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2.热钱推高房价,中国90%的人被剥夺买房的权利
这几年中国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房地产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国首都北京的房价在2009年就翻了一倍,均价直奔3万/平方米。 房价一路高开和通货膨胀是并行不悖的。2010年有超过3000亿美元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豪赌人民币三个月之后的升值。粗略算来,3000亿美元的投行基金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即使按照20%的比例投入房地产行业,也将有超过3000亿人民币的热钱规模,而这批热钱八成以上会投入到一线城市房地产领域,也就是说热钱占一线城市销售金额的10%以上,每10套房产中,就有1套被投行买去。 正是在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双重预期下,外资热钱提前布局,中国境内民间热钱涌入,才真正导致一再被严厉调控的房地产市场反常地亢奋起来。而据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媒体爆料,当地购房投资比例已经超过五成左右,商品房售价被投资热情推高。 ·白领一年收入买不起一个卫生间 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国内房地产,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有机构曾计算,期间美国房地产投资的平均年收益率只有6%~7%,而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国内特大城市,这一比率却能达到20%甚至50%。而当中国A股市场高歌猛进之时,海外热钱也立即转移战场,更多地进入到中国资本市场。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有泡沫并占到六成至九成以上,而引发泡沫的原因就是投机炒房和热钱汹涌及自有资金下调到20%有直接关系。2006年开始,政策打击炒房政策频出,直到2007年出台“927”政策,直接提高购买多套房的首付和提高按揭利率至1.2倍,房价依然维持在1.8万元/平方米之上。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拯救市场,美联储从2007年9月起连续7次降息。中国央行则在2007年连续6次加息,一减一加,导致中美利差反转并逐渐扩大,再加上同一时期人民币升值因素,热钱光是放在中国的银行里,也能取得超过10%的收益。 过多的热钱进入会造成经济高涨,出现泡沫,而当其迅速撤离时风险又很容易转嫁给普通消费者。几年前,北京、上海等地白领的月薪还可以承担市区一两个平方米的房价,但到了2007年,他们发现,自己一年的收入可能已经连市区里的半个卫生间也买不起了。 ·不吃不喝买房需要17年 假如买套普通的住房,一百平方米 那就需要十七年,我还得不吃不喝 还得勒紧裤腰,靠喝西北风度过 …… 好好地节约电,节约水 节约这一生短暂的时光和青春 湖北省80后著名诗人熊盛荣把买房的烦恼写成了诗歌《一个诗歌编辑的现实生活》,这首诗歌在全国80后之间广为传诵。 就像熊盛荣说的那样,按照80后两千多元的平均工资,想要买一套新房子,需要17年的时间,还要一分都不用,包括不吃不喝。 我们再来看一个贵州省的真实案例: 石先生2004年参加工作,辛苦三年,加上女朋友的积蓄,2007年存了近8万元,加上父母的支持,手上有了10万块钱。2007年初,他到位于宅吉小区的碧树云天小区看房子,这是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才卖1850元,如果他再借点钱,就能买一套了。 “我当时犹豫了一下,不想向人家借钱,想再节约两年后,凭自己的力量买,想不到一年间房子涨得那么快。”石先生特别后悔,才过了不到一年时间,他原本能买50平方米房子的钱,就只能买20平方米了。2007年年底,他来到同一个地段的小石城二期问房价时,每平方米已经超过4000元钱。 据资料显示,进入2006年以来,贵州省的房价增长速度惊人。目前,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四方河路1号的山水黔城大型居住社区,每平方米起价3780元,价高的达4300元每平方米;位于小河区的另一处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2700元;在两城区,平均房价接近5000元每平方米,而于2007年底开盘的摩卡空间公寓每平方米的均价甚至高达6000元。 这样的高房价使得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压力与日俱增,他们的薪水总是无法和房价成正比上涨。 ·80后“先婚后房” 曾经,大多数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都抱着这样一个观念:先买房,后结婚。可是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先婚后房”逐渐成为潮流,《要买房先结婚》一文的作者来自贵州的谢蓉蓉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谢蓉蓉自己的亲口陈述,她与男友都是80后最早的一代,就像某本杂志上说的“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她和男友已经认识了一年多,两人感情比较稳定,打算买了房子后就结婚。 但是工资和房价的增长并不成正比。谢蓉蓉的男友在部队任职,一个月薪金2500元左右。而她在一家小公司做职员,一个月薪金不超过1500元。光看薪水总和,如果不买房子,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算“中等”了。可他们两人都不是城里人,都是从县城里考大学到城里工作的。他们不忍心用父母毕生的积蓄来买房子。两个人都希望能自立构建自己的家。 从2007年开始,谢蓉蓉和男友开始关心房价。用她的话说,市里两城区的房价高得离谱。好一点的小区,均价每平方米4500元以上。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总价起码也要50万以上。对于他们不仅是高额的首付,还有每月的贷款月供。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做很长一段时间的“房奴”。于是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郊区。看了一圈后发现,远点的交通不方便,近郊的小区都要2500元/平方米以上。那还是1月份的价。转眼到了6月,房价涨幅已经超过7.8%。再抱着侥幸的心理看看近郊的小区,房价已猛蹿到3300元/平方米了。还是期房,现房更贵。他们连商品房也买不起了。 最后,二人抓住了买经济适用房这一根“救命稻草”,谢蓉蓉的男友所在的单位要在近郊建一期经济适用房,据说每平方米2000元。论年龄、职务,她的男友都够得上,但有一条死规定,必须是结了婚的干部才能购买。于是他俩商量:“咱们去领证吧,越快越好!” 就这样,谢蓉蓉和男友改变了先买房后结婚的观念。 像谢蓉蓉一样,目前,先结婚再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在高房价面前,更多的人选择了先结婚再买房。他们有的选择先租房,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来选择住处,婚后节衣缩食,攒足积蓄,等待房价适宜时再买房。有的等着经济适用房,希望可以排号买到一套价格合理的房子。这造就了80后的买房新观念:要买房,先结婚。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