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正文

引金融“活水”浇灌 促产业消费“双升”
2020-01-02 作者: 记者 蔡静 综合报道 来源: 长江商报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连续5年位居“三驾马车”之首。这一年,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助力消费担纲起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任。  

  展望2020年,促消费升级政策将继续加码。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任务时,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家指出,在经济增长由消费引领的今天,产业消费“双升级”是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的需要。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从供需双方发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也将进一步激活企业作为市场和创新主体的角色,发挥政府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的作用。 

  产业消费双升级需求迫切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主要为满足温饱;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渐成生活标配;进入21世纪,智能家电、汽车消费越来越普遍;近年来,网购、潮牌商品、定制化服务等新消费日渐火热。  

  去年的“双11”,天猫全天成交总额达到2684亿元。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说,这是我国消费潜力稳健增长的有力证明。  

  如今,我国消费已从模仿型排浪式阶段转向个性化、多样化阶段。去年1月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872亿元,同比增长8.0%;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9.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去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60.5%。 

  一方面,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的作用凸显,但另一方面,消费需求与国内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也尤为突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消费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同时,也存在需求潜力和消费潜力没有完全释放、供给能力和水平与不断扩张和升级的消费需求之间不匹配、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转型升级不到位的情况。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上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市场规模巨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国,出境游消费规模位居全球之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消费升级现象愈发明显,从温饱消费向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过渡升级。在消费规模扩大的同时,消费内容重心发生变化,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由2013年39%下降至2018年34.9%,城乡居民温饱消费支出占比持续下降,满足提升自身和享受需求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增速加快,网络游戏、在线培训、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性消费多点开花。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居民消费向着便利化、智能化、社交化和体验化方向全面延伸,并呈现消费时间延时、消费空间拓展的发展趋势。消费已由个人行为向社群转变,由注重功能消费向价值消费转化,更多追求心理、精神层面满足。消费需求的这些新特征和新趋势,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专家分析,在经济由追赶型向创新型转变阶段,立足国内消费市场引领产业发展是不二法门。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互相支撑、互为前提。实现“双升级”,从消费方面看,需要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消费制度环境,让消费新亮点不断涌现,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但仅有消费升级还不够,供给短板不仅会制约消费升级的趋势,还会让升级速度趋缓,因此需要供给层面的同步升级。从供给方面看,需要瞄准消费的新趋势,通过产业创新发展补齐短板,既带动产业升级,也助推消费升级发展。  

  事实上,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引金融“活水”浇灌 更好发挥乘数效应 

  进入2020年,政策将继续加码,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专家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将会有一揽子政策实施,致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财政政策方面,通过减税降费、完善基础设施环境等,为产业和消费升级发展创造必备的条件;货币政策方面,通过融资等金融服务,给与产业发展必要的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已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在为企业减负、满足资金需求方面,政策效应正不断显现。

  长远来看,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消费升级,都离不开财政、货币等政策的支持,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中的“乘数效应”指的是发挥产业的带动作用,比如一些产业链较长、环节较多的先进制造业,一旦研发技术取得突破,其配套产业也会得到发展。要瞄准这些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和新消费需求,增加投资,努力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

  事实上,2019年,我国促消费政策就接连出台,从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到加快发展流通,从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到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其中,仅在促文旅消费方面就动作频频,仅从2019年下半年来看,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大措施;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推出11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11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推进会;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节假日出行环境等五方面16条意见。

  企业在推动“双升级”过程中也面临营商环境改善等诸多利好条件。去年以来,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如针对外资企业出台《外商投资法》,发布2019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打造透明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针对全国市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正式发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一方面,营商环境改善、市场化改革等体制机制潜力的挖掘,将为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市场创新活力的激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像区块链、数字经济、5G技术等仍处于普及和爆发的前夜,它们高光时刻的到来,也将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新产业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助推器作用,同时也将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种攻关是挑战,也同时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机遇。激活产业、消费端“蛰伏的发展潜能”,也是对此攻关的重要抓手。它最终所强化的,必定是中国经济的定力与韧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作案分析大数据 套路贷“忽悠术”升级

作案分析大数据 套路贷“忽悠术”升级

家称,“套路贷”团伙嚣张作案,暴露出社会管理及网络金融监管的漏洞,必须引起警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重点项目被口头叫停 申诉六年补偿无果

响鼓重锤 国企改革综合施策布新局

响鼓重锤 国企改革综合施策布新局

与往年相比,明年更为强调高质量的稳增长,“两利三率”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首次启用。

·攻坚拔寨 渐次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