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闵行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情况通报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2019年闵行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情况通报
2020-04-14 作者: 来源: 今日闵行

    2019年,闵行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有关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指示和部署,在市合作交流办的有力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援外机构和援外干部的全力配合下,在全区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市考核中保持第一档的成绩。一、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一)加大资金支持,狠抓项目落实

    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在项目资金投向上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9年投入市、区、街镇三级援助项目资金共计5.37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确保资金到位。市级统筹项目资金4.75亿元,涉及70个项目。其中:援泽普县2.93亿元,涉及19个项目;援香格里拉市4521万元,涉及7个项目;援保山市及一区三县1.36亿元,涉及44个项目。区级层面帮扶资金总计2947万元,涉及92个项目。其中:援泽普县575万元,涉及49个项目;援香格里拉市672万元,涉及15个项目;援保山市及一区三县1700万元,涉及28个项目。街镇层面帮扶资金3270万元,涉及48个项目。其中:援泽普县1055万元,涉及14个项目;援香格里拉市845万元,涉及11个项目;援保山市一区三县1370万元,涉及23个项目(隆阳区360万元,涉及6个项目;施甸县490万元,涉及9个项目;龙陵县310万元,涉及5个项目;昌宁县210万元,涉及3个项目)。二是狠抓项目落实。全年所有援助项目,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方略,聚焦深度贫困乡、村重点帮扶领域,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首先积极会同援外机构和对口地区相关部门,严细把好把准计划编制、资金安排和项目审定关口;其次制定出台了《闵行区对口支援区级财政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监管;最后坚持实行“两月一报”和挂图作战,实时跟踪和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有力助推各援助项目规范、有序、按时、保质完成。

    去年市级项目完工率91.18%,资金拨付率100%,较好地完成市级项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全面完成区、街镇两级项目,有效促进了对口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提升。

    (二)强化人才支援,突出扶智扶志

    一是选派干部人才赴当地挂职帮扶。去年我区共有在对口地区的在岗在位援外干部25人和专业技术人才68人,其中:新疆泽普县干部13人、教师54人、医生3人;云南香格里拉市干部2人、教师和医生各1人;云南保山市一区三县干部10人、教师5人,医生4人。

    二是按计划落实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去年完成来沪办班30期,培训963人次(保山14期567人次,泽普8期280人次,香格里拉5期116人次);赴当地办班13期,培训1040人次(保山5期331人次,泽普8期709人次);落实保山市8名干部、香格里拉市4名干部来沪挂职,香格里拉市17名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来沪挂职进修。

    三是扎实开展扶智工程。积极发挥援外医生带动作用,手把手传授临床诊治经验技巧,区卫健委牵头,组织闵中心、五院中医科、妇产科、儿科、骨科、重症科等各类专家赴对口地区开展各类义诊5次、受惠群众达1100余人,两地结对医院开展交流活动21次318人次, 13家社区卫生中心定期与泽普结对的卫生院开展远程会诊;区教育局充分调动后方教育资源,发挥组团式教育优势支援泽普五中,两地结对学校开展双向交流等活动20次267人次;区级机关党工委、区教育局、区卫健委等积极动员,全区机关、中小幼学校、医疗单位及社会各界捐助图书33余万册;侧重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与农业科技专业人员10批次420人次,培育培养创业成功致富带头人10人,通过致富带头人创业带动脱贫人数3343人,提升内生动力和带动效应,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2019年通过办班培训、挂职锻炼、条线对口指导等做法,很好地发挥我区援外干部人才的积极作用。在优化和提升受援地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如卫健委实施的 “互联网+医疗援疆”新模式,通过与泽普县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很好地满足了当地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区教育局在向泽普选派了54名教师的基础上,又在计划外选派了6名教师赴云南保山和香格里拉开展支教工作,像七宝中学校长助理陈圣日在保山一中担任校长,积极发挥个人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嵌入式帮扶工作,从学校管理、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师成长等多方面助推学校发展。今年疫情期间,他又提前回到保山,帮助学校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和管理。另外,通过侧重培训培养对口地区基层一线的教育医疗专业技术人才、贫困村村干部和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帮助当地干部人才转变思想理念、提升技能水平,强化造血功能。

    (三)着力产业帮扶,推动消费扶贫

    一是组织动员企业赴当地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去年共助推32家企业投资落地,实际到位投资额约8.2亿元(泽普27家企业投资约2.57亿元,保山6家企业投资约5.7亿元,香格里拉1家企业投资0.083亿元)。全年,通过产业合作带动贫困人口3627人。

    去年泽普分指通过援疆资金和政策扶持,依托已打造的电子产业园、特色食品产业园、呼叫产业园三大产业园中园,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并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可以说在产业援疆这块工作成效显著。施甸县通过援派干部积极协调引入了上海牛旭公司,并于去年底达成肉牛养殖合作意向,并分三年投资三亿元,也希望区合作交流办和援派干部这边继续跟踪好,确保项目在今年能够顺利落地开展。

    二是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产业项目。结合对口地区特色资源,开展了一批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帮扶项目,包括在泽普引入小南瓜种植项目,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南瓜种子,通过庭院经济和规模化种植方式,推广种植500亩,帮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在香格里拉发展豪猪养殖产业,成立豪猪养殖合作联社,帮助贫困户在技术上给予免费指导,加强培训,并对养殖的成品豪猪进行回购,项目共惠建档立卡贫困户1480人,帮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在隆阳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积极推进新植桑园、新建小蚕共育中心和大蚕房等三个项目,惠及建档立卡户16388人,通过打造一个主导产业,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在施甸县5个乡镇开展中华小蜜蜂养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中华小蜜蜂5000箱,惠及建档立卡户3536人,帮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在龙陵县扶持3个合作社开展民族工艺品加工,项目共惠及建档立卡户720人,此外,通过援外干部积极为合作社搭桥牵线,又帮助引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民族非遗研究院“这就是手艺”培训项目落地龙陵县,在销售终端对产品提供电商运营支持,黄连河合作社的就业和手工艺传承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乡土节目和云南省电视台、报刊等进行专题报道;在昌宁县规范化种植芒果132亩、枇杷132亩、澳洲坚果442亩,帮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此外,闵援公司在香格里拉推广种植手指玉米600亩,带动69户当地农户就业,其中31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保山隆阳区、施甸县5个乡镇15个贫困村推广种植青豌豆5000亩,惠及建档立卡户3094人;还有区科委在保山市帮扶的4个科技项目,充分发挥了科技兴农的作用,有效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年初昌宁接受国家考核时,其中的沃柑种植项目也得到了考核组和市合作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打好消费扶贫组合拳,助推产业发展。

    (1)研究制定了《闵行区2019年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助推产业发展,明确各项消费扶贫任务指标和牵头责任单位,切实完成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各项工作。

    (2)先后开设“一座保山”上海﹒七宝旗舰店及首家“百县百品”专柜,依托实体店合理布局,开通闵援优品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销售,让百姓零距离接触到来自对口支援地区的优质农特优产品.

    (3)与阿基米德传媒共同推出了“闵援优品电台”,宣传推介我区对口支援6个县的“一县一品”, 在全市开展33场闵援优品爱心购线下活动,共有67个社区参与,约有4600多人次参加,通过加强官方发声渠道,打响“闵援优品”品牌。

    (4)创新思路举措,成立闵行区资助对口帮扶地区特困群体爱心基金,切实帮助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享受其他帮扶措施后,仍存在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困难。

    (5)成功举办了2019年闵行区“10.17”国家扶贫日主题活动暨对口支援地区农特优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掀起了闵行区开展“消费+公益”精准扶贫工作的热潮,全区各部门、各街镇积极发动,共计采购对口地区优质特色农特产品总额达1.3亿多元,其中:区总工会牵头组织认购605万元,虹桥镇组织认购近200万元,七宝镇组织认购140万元,几家单位认购力度比较大,有效扩宽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业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去年,七宝镇在这一块工作上给予支持力度很大,一是协助举办全区的消费扶贫主场活动;二是“一座保山”上海﹒七宝旗舰店及首家“百县百品”专柜都开设在七宝,镇里面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三是积极发动认购对口地区农特产品金额达140万,也是排在各单位前列。

    (四)推进劳务协作,促进就业扶贫

    围绕市里下达的“完成来沪就业150人和就地就近就业3000人”的沪滇劳务协作指标,去年在结对地区各乡镇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共25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8341人,开展各类招聘达37次,提供岗位30580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583人。全年完成沪滇劳务协作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497人,其中:就地就近就业3553人(香格里拉市360人,保山市一区三县3193人);转移来沪就业155人(香格里拉市4人,保山市一区三县151人);转移其他地区就业2789人(隆阳区1993人,施甸县796人)。

    (五)深化结对帮扶,聚焦精准实效

    修订完善了《闵行区携手奔小康村企结对帮扶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严格规定帮扶内容、限制领域、资金额度和管理措施等,有序推进结对帮扶工作落地有声、产生实效。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动员区内各街镇、国企、民企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镇、村企结对帮扶工作。与泽普、香格里拉以及保山一区三县47个乡镇结对帮扶,实现了深度贫困乡镇结对帮扶全覆盖。另外,结对帮扶了泽普10个贫困村(2个深度贫困村)、香格里拉16个贫困村,以及保山一区三县132个贫困村(94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了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点对点”模式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帮助受援地区基本实现了全面脱贫摘帽任务。同时,在继续做好教育、医疗援疆的基础上,我区6所学校和5家医院,分别与香格里拉市、保山市(一区三县)的学校和医院开展专业结对帮扶,选派了11名人才骨干赴当地挂职,针对受援地区薄弱环节和资源短板,突显精准帮扶成效。

    (六)动员社会参与,形成帮扶合力

    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依托区情优势,充分调动以市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扶贫帮困的积极性,“隐形的翅膀”志愿者公益联盟向对口地区捐助资金及物资(折价)约320余万元;上海享物公益基金会协助为对口地区募集图书23余万册(折价约345万);闵援公司结对了保山市2个贫困村;燎申集团实施“五年”帮扶计划,每年援助香格里拉市助学基金20万元;“莘爱”公益联盟、高鹿兴兴公司各援建保山一所小学;行走的彩云团队为保山捐助超过35万元的物资和5个学校的奖学金,帮助贫困学生来沪就医。通过广泛动员区内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到扶贫协作体系中来,积极主动开展形式多样扶贫帮困工作,搭建全社会共同扶贫援助的大平台。

    去年,共动员区内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援助对口地区资金和物资(折价)共计约2863.02万元

    (七)拓展“三交”活动,增进两地友谊

    持续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一是团区委、区教育局组织共385名对口地区青少年赴我区开展“闵·泽”、“闵·香”两地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区教育局、区人社局组织开展了“闵·泽”两地学生创业竞赛,近500名两地教师、学生参与,不断增强两地青少年民族认同感;二是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共12批次,共324名党员干部赴对口地区开展党性教育培训,不断激发我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区文旅局积极推动上海鼓鼓乐团帮助泽普县打造一支泽普版“鼓鼓乐团”,做好喀什歌舞团赴闵行演出,共有800人到场观演,线上观演约15万人次,在“10.17”主题活动现场,积极引入香格里拉及保山民族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丰富两地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泽普分指持续做好泽普包机游活动,全年共完成协调旅游6批次528人次的“闵·泽”包机游接待保障工作,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两地人员充分互动,促动两地观念互通、作风互鉴、技术互学,为扶智扶志及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促进了受援两地文化交流和人民情感的交流,切实达到了“两地一家亲”的目的。去年,开展文化、旅游等各类交流交往交融活动154次,2783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去年我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完成的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产业合作带贫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直接带贫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有些产业项目在通过利益联结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作用不够明显,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方面需加强跟进。

    二是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力度有待加强,精准度有待提高。去年主要是注重帮助对口地区抓好前期的培训工作,但在后期扶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创办农民合作社、培育产业项目上,在资金支持、资源调度、推进实施等方面还需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项目精准度不够。主要是相关部门申报项目时把关不严,项目申报不够精准;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监管不够精准,没有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去跟踪、去落实,造成年底有部分项目资金拨付率及项目完工率进度滞后。

    这些问题需要在2020年工作中继续加强研究落实,争取今年有所进步和完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知产”变“资产”还要越过几重山?

“知产”变“资产”还要越过几重山?

将社会资产的“标尺”由自然禀赋型的房产、地权,向知识禀赋型的技术、专利演化推动,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密钥”,蕴含巨大潜力。但同时,“知产”变“资产”尚存评估难、人才缺、配套弱等“几重山”亟待翻越,需多方共同努力。

·借“疫”发挥 “老赖”群体逃避催收加剧

提挡加速 央企双线布局“新基建”

提挡加速 央企双线布局“新基建”

4月伊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作为国家队,中央企业迅速行动,重仓布局,用投资驱动和硬核科技领跑“新基建”,释放增长新动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万央企“白衣战士”共谱抗疫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