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践行长江大保护 万尾子二代中华鲟放归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三峡集团践行长江大保护 万尾子二代中华鲟放归
2020-04-22 作者: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4月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怀抱,对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再做补充。

  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连续实施的第62次中华鲟放流活动,也是自2009年首次开展中华鲟子二代放流以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数量最多的一次。目前,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3万尾,放流子二代中华鲟28000余尾。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过度捕捞、水质污染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持续衰退,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经过多年人工繁育与技术攻关,三峡集团掌握了目前最为完善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梯队建设等全生命周期保护体系,为中华鲟种群的复壮奠定了基础,对补充野生中华鲟种群资源、保证中华鲟物种可持续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自1984年起,每年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从未间断。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三峡集团仍坚持做好中华鲟保护和放流准备,于湖北复工复产初期,联合宜昌市人民政府第一时间举办放流活动。

  中华鲟放归长江后,三峡集团将借助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监测系统开展声呐追踪,这套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

  据了解,在完成此次放流中华鲟的追踪监测后,三峡集团将于今年年内,首次探索性开展放流中华鲟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华鲟的野外生存状态。

  在开发金沙江上已建在建的四座世界级水电站的过程中,三峡集团设立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持续开展种群建设、技术攻关和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护工作。目前已掌握长江鲟、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齐口裂腹鱼等10余种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累计放流约208万尾。2018年12月,三峡集团参与建设的金沙江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建成后将作为鱼类栖息地保护生态试验场,发挥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保护作用。

  为最大限度发挥长江水库群生态功能,三峡集团连续多年开展长江干流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2019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期间,宜昌江段四大家鱼繁殖规模约30亿粒,是2011年首次实施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繁殖规模的50倍左右,有效促进了长江渔业资源恢复。

  与此同时,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已建和在建水电站库区珍稀植物研究保护工作,设立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已迁地保护长江珍稀特有植物1000余种,繁育约15万株。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上“云”是亏 不上“云”更亏?

上“云”是亏 不上“云”更亏?

记者调查发现,疫情倒逼下,北京一些知名餐厅“转战”外卖后陷入“上‘云’是亏,不上‘云’更亏”的尴尬境地,引发外卖平台应否“降低佣金”的讨论,更折射出危机面前餐饮业亟待加速转型。

·遭疫情市场承压 教育培训行业逆境突围谋转型

科研院所改制的“西北密码”

科研院所改制的“西北密码”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转制20年来,通过实行“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创新发展模式,已从单一科研单位发展成为集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我国稀有金属材料领域中的“领头羊”科技型企业。

·为“新基建”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