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风从海上来 路在脚下行——长三角主流媒体眼中的临沂是如何炼成的
2022-07-03 来源: 在临沂客户端

  夏至刚过,连日骤雨洗净了八百里沂蒙。6月28日,16家长三角主流媒体带着自东南而来的风潮,走进沂蒙探访临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故事。

  从绿色盈目的智慧农业到车轮滚滚的物流大军,从红色激情的党性教育到蓝色现代的城市建设,长三角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们用或熟悉、或陌生的目光,将沂蒙的形貌、变迁、发展尽收眼底,以千里之外的“他山”视野,叙说着对临沂的印象和感受,写下了对临沂的赞赏和期盼。

  沂蒙山向着长三角的走近、融入,引来长三角的热情回应。打铁还需得自身硬。这场盛大的“双向奔赴”,对于临沂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魄力、信心与付出,更是根植于自身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实力。

  山水之城见证发展之变

  沂蒙,以山闻名,但人们来到临沂,最诧异之处却在于看得最多的水。沂河、祊河、涑河等25条河流及难以计数的支汊分流,数百座桥梁如彩虹卧伏飞架河流之上,将临沂作为北方水城的风貌尽情展露。

  “临沂是北方城市,却胜似江南水乡。”新民晚报社首席记者、长三角工作室主编范洁说,随着越来越多地走进和了解临沂,也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临沂与长三角地区的情缘。“临沂与长三角之间的城市气质是相互交融的。”

  长三角媒体采访团记者实地探访蒙阴县椿树沟景区,领略沂蒙好风光,感受沂蒙文化氛围

  从沂蒙山区到现代水城的嬗变,不仅是临沂城市规划定位的改换,更是临沂发展道路的一次跃升。

  近年来,临沂按照“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的城市建设规划,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相继规划建设了北城新区、涑河片区、西部新城、国际生态城、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全面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提升城市层级。2021年,临沂主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9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73万人,进入全国I型大城市行列。

  城市不但要建设,更要精细管理。临沂实施城市管理“绣花工程”,高架路建成框架,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临沂居中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第40位、开放数林指数排名地级市第3位;做活了“绿”文章,新增绿地面积超过2万亩;擦亮“以水为魂”的城市品牌,沂河被评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最美家乡河”,城市颜值更加靓丽。

  “住得更舒服,生活也方便,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美了。”在临沂北城新区,李建国老人每天都会在小区附近的“口袋公园”运动休闲。他说,十多年前,这里都是荒郊野地,哪里能想到会变成现在的样子。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临沂充分利用城区闲置地、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共建成“口袋公园”110处。

  “临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在“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沂专场上,市委书记任刚这样介绍了临沂城市发展的理念,临沂“努力打造有活力、有魅力、有精度、有厚度的城市”。

  步入2022年,沂河新区横空出世,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作用蓄势待发。今天的临沂,正以明珠辉映、山水秀美的现代化城市气质,迎接着四方来宾。

  沂蒙精神弘扬与时俱进

  从沂蒙革命纪念馆出发,前往临沂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绿沃川智慧农业示范园、金胜粮油、青援食品等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地聆听沂蒙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故事。“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党政军民缔造的沂蒙精神,今天继续传承弘扬,赋能了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路行程,芜湖传媒中心总编办副主任韩骏深有感触。

  时代楷模、兰陵县委常委(挂职)、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就是这样一位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基层“领头雁”。从1999年回村任职起,王传喜就把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成头等大事。面对村集体欠债380多万元、民心散村风乱等问题,王传喜从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实际出发,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建起了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并争取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让代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长三角媒体采访团记者在时代楷模、兰陵县委常委(挂职)、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左一)陪同下参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村子富裕了,王传喜坚持发展成果群众优先共享。在他的努力下,代村实现了“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善扶”的民生目标。2021年,代村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

  “从王传喜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人民城市,在这方面,沂蒙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精神是共通的。”范洁如是说。

  新时代的沂蒙精神,正跟其他城市的传承精神一样,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引领着新时代的发展格局。当前,临沂围绕深化“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实施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力前行。

  “今天的沂蒙老区,不再是落后保守的代名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经济总量接连跨过3个千亿级台阶,达到5465.5亿元,进入全国地级市二十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连跨过3个百亿级台阶,达到409.5亿元,两项指标在全国革命老区中保持“双第一”,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小康、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三步走”路径深化推进

  临沂的“南下”历史,从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干部群众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设,到上世纪80年代30万兰陵人背着蔬菜闯荡长三角,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成为了临沂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最亲密的联系。

  2020年底,临沂市委按照“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决定实施沂蒙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规划布局产业、加快项目引进,重点打造长三角和粤港澳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产业转移“大后方”。

  如果说以前的“南下”是有序的少数人或者群众的自发行动,那么“三步走”路径就是临沂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临沂市委面对使命果断决策的胆气和担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格局。

  2020年12月7日,2020临沂优质农产品(上海)推介活动暨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开幕,按下了临沂融入长三角“快进键”,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

  这一年来,临沂农产品供应基地越建越优,先后举办“产自临沂”走进长三角、粤港澳系列推介活动6场次,累计举办“产自临沂”“三年百城”系列推广活动50余场次,签订产销合作协议282个;发布对接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临沂团体标准30项,销往长三角的农副产品增长12%,“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等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山东绿沃川智慧农业示范园总经理张华增(右一)向长三角媒体采访团记者介绍草莓育苗新技术

  这一年来,临沂休闲旅游“后花园”越来越美。提升旅游集散中心18处,接待长三角游客492.6万人次,临沂成功创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

  这一年来,临沂产业转移“大后方”越做越强,承接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转移目录项目84个、在建项目388个,到位资金490.3亿元、增长43%。

  今年,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又专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深化“三步走”路径,着力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沂蒙新乡村。今年1至5月份,全市规范提升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20家,招引长三角地区在建项目240个、到位资金165.3亿元,乡村振兴“三步走”有序推进。

  “新时代的革命老区,不仅是红色的,更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是传统的,更是时尚繁荣的;不仅是致敬历史的,更是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市委书记任刚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对于沂蒙老区的这段论述,得到了长三角媒体人的广泛赞同。

  “随着临沂与长三角城市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临沂将在长三角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显示度。”范洁说,临沂与长三角的发展关系正走向新阶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B矩形广告大

“坑老骗局”花样翻新 养老保健理财领域高发

“坑老骗局”花样翻新 养老保健理财领域高发

近年来,“银发经济”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力量参与其中,但不少诈骗分子也盯上这块“大蛋糕”。

·惠企政策落地 企业仍有“三盼”

党建聚优势 发展显胜势

党建聚优势 发展显胜势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滚石上山 澎湃向前——一家“共和国长子”企业的振兴之路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