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6.解密A股剧烈震荡:热钱是主谋
从6124点到1664点,再从1664点到3478点,短短两年时间,A股如雪崩般垮掉,而转瞬又如神话般崛起。翻云覆雨,谁有如此能量?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这些过去分析市场的主要维度,显然已无法深刻解释这一现象。 透过市场的多重迷雾,穿越资金的简单表象,我们发现,有一种叫热钱的力量,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A股的剧烈震荡。 A股市场面临着来自热钱不确定性的重大困扰。一方面,中国仍在“加息+升值”的轨道上运行,热钱涌入中国的动力增强;另一方面,宏观和政策面引发股市从最高点下跌近40%,投机资金有抽逃迹象。2010年热钱频繁进出的可能性显著增强,将放大A股市场的震荡幅度,为股市埋下隐忧。 ·热钱在中国股市搞什么 热钱一向是来无影,去无踪,但其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却常常是惊人的。2006、2007年A股牛市中,热钱带来的“做多”力量有多强,暂时无法评估。不过,当时很多著名国际投资家、私募股权基金都在打中国股市的主意,却是不争的事实。投机资金通过贸易、外商投资、进出口信贷、个人资金汇入、地下钱庄等手段,无孔不入地钻进中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热钱对于楼市、股市泡沫形成恐怕难辞其咎。 2007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顺差达到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房地产直接投资”和“短期外债”增长最快,这两项都是热钱便于藏匿的进入渠道。 目前这些热钱流入的渠道很难被彻底“堵上”。相反,由于升值和加息等因素,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力客观上在增强。央行和外汇局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各种场合表示要加强外汇流入监测和监管。 然而,热钱“来”令监管层烦恼,“去”同样令市场担忧。 A股市场从2009年10月开始的大调整也打击了投机资金投资中国股市的信心,这些资金可能开始成为“砸盘”的重要力量。热钱在获利之后,或许会开始大规模撤离中国,甚至重演东南亚金融危机,届时A股市场将岌岌可危。 2010年以来A股市场与国际股市高度联动,这已经证明有大量热钱在中国股市上活动。即使热钱没有集中撤离中国,其频繁进出资本市场,同样放大了股市的波动幅度,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 ·热钱抽逃是股市最大隐忧 热钱对一国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已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可供中国参考。即使是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对热钱的监管仍显得束手无策。随着近些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热钱带来的金融危机爆发频率有加快趋势,而且危机的爆发也不再限于发展中国家了。 无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美国次贷危机,所有金融危机的酝酿都是在热钱大量涌入之际,而危机最终爆发却是由于热钱大量抽逃,这是任何一国金融监管当局最担心的事。正是由于怕热钱逃离,才有了对热钱流入的严格限制。 美国次贷危机终于还是影响到中国A股市场。2010年,受到政策面偏紧和经济增速可能放缓的影响,A股市场相对于外围市场的优势减弱。2010初以来上证指数已经下跌近20%,这一幅度远大于美国、欧洲、日本、香港股市的年内跌幅。A股市场对国际投机资金的吸引力下降。从这个角度看,热钱的确有抽逃的可能。 此外,美元大幅贬值推高了国际原油、黄金、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吸引了投机资金的兴趣。2010年以来美元指数下跌超过5%,原油期货价格涨幅超过15%,现货金涨幅近20%。国际专家纷纷表示,在原油等期货价格大涨的背后,国际投机资金的炒作是主要推动力。热钱有可能在大量向国际商品期货市场转移。 美元贬值还可能切断原有的热钱投资链条。全球热钱在近些年的产生和流动渠道就是利用日元的低利率套息,大量借入日元,继而抛售兑成美元投向其他国家。而目前美元对日元正大幅贬值,很可能阻碍热钱的流动渠道。 全球热钱规模有多大,目前不得而知。不过,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流入额达到1.5万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热钱规模必定是这一数额的数倍不止。目前中国银行之间的日常交易量不过三四千亿元,股票市场交易量也不过千亿元。交易量仍相对较小,在国际投机大鳄眼中,仍是很容易操控的。 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可以看出,流动性过剩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变成流动性短缺。热钱一旦集中撤离,破坏力同样会无法预想。可以说,热钱始终是中国A股市场不可忽视的隐忧。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