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1.欧美货币争霸,中美欧“三国鼎立”格局乍现
1999年1月1日,国际货币金融史翻开新的一页——欧元诞生了。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变数,货币金融的世界地图上美元一统天下的冰面裂开巨大鸿沟,货币新战国时代开始。欧元开始占据一块,尽管它的版图面积有限,但美元“大一统”的历史结束了。 一场美元、欧元、石油与黄金合纵连横的精彩连续剧上演,一场以“剩者为王”为目标,以美元向外转嫁货币危机和世界各国反危机转嫁的大博弈开启。 到今天为止,即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没有料到,欧元能够如此迅速地挑战美元的霸权。在国际清算银行2004年1月—9月的统计中,其全球发行量第一次超过美元。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由此发生根本变迁。欧元、美元争霸的水面下,欧美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之争无可争议地上升为第一矛盾。 ·欧元的诞生是美国的噩梦 欧元自1969年3月被正式提议以来,其问世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这片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土地上,曾经相互浴血厮杀的不同民族要达成统一货币何其艰难,更何况来自美国的压力一直如头悬利刃,其分化瓦解之策层出不穷。 1997年—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美元势力“收之东隅”,却也“失之桑榆”,在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美元热钱在亚洲翻云覆雨,将“东亚奇迹”戏弄于股掌,将东亚人多年积累的财富一股脑儿劫掠而去,从而将亚洲各国经济打入深渊时,美元势力可谓斩获颇丰。这是美元继1990年在日本斩获巨大财富后,再一次在亚洲的大丰收。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这不啻是对欧洲精英的一记当头棒喝。亚洲的悲剧令欧洲人感同身受,在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危机感下,他们再也不愿清谈下去而误人误己,欧洲15国兄弟齐心推动,欧元终于在1999年1月1日降生,呱呱啼哭之声震惊了世界。 自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欧洲又一次实现货币统一,其间经历了漫长的19个世纪。二者的不同点是,罗马帝国是用武力征服异邦,强行实施单一货币,而今天的欧洲联盟则是以经济的、政治的,即和平的渐进手段逐步迈向统一,各成员国主动、自愿地让渡自己的部分国家主权,包括货币主权。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奇迹,堪称为人类的宗族融合和文明升级树立了一次现实的先例。 欧洲人为此欢欣鼓舞,3亿多欧洲公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欧盟,因为共同的货币意味着共同的利益,这种特有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才是未来“欧洲统一神殿”的永久基石,它将大大降低欧洲内部的交易成本,并增强抵抗国际浮动汇率和金融动荡的能力,令那些嗜血的热钱投机者无法在欧洲内部进行货币离间投机,欧洲内部各币种间的汇率危机被一劳永逸地根除了。 然而,在大西洋的彼岸,美元却不能不感到惊恐。当时的欧元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和贸易集团,面积为319.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3亿人,超过美国;200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8.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32%,高于美国的27%;在贸易方面,据欧洲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0年世界总出口额5.4万亿欧元,其中欧盟名列前茅,为9379亿欧元,占18%,高于美国的16%(8374亿欧元)、日本的10%(5183亿欧元)和加拿大的6%(2985亿欧元)。欧盟的进口比重仅次于美国(1.34万欧元),为1.03万亿欧元,占世界贸易总进口的18%,遥遥领先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而从欧元背后的抵押物——黄金来看,欧洲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总量接近1.2万吨,也超过了美联储的8130吨。 ·中国守住最后的金融防线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的最重大博弈是中国加入WTO,中国希望在能够掌控自身命运的前提下主动融入世界经济,谋取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大空间;西方国家则图谋遏制中国发展,为此提出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苛刻的条件。 在这场较量中,客观而言,中国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因为欧美高度一致,紧密联手逼迫中国。尤其它们拥有两大撒手锏,一是经济封冻,二是激化台海局势。在这种大战略背景下,1999年,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绝非偶然事件。这构成了中国当时面对的主要国际环境。 在WTO谈判中,中国尽最大努力据理力争,在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后,守住了金融开放最核心的阵地,没有承诺自由浮动汇率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在那个欧美得偿所愿的时刻,它们或许认为,攻克这个最后的堡垒只是个时间问题。此后,对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汇率制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西方某种势力迫使中国按它们的节奏彻底开放金融的计划是相当完美而有序的:上策为先引导国际舆论铺天盖地吹捧中国,冲昏国人头脑,然后利用诸多“国际金融权威”对中国循循善诱,通过热钱冲击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中策是针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通过对中国商品反倾销和特保,逼迫中国用汇率自由化进行交换;最下策仍是台海暗流。 但完美方案因为三重不可预期的因素而破碎。一是中国执政当局理性而冷静的头脑并不太领受“捧杀”的蛊惑;二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恐怖袭击,美国的国家政治战略中心发生根本位移,打击恐怖主义威胁取代遏制中国崛起成为美国第一任务。 ·中美欧:“三国鼎立” 9·11事件之后,为打击全球恐怖主义和保卫国土,美国的国家财政开支大大增加,国际贸易成本大幅上升;2003年3月,美国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并陷入了游击战的泥沼,军费开支进一步扩大。随着美国石油军火集团利用伊拉克战争掌控国际油价,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美国投资者获得了最多的原油期货的利润,并刺激了美国消费和进口,因此,美国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迅猛膨胀。 早已对美国屡屡借用美元贬值向全球转嫁赤字不满的欧洲,借机采取强势欧元政策,直接挑战美元霸主地位,2004年,美元兑欧元迅速贬值。 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美元需要稳住阵脚,被迫升息增加美元的吸引力,但不断攀升的利率使贷款买房者还不起利息,又戳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同时,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西方国家将制造能力不断转移中国,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已经确立,中美经济已经形成高度互补性,美国人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依赖性很高,美国买中国的物质商品,中国买美国的金融产品,中美双方在经济上实际已经形成“G2”的关系。 这种“G2”的关系对于美元抵抗欧元的竞争尤为重要。美元与欧元竞争主要体现在四点: (1)综合经济实力,现在欧元区的GDP已经超过美国,美国落在下风。 (2)纸币的泛滥程度,毫无疑问,美元发行的远远比欧元泛滥得多,换言之,美国金融衍生品的泡沫远比欧洲大得多。 (3)纸币的战略抵押物的支撑只能是两种,A是黄金,现在欧洲官方黄金储备的总量大约比美国多50%,而民间数量更是远远超过美国,美国已经丧失了反超的可能;B是石油,现在美国仍不能控制全球的石油来支撑美元。 (4)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在欧元对美元不断升值的情况下,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暂时没有雪崩,很重要的是依靠中国“世界工厂”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如果美国的老百姓没了“中国制造”,物价必定飞涨,通货膨胀更加失控。换言之,美元崩溃得会更快。 这就是中国与美国的共同经济利益第一次超过美国与欧洲的共同利益的源头。也是为什么中美之间能够建立战略对话机制的根本原因。 然而,从西方式的“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而言,中华文明又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者之一。这使得中、美、欧的关系更加复杂,形成了类似“魏、蜀、吴”的“三国鼎立”的世界格局。 ·文明冲突=利益冲突 以美元和欧元冲突为代表的金融寡头资本主义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是最主要矛盾;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矛盾是第二位的;虽然美元与欧元金融寡头利益集团间的矛盾是首要矛盾,但在文明的冲突中,中国却是西方政治经济金融势力最主要的对手。 由此,世界主要构成了以欧元利益集团、美元利益集团、大中华利益集团的世界新“三极演义”的大棋局。俄罗斯、伊朗、沙特、印度、日本等国则身列第二阵营,成为第一阵营合纵的对象。 由于中国是欧、美共同的文明竞争的主要对手,更何况,作为发展极为迅猛的新兴经济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领袖的有力挑战者,2006—2007年度排列世界首位的IPO融资大国更引起了国际金融寡头势力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新“三极演义”中,任何两方均有可能乘第三方不注意,联手侵吞并瓜分其“财富疆土”,包括欧美联手对付中国。 因此,从战略动机上,美元利益集团会首先想办法将危机转嫁给欧洲,如果不行,也不排除欧美的西方金融寡头势力联手,对中国发动一场金融打击,摧毁中国这个主要潜在对手,在控制中国的金融系统、瓜分其丰厚的物质财富后,再相互间一决雌雄。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