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发挥 “老赖”群体逃避催收加剧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借“疫”发挥 “老赖”群体逃避催收加剧
须强化证明信息管理,对钻空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020-04-13 作者: 记者 万志云 邵鲁文 济南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疫情发生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多项举措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保障企业和个人在疫情期间的金融服务。但一些政策被“老赖”“反催收”群体借题发挥,趁机加以利用,将政策变为其拖延还款、逃避催收的“理由”。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部分群体肆意歪曲疫情期间新政,损害了特殊时期的金融秩序,同时不利于网贷风险出清,存在引发互联网金融“爆雷”的风险。建议进一步完善细化金融支持政策,强化证明信息管理,对钻空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赵乃育 绘

  “老赖”钻政策空子 伪证可“轻松过关”

  疫情发生以来,实体经济遭受冲击,部分个人、企业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受到影响,延期还款或利息减免成为现实需求。受此影响,微信、QQ、闲鱼等互联网平台近期涌现大量“反催收”群组和服务,传授利用疫情期间相关政策拖延还款的新招数。

  据某“职业反催收人”介绍,对疫情期间的新政策加以歪曲,对于拖延还款而言成为“利好”,只要伪造隔离、停工等证明,并对催收人咬定自己受疫情影响就能轻松过关,平台审核也很难严格把关,对于个人而言,至少可以拖延到疫情结束后。

  山东某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反催收”组织平时最忌惮逾期记录登入征信系统,但此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但‘受疫情影响’这一标准比较模糊,鉴定难度大,为‘老赖’借题发挥留下一定的灰色地带。”

  记者在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查阅发现,周投诉量排名前10位中有8位是消费金融平台。投诉者普遍表示,“没有说过不还款”“疫情期间无法复工没钱还款”“网贷平台无视国家政策,希望有关部门做主”等。业内人士表示,以“聚投诉”为代表的投诉平台上的许多投诉,都是“反催收”组织指导部分“老赖”所为,目的在于给相关消费金融平台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达成逃避还款的目的。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等人说,疫情期间政府出台相关举措,本意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行业机构也纷纷积极响应新政,为用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但这些善意之举在帮助疫情受害用户共渡难关的同时,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恶意“逃废债”的“挡箭牌”,形成不良风气。

  “反催收”成产业链 “老赖”数量剧增

  2019年底,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的一则信息指出,通过持续的跟踪发现,一些网贷群体以“反催收”名义行着有组织、有预谋的“老赖”之实。这类群体中的很多人,发起、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反催收公共聊天群,大多集中于QQ和微信平台,不仅传授各类逃避还款的方式,还提供“有偿服务”,为用户“定制”反催收方案,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欠债人此前利用业务漏洞和投诉机制,给金融平台制造干扰,达到了借贷后不还钱的目的。随后这些人把“经验”进行总结,专门教人如何逃债,最终形成了所谓“反催收联盟”“反催收组织”,实际就是“老赖”组织。这些“组织”如今包含欠债人、已上岸的“老赖”、服务中介等。

  某消费金融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反催收”组织惯用的招数一般是投诉、耍赖、扮弱势等。因为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有投诉解决率的考核要求,部分“老赖”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恶性投诉等手段施压,以达到免除利息或延期还款的目的,甚至还会找机会诬告机构。而疫情期间,打着新政的旗号,许多“老赖”通过伪造贫困证明、病历证明、住院缴费单等方式,试图从金融机构处获得息费减免或延长还款期限,实际是在逃避还款。近期,这一现象逐渐增多,其背后都有着“成熟”的操作套路,这说明反催收产业链不但成型,疫情期间数量也在增加。

  记者进入几个“反催收”群组摸底发现,群成员多则近千人,主要是网贷、信用卡或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者,“如何逾期还款或不还”“还有哪些平台可以贷到钱”是最热话题。记者在一个名为“反催狗”的QQ群中询问“有没有受疫情影响还不上钱的?”迅速得到他人回应。并有所谓“职业反催收人”主动联系记者,表示可以解决问题,同时提供了几个价位的“方案”供记者选择。

  在经过初步的咨询后,一位“职业反催收人”给记者发送了文字说明、视频教程等内容,并表示他们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研究政策,制定逃避还款的方案,还有更多、更齐全的“教学”内容待付费后再发给记者。

  危害金融秩序 阻碍风险出清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老赖”“反催收”群体借疫情期间政策逃避信用责任,有损金融秩序,不利于信用体系构建及网贷风险出清,并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正规融资成本。

  一是危害金融秩序,影响信用体系构建。济南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相关负责人说,“老赖”“反催收”群体不仅歪曲解读政策,拖延自身还款时间,还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组建群组,成立所谓“反催收联盟”,有偿指导他人与金融机构“对抗”,严重影响正常金融业务。

  何平等人说,疫情期间的政策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贷款标准、降低不良标准,但疫情期间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覆盖了原有市场化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险有所增加,还会对其短期和长期业绩带来一定损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政策除了被“老赖”“反催收”群体利用,也不能排除一些金融机构也趁机歪曲政策,从而掩盖自身与疫情无关业绩窟窿的可能。

  二是加大互联网金融“爆雷”可能性,不利于存量风险化解。山东某金融外包服务公司负责人说,疫情期间,不少消费金融平台贷款逾期比率大幅上升。大量借款人以“无法复工没有收入”为由拖延还款,导致一些中小平台资金流出现问题。尤其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原本坏账率就高,如此一来资金缺口再被放大,“爆雷”风险增加。

  相关专家认为,央行此前表示将配合银保监会推进网络借贷领域专项整治,力争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网贷存量风险化解,但从疫情发生以来各平台风险出清情况看,这一压力仍较大。

  三是扰乱资源配置,抬高正规融资成本。多位受访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说,“老赖”“反催收”群体围绕政策造假,增加了金融机构识别风险的难度和成本,损失相关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而这种成本可能会被转嫁到正规企业和个人身上,间接造成了正规融资成本的上升。

  强化证明信息管理 严厉打击钻空造假

  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完善细化有关金融支持政策,强化证明信息管理,对伪造信息、钻政策空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专家认为,疫情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被“老赖”“反催收”群体钻空子,这一风险的出现也让金融机构对政策的落实存在顾虑。相关部门可进一步完善规定,避免政策支持出现“一刀切”。同时加强对个人与企业审查验证,有效核实其受疫情影响程度,适当调整帮扶细则,严格剔除“老赖”“反催收”群体。何平说,对于信用风险较大的“老赖”以及在疫情暴发前就存在长期违约行为的个人和企业,应无条件剔除优惠政策之外,无论是否受疫情影响,都不能享受优惠。

  业内人士还表示,“受疫情影响”相关证明造假多、鉴定难,主要在于证明信息的开具和管理存在大量漏洞,缺乏一定标准,亟须强化证明信息管理,严厉打击钻空造假。例如强化证明信息统一管理,使其伪造更难、验证更易、流程更简。同时,专家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催收”行为,对长期伪造信息、钻政策空子、扰乱金融秩序的“老赖”和“反催收”群体进行严厉打击,消除其生存的灰色地带。

  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说,此次疫情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遇,疫情之下,网贷行业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更加凸显。各平台应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制定应对风险的预案,加强自身风控管理,避免盲目拓展用户群体导致的风险加剧。

  此外,部分受访业内人士还认为,随着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有关金融支持政策如何渐进有序退坡也需提前谋划研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借“疫”发挥 “老赖”群体逃避催收加剧

借“疫”发挥 “老赖”群体逃避催收加剧

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部分群体肆意歪曲疫情期间新政,损害了特殊时期的金融秩序,同时不利于网贷风险出清,存在引发互联网金融“爆雷”的风险。建议进一步完善细化金融支持政策,强化证明信息管理,对钻空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好政策“看得见”,更要“摸得着”

四年坚守 东方电机迎“未来工厂”

四年坚守 东方电机迎“未来工厂”

经近四年攻坚克难,在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德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3月25日正式通过国家工信部专家组验收。

·中国太保:“巨轮”转型 守护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