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通过碳交易机制,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以低成本完成减排任务;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碳排放量变成真金白银。近年来,碳交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开始参与其中。

 

国际碳交易市场体系  
  ·碳市场的现状与交易机制  ·国际碳交易前景看好  
  ·国外碳交易经验借鉴      ·碳交易遭遇三大难题  
 

中国碳交易现状与发展  
  ·CDM卖方市场中国比重大   ·中国碳交易案例  

[进入系列专题之一·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新变革] [更多报道]

  ·构建碳市场争取话语权    ·中国碳交易路径选择  
碳市场的现状与交易机制
  ·产生 碳交易的产生源于1997年12月的一份文件,也就是环保领域著名的《京都议定书》。
  ·市场规模 据世界银行测算,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全球碳交易在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
  ·交易机制 基于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
  ·交易流程 一是项目设计,二是合格性确认,三是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交易平台 欧盟排放权交
易制(EU ETS)、英国排放权交
易制(ETG)、芝加哥气候交易
所(CCX)、澳洲国家信托(NSW)
  国外碳交易发展经验
  ·印度 为推动CDM发展,印度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和较完善的体制框架。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使CDM咨询机构非常活跃,为企业做中介和包装。
  ·拉美 拉美国家越来越重视CDM减排项目,减排项目一般由各国政府协调安排,并向私人投资者、地区政府和相关机构全面开放,推动CDM减排项目和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南非 与其他发展中大国相比,南非获得的碳信用额数量可谓微乎其微。因此,南非政府通过推出一系列的研讨会,尝试教给人们关于CDM的知识。
 发展前景  三大难题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各缔约方目前正在商议“后京都时代”的新全球协议。因此,现在的碳市场只是一个“准”全球性市场。 ·市场分割 目前碳交易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家或区域内部,统一国际市场尚未形成
·政策风险 存在三大政策风险
·交易成本巨大 较高成本对市场发展不利
中国:碳排放权的重要供给者
  ·中国占了绝对比重
    原始CDM市场交易额为65亿美元,占全部基于项目的交易的90%,在原始CDM市场的卖方市场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在2002-2008年期间,中国占所有签约CDM交易额的66%。而在2008年中,中国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4%,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与CDM市场相关的各种技术开发与
金融活动,也相应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
  ·中国拥有巨大碳排放资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
示,目前中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
占到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
居全球第二。
  构建碳市场 争取话语权
      ·中国参与构建全球碳市场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必须参与构建碳市场。一方面,由于没有参与权和话语权,中国的核证减排量的价格被人为压低;另一方面,碳市场具有连接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的功能。目前,中国开始逐步看清自己在碳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开始探索构建自己的碳市场。
    ·中国应在全球低碳产业链中占据高端
    应抓紧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尽早改变在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中国案例  路径选择
    甘肃黑河水电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运作了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第一个水电CDM项目张掖小孤山水电站,直接带动了甘肃全省乃至全国的CDM建设风潮。     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本专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经济参考报及其网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

责任编辑、美编:张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