价格的大涨,让目前的餐饮业也随之上涨。如今我们身边的快餐也由原来的8元上涨到10元,甚至还有再涨价的嫌疑。上海的豆制品也是全线涨价,方便面也是全国范围性的上涨四成。 2010年上半年棉花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这就有热钱在里面炒作。郑州期货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大大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手率极高。 当我们试图找出2010年物价上涨常态化的幕后推手时却发现,如今任何一种东西的涨价,都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供需变化使然,在热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之下,食品价格的高歌猛进不断推动CPI节节升高,进而拉动中国快速进入高成本时代。 虽然官方一再否认物价上涨引发通胀的恐慌,但2010年10月19日央行的突然加息,都被普遍认为剑指通胀。21日公布的CPI高值,也再次印证了食品涨价的巨大推动力。毫无悬念地,“涨价”势必成为2010年最红的关键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决定物价,只有供求基本平衡时,物价才会稳定。如果,货币量大于物资,求大于供,则物价必涨,因此,物价受货币量的影响。中国是严控货币量的,但是,一旦热钱涌入,货币量失控,物价不涨那是不可能的。 ?涨价风对居民的不利影响 2010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持续且逐月扩大的负利率,使居民财产严重缩水。 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把银行当作保险箱,大部分结余收入存放于此,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是,2010年以来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已进入负收益时代。 以一年期存款为例,目前银行一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为1.98%,扣除20%的利息税,实际利率只有1.58%,如果再扣除1~6月3.6%的物价上涨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上为负2.02%(1.58%-3.6%),也就是说,将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这1万元不但没有增值,其实际价值还会下降为:10000-(10000×2.02%)=9798元,其中202元白白蒸发了。 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目前老百姓放在银行里的钱,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也就是说每个国民的手中已经有接近1万元的储蓄存款了,负利率对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普遍有所下降。 第二,物价高企导致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下降。 由于粮食涨价,2010年1月—5月每户低收入家庭粮食支出每月增加13.2元左右,油、肉、禽、蛋及蔬菜五类必需品涨价,使每户低收入家庭每月支出增加21元左右,共计增加支出34.2元左右,即食品支出额的14.8%是由于涨价因素付出的。 2010年1月—5月,这些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食品消费支出118元,同比增长15.2%,恩格尔系数高达5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由于恩格尔系数低于50%在国际上被普遍认为是温饱到小康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所以,可以说,食品涨价直接导致了这些低收入家庭中的多数,在名义上由小康再度降入温饱阶段。 第三,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农民消费雪上加霜。 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是2010年物价变动最鲜明的特征,2010年前6个月农村物价涨幅始终高于城市2~3个百分点,1月—6月农村物价上涨4.6%,城市上涨3%,农村高于城市1.6个百分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占总消费商品较大比重、农村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价格大幅上涨是造成农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虽说农民收入增加了,但农民消费并未大幅增长,2010年1月—6月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1%,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7%,农村低于城市5.6个百分点。农民微薄的收入难以承受物价的高增长,是其消费需求没有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民家底薄、承受能力差,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将在相当程度上抑制消费的增长。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