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 受益人口达1.4亿
2021-12-13 记者 班娟娟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7周年。《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水利部获悉,7年来,工程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和280多个县(区、市),受益人口达1.4亿,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沟通了长、黄、淮、海四大流域,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7年来,通过实施科学调度,实现了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近100亿立方米的突破性进展。南水北调水已成为不少北方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北京城区7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7年来,近5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北方千家万户。截至2021年12月12日,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通过推进铁腕治污和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南水北调工程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生态环境。全面通水7年来,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安全。工程沿线曾经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初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

  此外,倒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受水区高质量发展。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构建国家水网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产品再通过交通网、电网等运输到全国各地,畅通南北经济大循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南北方更加优化配置,实现生产效率效益最大化。

  7年来,累计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以2016年—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切实增强了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造车新势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加速前进

造车新势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加速前进

新亮点表明,国内造车新势力正在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品牌或将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消费风潮。

·重庆:金融创新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向“绿”而行 向“新”再生

向“绿”而行 向“新”再生

山西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一年多来,大力破解沉疴痼疾,国资布局不断优化,省属国有企业运行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双双上扬。

·加强合作共赢 中国企业为全球发展贡献新动力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