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不应让“反噪音联盟”单打独斗
2021-11-30 作者:张淳艺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报载,2019年,来自苏州的傅岳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反噪音联盟”,如今已有一万五千人关注。而五个微信群如今也有一千五百多人。这些成员大多生活在城市,平日里的邻里噪音成了成员们共同的“敌人”。从孤军奋战到抱团取暖,大家解决噪音问题的方式也渐渐变得多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过去不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明显呈上升趋势,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闹心事、烦心事。据生态环境部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省辖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安、住建等部门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201.8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53.7%。

  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违反规定,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不过,对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罚款”、“罚款金额为多少”等具体操作细则,法律语焉不详。在现实生活中,民警接警赶到现场后,往往也是以劝导、调解为主。一些当事人在民警走后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噪声污染。“反噪音联盟”的出现,就是希望通过抱团取暖,做到理性维权。在群里,成员们一方面吐槽抱怨,宣泄负面情绪,同时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办法。“反噪音联盟”很好,但还不够。

  如今,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不能光靠公众私力救济。一方面,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强化依法治噪。今年8月21日起,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针对现行法律未明确罚款幅度范围、处罚手段缺位等问题,草案明确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

  同时,也应提高建筑隔音标准,保护公众安宁权。当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突出的背后,除了一些公众缺乏自律意识,建筑隔音效果差也是原因之一。不少网友抱怨,邻居的说话声、洗漱声、打呼噜声,甚至手机震动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对此,今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回复网友留言时表示,目前《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正在进行修订,其中提高住宅建筑隔声标准已纳入修订范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重塑产业版图 航运“巨轮”加速全球化

重塑产业版图 航运“巨轮”加速全球化

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资产总额从2016年重组时的5930亿元上升到2021年三季度末的9508亿元……

·变“废”为“暖” 中国节能绿色保供马力全开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