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寻梦东乡
2021-01-14   记者 高伟 甘肃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雪落无声 滋润干枯的土地

心中有光 照亮人生的希望

不屈服于挫折

不沉沦于逆境

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

为了让姐妹走出闭塞

为了让父亲不再愁苦

为了让母亲不再唉叹

矢志追梦

砥砺前行

青春播撒在广袤大地

后浪奔腾于时代洪流

贫穷 携手阻断

大爱 薪火相传

好日子 是奋斗出来的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同时也是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八县市均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重点。

  东乡族自治县,地处临夏州东北部,沟壑纵横、交通闭塞,是甘肃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从当地人口中“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东乡县脱贫攻坚任务之艰、难度之大。在经历祖祖辈辈面对贫困而做出的艰难抗争之后,东乡人认识到: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所在。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脱贫攻坚为东乡点燃了希望。

  “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国家多次强调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的成效,将极大地影响脱贫目标的完成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东乡老人

  扶贫先扶志,东乡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命运。在消除贫困的攻坚战中,教育成为一股关键力量,既能扶智,又能扶志,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东乡县全力进行教育脱贫攻坚,截至2020年底,东乡族自治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实现“零辍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老百姓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除了东乡人的自身探索,碧桂园等企业的“教育对口帮扶”措施也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投建教育设施,从硬件上改变贫困地区教学条件;定向资助贫困户学生,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为贫困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开展产业培训,让贫困人员观念觉醒,让地方特色产业经济成为有源之水;投建纯公益的职业技术学校,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子得以谋一技之长。

  2020年末,东乡县成功实现整县脱贫。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时,《经济参考报》重磅推出《寻梦东乡》系列短视频——希望通过《接力人》《搅局者》《追梦少年》三个短片,真实记录和呈现东乡县教育脱贫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短片当中的每个主人公都曾受困于家乡的贫穷落后,也都受益于教育扶贫对自身的改变,他们不同的人生在“知识改变命运”面前产生交汇。碧桂园认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对东乡而言,碧桂园打造出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团队,将持续带领乡亲们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对几位主人公而言,他们的经历已经融入碧桂园可持续、可复制、可造血的扶贫模式,未来将延续书写自己的梦想篇章。

  上篇:接力人

  荒山村,地如其名,偏僻遥远,及目之处一片荒凉。闵小伟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山岭沟壑之间,入冬以来山村里终日雪紧路滑,朔风如刀。“东乡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碧桂园集团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的一名驻村扶贫干部,闵小伟是个土生土长的东乡人。地处黄土高原的东乡县是一个贫困县,在他的记忆里,以往的生活用水主要靠雨水,父辈们正是在这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摸索着美好生活的出路。2018年,闵小伟的弟弟也顺利考上大学。一个贫困家庭同时供养两名大学生,在经济支出方面,无疑是雪上加霜。

  也正是在这一年,碧桂园集团进驻东乡,开始一系列的扶贫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针对闵小伟这样的贫困学子,每学年定向资助3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两年多来,碧桂园集团已累计为东乡族自治县贫困户学生捐助约358.1万元助学金,累计帮扶1142名贫困户家庭的学生。2018年,碧桂园集团出资1700万元为东乡县龙泉学校的1200多名师生改善了教学环境。

  闵小伟在大学里选修的专业是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个专业让他有更多机会了解东乡的历史文化,也让他从先辈们砥砺奋进的生存精神中得到激励。他希望未来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从事整理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闵小伟也深切地感受到,东乡县的贫困根源在于教育的落后和思想的保守。

东乡扶贫工作者闵小伟

  完成学业以后,闵小伟并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去大城市谋一份工作,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在备考当地历史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公务员的同时,他加入碧桂园在东乡的扶贫队伍,在一个叫“荒山村”的地方开始定点扶贫工作。荒山村是东乡县最大的村落,也是最贫困的一个。闵小伟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和碧桂园一起实现帮助荒山村整村脱贫的攻坚任务。

  在工作之余,闵小伟会带领龙泉学校的学生们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让孩子们从历史文物中了解先辈们的历史。在他看来,祖先们从遥远的地方迁徙到东乡落地生根,是源自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这种精神正以一种新的面貌沿袭和传承。闵小伟希望自己能从碧桂园教育脱贫的“受益者”变成一个新的“帮扶者”,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将这种“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薪火相传。

  中篇:搅局者

  “东乡刺绣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在向外界展示着东乡族文化的魅力。”马箫箫坐在直播间里,向观众们介绍着东乡的刺绣产品。

  1990年出生在东乡县达坂镇的马箫箫,2015年从兰州大学毕业以后选择回乡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临夏博物馆里看到一个来自东乡的刺绣肚兜。“100多年前就已经有这么时尚的配色,相当令人震撼。”东乡族刺绣,俗称扎花,是列入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工艺,以配色大胆、粗放见长,一针一线都绣进了东乡人的豪迈与热情。

东乡绣娘

  着眼于传统工艺,2017年马箫箫开始创业,她在东乡范围内挑选了十来位手工上乘的家庭女性组成团队,专门生产具有东乡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让这门濒临失传的手艺走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018年,马箫箫从碧桂园集团接到第一笔订单。碧桂园的企业订单,不但可以为刺绣产品的销路提供一定保障,更重要的是,这种授人以渔、“可造血”的产业技术培训模式催化了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后,碧桂园组织专业人员对马箫箫的绣娘团队进行系统的产业培训,将东乡族历代相传的手工刺绣技艺改良升级,推进产业化运营。从此,刺绣工艺在东乡成为一条新的扶贫创收渠道。

  马箫箫成为刺绣产业的致富带头人,在她的影响下,更多的家庭女性加入到她的绣娘团队。她们自己设计产品、自己担当模特,不仅走进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参加国际时装周,还走进直播间,向更多人展示东乡刺绣的魅力。

  马箫箫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在东乡很多的老一辈人眼中,她是一个“搅局者”,破坏了东乡原本平静安逸的“小家庭”生活,“带坏”了他们的儿媳和女儿。“刚开始,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件事情。”马箫箫说。尽管这门祖传的手艺很多家庭女性都会,但没有人能用这门手艺挣钱。她鼓励周围的同伴,“每个人都要成长起来,不要止步于自己的生活小圈子,以后每个人每个月都会有固定收入。”与周围的绣娘相比,马箫箫受过更多的教育,也让她自己和周围的人感受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如今,绣娘里面工艺熟练、作品相对出色的人,每月可以得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了这笔收入,她们也可以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马箫箫说。

  在成功实现脱贫、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上,东乡的绣娘们在马箫箫的带领下,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联合直播大V带货东乡刺绣产品。“如果我不去接触大V网红、‘直播’等途径的话,我们的刺绣产品就无法销到更多的地方,我们东乡女性的希望也无法走得更远。”马箫箫说。

  搅局者,其实也是为了寻找一条出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条新路。马箫箫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从一个人的“搅局”变成集体的“搅局”,她希望“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至少要影响三代人。

  下篇:追梦少年

  在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当中,康少华具备这个年龄孩子少有的沉稳和成熟。和周围的伙伴相比,同样来自贫困地区,时常感念父辈劳碌的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康少华从小就想当一名军人,但是糟糕的文化课成绩,以及普通高校的学费负担令他望而却步。“在每个人的心中,自己的父亲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我的父亲也是最伟大的。”父亲常年在青海放牧,每天都在太阳底下晒着,看到的只有草和山,但他仍希望儿子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在康少华心里,父亲肩上的压力显而易见,因此,康少华初三的时候,当全免费、就业有保障的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时,他觉得这是一个命运眷顾自己的机会。“这所学校不仅不收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也全部免费,每个月还有一些补贴。”康少华觉得,这所学校既可以免费读完三年中专,将来还可以通过升大专、本科的方式继续自己的军校梦想。

  和康少华类似,他的同班同学妥云祥、马小兰几乎有着相同的家庭背景,家里子女众多,父母收入微薄。入读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以后,他们都喜欢上了这里。

马小兰回家看望自己的妹妹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是碧桂园集团捐资3亿元,在甘肃临夏建设的一所公益学校,对贫困学生实行全免费。碧桂园认为,贫困家庭的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定技能,能够稳定就业,不仅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也是未来阶段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

  贫困地区要改变产业落后的现状,需要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学生展开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就业技能,最终实现“一人成才、全家受益”。

  在学生们的眼里,学校全新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操场、从全国各地招募而来的优秀教师、按照酒店标准建设的寝宿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在东乡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都堪称奢华。用他们质朴的评价来说,“这样的学校,对于东乡的孩子来说,特别好。”

  “一个人读书成功,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康少华记住了一位老师说过的话,“我想改变命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楼市“三稳”基本实现     调控之“弦”仍需绷紧

楼市“三稳”基本实现     调控之“弦”仍需绷紧

展望2021年,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各地需严密监测楼市资金流向,保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山西一煤矿越界盗采被指超百亿元

三峡集团“两翼齐飞”谋求新发展

三峡集团“两翼齐飞”谋求新发展

三峡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主动加压、不等不靠,按下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加速键”。

·加快数字化转型 打造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