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助推广西高质量发展
欧建雍
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思路,是建设壮美广西,谱写广西发展新篇章的根本要求。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团结和谐的精神,植根于广西各族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凝铸成广西文化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促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的一面旗帜,是凝聚发展力量、提升地区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民族团结精神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立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大力弘扬广西民族团结精神,调动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源动力。
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与广西高质量发展是融合互通的。什么是民族团结精神?不同学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总结和概括。在这里我表达的意思是广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合力共进,在推进广西高质量发展中各民族人民必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形成的团结奋斗、和谐共生的精神。如果进一步概括提炼的话,我认为12字可以构成广西民族团结精神的内涵,那就是“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坚韧奋进”。
第一是“ 同心同德”。广西是多民族集聚区,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里的“同心同德”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同时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和谐。泛指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第二是“开拓创新”。“开拓创新”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灵魂。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更重要的是思想开拓创新,只要善于思想创新、并勇于开拓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想法、新点子,并加以付诸实施,实现想要的结果。
第三是“坚韧奋进”。“坚韧奋进”也是广西民族团结精神的核心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事业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挫折、风险和挑战,没有超常的拼搏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很难最终取得成功的。
那么,什么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是什么?个人认为,从新时代思想发展的要求出发,主要应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即:符合“高品质、高效率、可持续”三个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发展就是高质量的发展。
所谓“高品质”,应该是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要实现“高品质”,就必须要民族团结和谐,和悦共生,共同富裕,形成心连心的民族融合,这与民族团结精神的内涵的“同心同德”形成高度统一。
所谓“高效率”,就是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以最小的质量成本产出最大的质量效益,并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转型升级指经济具有较强的增长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大开拓创新力度,着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而这一点,正是广西民族团结精神的“开拓创新”精神内容,是不谋而合的统一。
所谓“可持续”,就是指在追求社会高品质、高效率发展的同时,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政府关心的是国家长盛不衰,社会长治久安,人民长寿安康。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坚韧奋进”是民族团结精神的核心要素,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长治久安是相通的,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凝聚民族团结精神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团结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客观反映,是一个民族价值目标、共同理想、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一个伟大的历史悠久的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都有一种个性鲜明的拥有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团结精神。广西是多民族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没有统一意志、远大抱负和高尚品格的民族团结精神是没有生命力的,凝聚民族团结精神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广西的民族特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凝聚各民族力量。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顽强拼搏、勇于进取,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才能形成如今“壮美广西”的生动局面。如果各民族之间不团结,不和谐,形成四分五裂的民族格局,广西社会的混乱不堪设想。
其次是广西历史发展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特别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广西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团结协作,严格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顾全大局,不分民族,不讲条件,勇于牺牲,自觉奉献,为保家卫国、维护边疆稳定、创造幸福生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如今年的百色抗疫过程中,广西各族人民表现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服从大局、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谐精神”。有了这些精神才能推动广西历史发展的进程,才能克服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走上胜利。
三是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各民族智慧。广西作为一个后发展欠发达的民族自治区,发展要适应和跟着新时代发展步伐,需要发挥广西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秉承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不甘落后,不因循守旧,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勇于赶超的精神。广西人民要发挥各民族特色的广西智慧,才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创先赶超的精神状态,才能在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在赶超创新、争创一流中谱写新篇章。
“五立五破”全面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推动广西高质量。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广西伟大的民生工程,要完成这一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精神,需要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来凝聚广西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一股具有革命性的高质量发展飓风。根据广西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改革者们需要有一种无畏的立破精神,通过立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高质量发展。个人认为,当前广西要实现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推动高质量,需要在思想上实现“五立五破”。
一是立大圈,破小圈。广西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分散聚居在广西的各个山头,由此自然形成的民族聚集区,民族情感比较浓厚。改革开放后,大批山区的民族子民拥入城市形成城市的建设者和领导者,由各个山头汇集到城市的民族游子们根据不同学习工作阶段自然形成不同的小圈子,如老乡圈、同学圈、战友圈等等的小圈,这种带有一定情感的小圈子自然形成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工作作风,圈内是自己的人,圈外就是不能信任的人,就是不可大用的人,圈内的人则可以任意妄为。小圈子从来为成事之大忌,不仅毒害了党风、政风、官风、家风、民风,而且还害党、害人、害己。因此,广西要实现多民族融合团结,首要任务是要建立海纳百川,各民族完全融合的大圈子,打破各种搞宗派、结伙营私等的小圈子,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凝聚各民族的精神力量。
二是立格局,破小利。要实现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需要确立高定位、高标准、现代化的大格局。无论是在建设上还是工作作风上都需要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大格局,暗藏私心,追求小利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隐患,明争暗斗的小利之争是改革道路上的一只栏路虎。据南宁马山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原站长莫某某,在5年多时间,先后收受他人送给的钱款高达91次,其中,一次收受最少的仅三四百元,类似这样贪小利的基层干部,在广西还是存在的,而且影响极坏。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需要立人民利益大格局,破除个人小利,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突破难关、凝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是立实践,破形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形式主义的“摆拍”行为导致决策失误,错失发展良机,给改革发展带来很大损失。据广西区纪委信息称,2020年查处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深不细、敷衍应付等问题就有98起,问责党组织30个,处分37人。可见,广西的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因此,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坚持在实践中检验运用和发展的真理,树立“实践观”,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根源,大力鼓励和激发干部担当尽责、苦干实干,抓关键,带好头,深入实践树立标杆。
四是立形象,破脸皮。人民日报曾经刊文:干部要在群众中树立美好形象就要做“三头”干部,常到田间地头,与群众聊农需,解决生产困难;常坐家里炕头,“掏心窝”拉家常;走在群众前头,哪里有危险,干部先上,哪里有困难,干部先行。只有这样才能把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任正非说:只有破脸皮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而现实中,有些人认为脸皮比命还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拉不下面子下基层和群众坐在一起,拉不下面子去解决群众的“小问题”,很难做成大事。实践证明,干部善于拉面子,做企业、做人民的服务员,结果反而树立好形象,争回大面子。
五是立大堂,破门槛。设置门槛是为了保护,这是好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各行各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设置的门槛,有些已经成为发展的障碍,一些门槛拦住了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导致事业陈腐,难以推动。当前,广西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营商环境,这就需要设立全面开放的殿堂,让积极的分子,敢闯的企业、有思想的人才,敢于拼搏的勇士等四面八方汇集大堂,共谋发展,共商大计。在融资、人才引进、政务服务等破除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门槛,只有这样才能一事当前,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办事态度,才能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广西社科联常务委员、广西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