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日本消费金融是如何走上正轨的
2018-02-08 作者: 钱铮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日本消费金融业从过去的高利率、过剩融资和暴力追讨“三恶横行”,引发多重债务等社会问题,甚至导致一些还不起债的借款者自杀,到今天的行业大洗牌,中小消费金融机构不断被淘汰,大型机构投靠大银行门下,消费金融逐渐走上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主要依靠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征信公司之间信息共享,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等。

  日本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两类,即专业的信贷公司和有银行参与的消费金融公司。

  2006年之前,日本消费金融业规模基本维持稳定,但从2006年开始的十年,被称作消费金融业的“十年严冬”。根据日本金融厅的统计,2006财年末(2007年3月末),全日本共有专业信贷公司超过1.18万家,到2015财年末减少至1926家,十年减少了逾80%;同一时期,向无担保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累计余额减少了约四分之三,到2015财年末只剩下约4.44万亿日元。

  差不多同一时期,从多个消费金融机构借款的所谓多重债务者,从2006年度末的高达171万人,减少至2016年10月末的9万人。

  日本规范消费金融业的主要法律依据是《贷款业务法》,2006年该法律修正案出台,其条款于2010年全部实施,修订后的《贷款业务法》主要从几个方面对信贷公司等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和借款者进行规范。

  首先,提高消费金融业的准入门槛。获得消费金融经营资格所必需的纯资产额,从之前的个人300万日元、法人500万日元,逐渐提高到5000万日元以上。其次,防止过剩贷款,如果借款者在一家公司申请贷款50万日元以上,或者在多家公司申请贷款总额超过100万日元,那么公司有义务要求借款者提交证明自己有偿还能力的材料等,原则上禁止批准超过年收入三分之一的贷款申请。第三个重要的内容是废止“灰色利率”,所谓“灰色利率”是指高出《利息限制法》规定的利率上限,但低于《出资法》规定的利率上限的利率区间,废止“灰色利率”有效防止了多重债务问题。

  推动日本消费金融健康发展、降低呆坏账率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根据修订后的《贷款业务法》设立了指定信用信息机构制度,实现这些征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东京一家专业信贷公司J.Score的经营企划部部长小岛和敏介绍说,目前日本的指定信用信息机构主要有三家,即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CIC和日本信用信息机构。他说,信贷公司必须加入上述三家机构中的一家,这些机构拥有数据库,法律规定信贷公司必须到信用信息机构的数据库中对照验证。客户如果向某家信贷公司提出贷款申请,公司会把客户信息输入其加盟的信用信息机构的数据库进行验证,此人在加盟同一信用信息机构的其他信贷公司的借贷情况将一目了然。信用信息机构之间也有合作,这意味着客户在整个日本的借款情况都能查询到。

  此外,日本消费金融机构还依靠新技术来分析申请贷款者的倾向,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是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

  J.Score就是日本首家通过AI打分来判断客户信用度和潜力的信贷公司。公司经营企划部经理中西健太郎介绍说,客户在公司的网站输入年龄段、连续工作年数、年收入、兴趣等项目,就能快速获得自己的分数,公司根据这个分数来确定客户的信用度和未来发展前景。客户所得分数越高,就能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贷款,或者贷款的限额能够提高。客户还可以在100多个项目中自选一些项目输入自己的信息,得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审查环节结束之前的工作全部由AI自动完成。

  虽然AI非常先进,但是J.Score并没有把所有的贷款审查工作全部扔给AI,他们会结合一些传统的有效做法,比如电话确认申请者的工作情况。小岛和敏说,在审查贷款申请的时候,核对驾照、护照或者健康保险证等身份证件,如果发现可疑,客服人员会给申请者本人以及他所在的单位打电话,以确认申请者是否确实在这个公司上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大数据产业“黄金期”面临四道坎

大数据产业“黄金期”面临四道坎

2020年中国有望成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但数据开放度低、技术薄弱、人才缺失、行业应用不深入等难题亟待解决。

·2018全球大数据产业将呈七大发展趋势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