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对高速成长的零售企业企业必然牺牲利润的固有印象不同,从近日提交港股招股书的KK集团的旗下品牌业绩数据来看,旗下各品牌在成立之初即基本实现了单店盈利,并且保持整体提升盈利向好的势头。
以KK集团的首个旗舰店品牌KKV为例,招股书数据显示,KKV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占KK集团总收入的62%,同比增长近4倍。另外,仅今年上半年KKV盈利即超过1.4亿元,EBITDA更达到2.35亿元,均远超2020年全年水平,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349%和483%。足可见该品牌不仅成为KK集团营收的“半边天”,更为其他品牌复制盈利模式提供样板。
而据记者以EBITDA简单计算,KKV品牌2019年5月推出首店,当年期末共有35家KKV门店,经营利润1870万元,店均EBITDA为6.68万元/月(以8个月简单平均),如考虑门店逐月动态开业的因素,实际单店数据翻番实属正常,保守估计在10万元/月以上。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店均EBITDA分别为6.88万元/月,13.98万元/月,同样考虑门店逐月动态开业的因素,2021年上半年店均EBITDA的实际值应该在13.98万元/月-19.45万元/月之间(以期初202家门店、期末281家门店分别计算),这意味着KKV单个门店在扣除运营成本及折旧摊薄之外每月净赚13.98万元-19.45万元,KKV单店盈利能力表现可喜并逐步提升,可见KKV整体单店盈利模型已经趋于成熟并可成功实现复制,并且因门店快速增加对供应链等成本支出进行有效分摊,规模效应显现。
对于KKV来说,单店盈利的秘诀就在于 “以美学提升引流效率、以科技提升转化效率”的潮流零售理念。在此理念下,KKV自身也成为新零售时代“效率型品牌”的代表。
具体而言,对于目前已经日臻成熟的KKV,通过已被验证的商业模式,成功连接起逐年涌现的国内国外新品牌与Z世代兴起的新消费人群,而且通过集团大中台的搭建,未来可以更可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将消费者需求与偏好等核心要素反馈给品牌,让新品上架周期加快、满足Z世代消费者对快时尚的追求,从而对于零售的“人货场”进行重构。
目前已有众多新品牌主动将KKV作为自己的新品、爆品、限定款的线下首发,KKV及KK集团与品牌方更紧密的合作,如开发定制产品、品牌联名、独家产品等。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KK集团正向国内外超过1145个第三方品牌合作伙伴采购商品。
除此以外,KKV单店盈利的秘诀还在于对美学的构建。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的《Z世代购物者的心声》研究报告就曾显示,Z世代更倾向于看到某种使用场景之后进行消费,理想的消费场景是“城市新生活杂志”:场景布置精美、内容丰富、可以刷新美学体验。
而KKV正通过科学的选址、极致的颜值外观设计、体验型的购物环境,在新零售“人、货、场”三大要素中,让消费者能在场景中沉淀下来。消费者在进入门店后,即会被出色的空间设计、一步一场景的氛围、独特的陈列、优质的产品和实惠的价格吸引,使得年轻人在边逛边拍边分享的同时挑选到适合自己的精致生活所需,进一步推动了购买的转化率,助力单店盈利不断提升。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