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2.西方强加给人民币的“莫须有”罪名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以来,来自欧美国家的声音越来越强硬,这种声音并没有直接要求中国立刻实行汇率自由化和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而是说,中国必须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因为贸易顺差太多。 这种舆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鼓吹和推动人民币升值,其目的是为了刺激中国的资产泡沫,推得越高就会摔得越狠,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捧杀”策略,捧得越高是为了有朝一日摔得再也爬不起来。然而如此先扬后抑需要一个前提: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大幅推动人民币升值。要达成这一目标,则先要给现行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政策定罪。 如今这种舆论已经铺天盖地——世界经济已失衡,中国贸易顺差是罪魁,人民币低估导致贸易顺差,为赎罪,中国必须将人民币升值,而且是大幅升值。 现代西方金融投机者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WTO框架中,各成员国完全有权利选择各种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况且各种汇率政策的选择,并不存在谁更好、更先进的问题,只有更合适的差别;其次,所谓的世界经济已经失衡的判断是单向的,现在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确实存在,但中国的外汇储备购买了大量的美元金融资产,中美间双向是动态均衡的。 如果从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收益来看,美国受益远超中国。简单举个例子,假定原来美国生产一双耐克鞋要支付成本20美元,从中国进口只要4美元,这样美国就获得16美元的净收益(减亏也是收益),而中国每双鞋获得的净利润可能只有20美分。如此,美方就获得了16.2美元新增收益蛋糕的98%,中方仅获得不足2%。 “中国制造”不仅这样巨大地补贴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给了美国人丰厚的利率补贴——实际上,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的18年,美国之所以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奇迹,经济繁荣与衰退交替循环的周期理论几乎“失效”,究其根本,除了新经济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造”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实惠。 为什么某些美国人士不仅不感恩,反而一再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呢?原因不外有三: 第一,这给了贸易保护以口实,以逼迫中国企业支付更多的反倾销税(注:反倾销是指对在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入一国市场,并对该国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该国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情况下,该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临时措施、价格承诺和征收反倾销税。它常常会成为贸易保护者的工具)诉讼费,进一步侵蚀中国企业微薄的利润。 第二,逼迫中国购买更多贬值中的美元,为美联储增发货币埋单。 第三,以此威胁利诱中国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空间,扩大资本项目开放,为热钱大进大出创造条件,以诱发中国金融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尚待解决的隐患,制造一场新亚洲金融危机,以摧毁中国的金融系统,进而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 在2006年10月工行上市之前,相信前两个是主要原因,而此后,第三个正在上升为核心动机。原因在于,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的IPO募资额第一次超过了美国,令华尔街为之震惊。与“世界工厂”和美国金融虚拟经济高度互补不同,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与美国金融市场产生竞争,换言之,某些美国人乐见一个中国“世界工厂”,但未必希望看到一个亚洲“华尔街”。所以从那时起,将中国的亚洲华尔街扼杀在摇篮中,就像当年匈奴想把大汉朝卫青、霍去病的中华铁骑扼杀在摇篮中一样,对于某些西方金融大国来说,它已经是志在必得的战略目标。 从这个根本上讲,只要某些西方大国不愿意看到中国作为金融大国崛起,中国与西方的一场金融博弈乃至对决就在所难免,无非来得早晚而已。换言之,一场以最终摧毁中国独立自强的金融系统的新亚洲金融危机必然来临。而这个生死玄机就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越多,汇率震荡幅度越大,中国战斗力就越弱,越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