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勿让伪创新伤了真创新
2018-02-02 作者: 侯云龙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助力以及企业和创业者不懈坚持,我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创新活动日益频繁。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创新层出不穷的同时,不少“伪创新”也混迹其中。这些“伪创新”不但没有创造新的社会价值,还对创新环境造成了伤害。

  所谓“伪创新”,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鉴别创新的真伪却很简单——是否在满足各类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创造新的社会价值。不管概念有多热门,炒作有多火爆,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创造不了社会价值,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创新”。“伪创新”的产生源自一部分个人或群体的急功近利与投机取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在市场作用下,科学技术、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效能发挥地越来越充分,各种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更是碰撞出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壮举。但在各种创新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同时,利用普通人对创新的一知半解,假借各种新奇概念来招摇撞骗的“伪创新”也让人防不胜防。

  以互联网金融领域为例,这一概念本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结果。最近几年,各种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诈骗活动屡禁不绝。比如e租宝,本质上就是不折不扣的非法集资,之所以能够让人上当受骗,就是借助了最时髦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外衣。

  对于消费者而言,“伪创新”不仅掏光百姓钱袋,还干扰了居民正常的生活。对于企业和各类创业者来说,同样需要警惕“伪创新”的危害。一方面,“伪创新”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更不能创造新的社会价值,企业或创业者即便能够借助一些概念迅速获得社会关注,甚至短期获益,最终还是会被消费者和社会抛弃。例如,共享雨伞、共享马扎等所谓的共享经济创新,在被热炒一番后迅速落幕;另一方面,“伪创新”会消耗企业和创业者大量资源,拖累企业正常经营。

  “伪创新”对真创新的伤害不言而喻。如果任由各类“伪创新”大行其道,就会让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之风在社会上蔓延,让真正的创新活动遭受质疑,甚至无疾而终。这势必降低我国的创新水平和质量,挫伤真正埋头苦干的创新者,扰乱健康宽松的创新环境,伤害普通百姓的经济利益甚至人身安全,影响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最终让我国的创新发展环境受到损害,进而让创新发展理念在社会中动摇。

  我们对“伪创新”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普通大众要增强辨别能力,小心区分创新概念和“伪创新”,确保个人利益不受侵害;企业和创业者,需避免跟风炒作,将精力放在发现真实的社会需求上,以满足需求为基础展开创新活动;国家层面,则要防止各类鼓励创新的政策被“伪创新”利用,同时加大打击各类以创新为名的违法犯罪活动,让“伪创新”无处遁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伪概念催生人工智能行业“泡沫”

伪概念催生人工智能行业“泡沫”

记者走访业内相关企业和专家发现,市场上人工智能概念众多,除了技术突破,还有伪概念下的虚假繁荣,助推了行业“泡沫”的出现。

·“下乡资本”跑马圈地“烂尾”频出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