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监管当局巨额罚单相继对外公示,牵涉金融机构之多、处罚金额之大、违规情形之恶劣前所未见,部分金融机构合规防线“失守”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当前我国强金融监管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是防范金融风险、有序推进金融去杠杆的内在需要,预期未来部分金融机构违规情形仍将继续暴露。从实践看,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违规行为和相关人员进行巨额处罚和追责,已经对金融从业人员形成了巨大震慑,将逐渐改变金融市场对“父爱主义”的不正确认识,未来还需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使得“守规”深植金融业骨髓。
过去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各种乱象的产生,与金融业合规防线一再被突破,没有真正发挥“看门人”作用存在一定逻辑关系。各种金融案件之所以会发生,除了金融机构违规人员主观上存在道德风险外,客观上内控机制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金融违法违规因此有了可乘之机。
例如,票据市场内外部勾结,精心设计“壳公司”隐匿不良资产,金融市场各种违规“代持”,还有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等,与案防工具使用和内控合规制度执行不到位有密切关系。强制休假和轮岗制度是防范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有效工具,但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以至于形成内部“一言堂”和小团伙。内部审计也没有发挥有效作用,一方面,内审更多关注操作层面,忽视体制、机制问题,导致相关问题屡查屡犯;另一方面,内审对于问题的整改也流于形式,表面的整改率统计难以揭示整改的实质效果。这些问题的根源,仍在于部分金融从业人员对违法违规存在侥幸心理。
从逻辑的角度看,监管本身并不存在强弱之分,金融监管就是要依法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接连出台各种政策法规,补齐监管短板,各种监管罚单接连发布并在媒体等舆论场中广为流传,已经对金融从业人员产生了巨大震慑,以至于有调侃称“金融从业人员不求业绩冲关但求保住饭碗”。这些情况表明,守规经营已经开始成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底线。金融机构的内查深度也在提升,内部追责也越来越严厉。同时,金融监管当局也启动了内部监管问责,也是对“监管姓监”的再度注释。
从金融乱象产生到金融业正本清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还需建立让“守规”深植金融业骨髓的长效机制。当前金融市场有监管周期的说法,实际上反映出部分金融市场人士对监管强弱转换还存在期许,说明市场对“父爱主义”的错误认识还没有真正根除。
应该看到,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就是要对违法违规分子形成巨大震慑。不过,完全依靠行政处罚对金融业进行正本清源,也存在监管力量不足以及处罚不及时的短板。虽然金融监管当局也在积极提升监管能力,但监管滞后于市场的客观规律,也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凸显。有效实施金融监管,不能完全依靠监管人力资源的增加和监管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金融从业人员都形成不能逾越合法守规红线的潜意识。
总而言之,需要建立外部依法金融监管和内部培育合规文化的长效机制,在保持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巨大震慑的同时,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内控合规防线的作用,加强各种案防工具使用,强化合规文化教育,推动金融从业人员对各种法律法规产生敬畏,自觉守规并抵制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