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学习金融知识和提升财商素养的兴趣及需求也持续增加,财商教育市场正逐渐趋热。业内人士指出,国民财商教育是提升国民金融素养、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服务有效供给的组成部分。但我国财商教育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监管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引导其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109元增长到43834元。国民财富的积累激发资产管理市场活力,推动财富逐步向资产管理市场转移。不过,当前我国国民金融、财务相关知识技能还相对匮乏,风险防控意识较为淡薄。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总体上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逐步提升,2021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与2019年相比,提高2.04。但消费者对分散化投资等基本金融常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对金融投资的收益预期呈现非理性特征,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可能加大金融市场波动,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教育战略地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年)》也指出,对于广大没有系统金融知识的居民和投资者而言,他们通常风险意识淡薄,在金融理财和投资中,往往在金融投机冲动下成为“高收益”投资陷阱的受害者。为此,需要在全社会层面加强金融风险的普及和教育,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相关金融业务、回归理性消费,警惕不良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以及国民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带动了财商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近两年,财商教育市场呈现出集中式暴发的态势,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业内人士指出,财商教育对于提升民众金融素养、在源头上防范风险事件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民众可以方便地通过线上线下手段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对于金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防患于未然。同时,通过专业培训,民众对于投资收益与风险相称的客观规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建立和增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从而从需求端降低风险资产错配的可能性,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与此同时,国民财商教育类同于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等机制,也是金融服务有效供给的组成部分。国民财商教育虽然不直接向民众提供资金相关的服务,但其对居民积极安全地参与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国民财商教育能够提升民众对于符合自身约束条件的风险资产的认识和接纳程度,从而促进社会长期资金规模增长,拓宽直接融资来源。其次,国民财商教育的对象包含了大量中小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从业者,中小企业主(管理者)通过接受国民财商教育,有效地提高自身金融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将他们的金融需求更有效地反馈到金融市场中去,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在产品和服务上创新。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财商教育在我国还是新事物,发展时间不长,加之财商教育的属性、形式、内容和运行方式具有跨行业、跨部门和跨市场交叉运作特征,致使行业监管目前尚没有明确监管主体,行业发展存在某些失序状态。
对此,业内呼吁,财商教育行业亟待完善监管框架,强化行业制度、政策和规章建设。上述白皮书建议,建设和完善财商教育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财商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财商教育要实现国民教育阶段普及目标,需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系,渐次有序推进。
同时,加强财商教育监管的顶层设计,基于功能监管原则,构建动态、适时多部门协调监管框架,强化行业自律监管。尽快成立全国性统一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加快推动行业发展的标准化建设,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行业规范和指导方法,特别是对财商教育课纲标准,教学内容和形式等具体教培业务做出明确规定,便于行业和机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此外,业内人士也表示,未来财商教育行业要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财商教育水平和效率。积极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新技术应用于智能化选课、个性化培训、柔性化课程安排方面的途径和效果。同时,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智能投顾、智能投教、智能投研、智能风控等领域应用,为财商教育的金融实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和个性化服务,推动财商教育和金融实践相互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