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重磅利好接踵而至,谁才是“特区中的特区”?不是沪深……
2022-03-14 来源: 咸宁新闻网

    近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海扩容、横琴成立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各个特区建设动作频频。从最初蛇口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到4个经济特区成立,再到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先后成立,这些“特区”从一开始的星星之火,到现在已成燎原之势。

  似乎每个特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使命。然而,谁才是事关国家战略布局,最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最能抓住发展机遇的“特区中的特区”?

  特区在本质上是为了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资本链,发展经济。它首先要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人员通关便利、资金流动便捷、信息交换无障碍等等。

  海关的“一线放开”,相当关键。不过出于种种原因,即使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这种级别的“特区”,都还只是“一线放宽,二线管住”。

  别看只有一字之差,自由化程度大为不同。

  一线放开后,境外进入的货物,海关只备案管理不查验货物,检验检疫部门只检疫不检验。货物、资金进出相当自由。

  只不过说这个时候,为了保证不干扰影响到其他地方,自贸区和国内非自贸区货物进出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征收关税。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图:智谷趋势

  而“一线放宽”的尺度,则远远小于“放开”。更多是简化手续,对货物在税、证方面的适度放宽。

  目前,内地实行“一线放开”管理模式且有政策落地支持的,只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南自贸港。它们以城市形态“一线放开”,生态丰满,生产、居住、商业等板块一应俱全,是一个独立的关税区。

  而相对于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又有很大的不同:

  横琴处于全国经济最发达、产业分工精细的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12%的GDP。整个广东GDP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且大湾区内部分工相当明确,深圳是创新之都,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东莞是世界工厂,佛山是制造业之都……

  因此,相比海南,横琴更有底气吸纳全球性资源,并专注自身优势和大湾区其他城市推进产业合作,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其次,海南和横琴的“一线”也不同。前者是海南岛和境外的设线,后者是横琴岛和澳门的设线。

  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全世界的货物都可以免税运往海南。

  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进入横琴免关税的货物只限于澳门。

  但是你别忘了,澳门自身就是自由港。

  横琴,与澳门合并成一个“关税区”,相当于通过澳门这个支点和通道,面向全世界放开了。

  横琴的企业不仅能通过澳门获得境外免税生产资料,更能方便和澳企合作,一举两得。

  事实上,横琴的关境设置,是出于对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考虑,这也是横琴的使命。

  近一两年,中国相继出台了海南方案、前海方案横琴方案,赋予每个特区独一无二的使命:

  海南最大的使命,其实不是向上成为南中国的一个经济强省,而是向下探索中国经济禁区的深度——开放的边界在哪里?市场准入门槛要放到多低,才能既不会造成海外资本疯狂涌入,也不会冲击国内相对弱势的民族企业?

  前海,则是一方面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扩大对香港服务领域的开放,促进香港全面融入内地,特别是大湾区。

  横琴的使命,正如前文所言,是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使其逐渐摆脱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困局。

  廖泽云说: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澳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有力支撑。要积极推进合作区建设,为澳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除了海南,前海和横琴都是向上探索,不断攀高。但后两者相比,横琴又有两大优势:一是潜力更大,二是体制创新更深化。

  横琴建设十余年,现在正值爆发期。去年横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54.63亿元,同比增长8.5%,超过广东省增速(8.0%)。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前海,横琴可谓中国制度创新最具突破性的特区。

  2009年出台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就正式将横琴定位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截至目前,前海仍是深圳管理,但横琴合作区已经从珠海管理上升为广东省管理,是一个由国家统筹规划、粤澳共建共管共享的特区。

  此次横琴方案,是在合作区下设管委会,广东省长和澳门特首担任主任,广东、澳门、珠海三地共同组成成员单位。

  管委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履行产业导入、招商引资等工作,其主要负责人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派,广东省和珠海市派人参加,协助做好涉及广东省事务的协调工作。

  广东省管理合作区后,主要做党建、国家安全、刑事司法、社会治安等工作。

  相当于在横琴合作区,粤澳两地分工明确,共同提升横琴营商环境和治理水平,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在合作区产业发展上,澳门可操作的空间会比以前大一些。

  在市场准入门槛方面,横琴同样在突破:比如说,最新的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规定,医疗机构仅限于合资。但横琴方案规定,澳门相关主体可以在合作区独资医疗机构。

  此外,横琴方案还提出,研究建设固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绿色通道。提到这一点的地区除了横琴,就只有海南了。这一举措,势必会强有力吸引外资机构和企业入驻,方便国际贸易。

  综合来看,横琴当之无愧“特区中的特区”。

  除了创新体制基础,横琴要想巩固特区成果,下一个重点必须得吸引企业和人才。这其中,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低税率就相当关键。

  横琴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一般的25%降到15%。这在全国都是少数。

  如果按照一家金融机构汇算清缴应纳税所得额1000万元,税率25%计算,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50万元。但如果按15%计算,只需要缴纳150万元。举个例子:“广东中星电子有限公司”,2020年至今通过享受15%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税额超过3000万元。

  涉及行业有多宽呢?横琴方案明确提出:“有利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产业全部纳入政策范围”。

  前段时间,有关部门就透露,金融业也将被纳入其中。

  这相当于在红得发紫的横琴金融业上,再添一把火。

  有了这个巨大利好,横琴完全有机会打造成一个高度发达的区域级金融中心,一个中葡国家金融服务平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据点。

  为了鼓励粤澳融合,横琴还规定:

  对合作区内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合作区加工增值达到或者超过30%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相当于在横琴投资医药、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业,其产品可以无关税进入内地,会大大鼓励内地企业及澳门企业进驻,快速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惠及企业所得税已经很了不得了,但横琴更加“壕无人道”,进一步推出个人所得税优惠。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规定: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对在合作区工作的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超过澳门(澳门低于15%)的部分免征,即“澳人澳税”。

  假设某位高端人才的税前年收入是100万元,附加扣除13万,应缴税所得额87万,本应缴税21.86万元。但在横琴按照15%的税率,应缴税13.05万元,可直接减免8.8万元。

  能够预见,横琴作为税收洼地,未来一定是高端产业和人才扎堆。

  况且,横琴在提升软实力的同时,硬件实力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横琴正在形成粤港澳三地半小时通勤圈,并着手打造城轨、机场、港口等完备的立体交通体系。

  横琴的周边,聚集着澳门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港珠澳大桥、广珠城际、横琴码头、横琴口岸……

  广珠城际延长线(珠机城际)横琴至珠海机场段正在建设,未来在横琴可以坐火车直达珠海机场;澳门轻轨横琴线正在建设,四年内建成运营,琴澳同城更加便捷。

  横琴交通路线图/图源:凤凰网房产珠海站

  未来,琴澳两地的生活、发展环境趋同,硬件软件连通无阻,可以加快形成国际化创新策源地,进而有效支撑区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并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优质工作生活圈。

  不过,这么好的横琴,有个无法回避的“硬伤”:

  住宅项目相当稀缺。整个横琴岛,面积是3个澳门那么大,但可供开发建设用地仅有28平方公里——不到三成,纯住宅用地更是仅有8%。

  未来想在寸土寸金的横琴拥有一套房产,并非易事。

  而最难拥有的,一定是金融岛的房产。

  原因在于,金融岛独一无二的价值是公认的。金融岛属于横琴的中轴,它聚集了整个横琴约83%的金融企业,相当于珠海的“陆家嘴”,是特区中的核心区。相对于整个横琴,金融岛的住宅更加弥足珍贵。

  横琴金融岛、陆家嘴对比图

  90年代,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如今,浦东陆家嘴的二手房均价接近10万,已经和上海核心地带——人民广场、南京路、豫园等拉开差距。这不禁让人对横琴金融岛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横琴金融岛黄昏城市天际线

  目前,华发横琴府是整个横琴新区唯一能直接看到澳门的在售纯住宅项目,紧贴澳门,港珠澳大桥、澳门风景全部尽收眼底。

  也是横琴金融岛上唯一社区纯住宅项目,外地户口客户也可以购买一套。

  华发横琴府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居住与商务的无缝对接,完美融合,也将进一步助推横琴成为高度发达的区域金融中心。

  横琴配套区位

  40多年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横空出世。短短数十年时间,深圳珠海厦门就摇身一变,成为经济繁荣的国际化都市。

  如今,粤澳强强联手,横琴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再度出发,势必会续下一段新的传奇。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线上不拘一格巧招工 线下多方搭台拓渠道

线上不拘一格巧招工 线下多方搭台拓渠道

记者调查发现,在稳就业大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小麦管得怎样?种子有无保障?农机够用吗?

下好数字“先手棋” 打好转型“主动仗”

下好数字“先手棋” 打好转型“主动仗”

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引领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数字化转型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河北国企“改”出新活力 “革”出新成绩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