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龙:用匠心做“酱人”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于海龙:用匠心做“酱人”
2020-04-28 作者: 记者 张丽娜 王靖 呼和浩特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辞掉小城的“大官”,转身到企业做大酱,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他就是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于海龙。操一口东北话,三句不离他的酱。他说,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需要好酱来增色提味。虽然自己算不上“酱王”,但却是一直用匠心要求自己成为行业里的真正“酱人”。

  平淡无奇的酱缸里,盛满了一个创业者的人生百味。从酱油、大酱到各式调味品,从小作坊到大企业,从中国到海外,于海龙正在追寻他更大的酱业。

  “土酱”的文化魅力

  “最传统、最有历史感的调味品非大酱莫属。”只要有人来企业参观,于海龙都要先把客人带到“酱文化馆”。

  二十世纪90年代初,于海龙不懂酱。当时,他在兴安盟任职盟委副秘书长。有一年,日本丸万株式会社、天外天株式会社来兴安盟考察,对这里的生态优势赞不绝口,决定成立中日合资企业代加工日本的酱油。于海龙陪同考察,日本公司一位做了百年酱企的老人家对他说:酱文化源于中国,是你们老祖宗的宝啊。

  酱最早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掌握和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族群。

  从那时起,于海龙对酱产生兴趣,主动跟盟里申请加入这家外资企业中。一个简陋的小厂房,几台日本同行带来的设备,看上去像个“小作坊”。但是,于海龙意识到日方看重的是小城的天然优势:兴安盟四季冷暖分明,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率少;环境中水质和大气没有工业污染源;并具有很多大型土地集中连片、仅仅少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耕地,具备有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1997年,公司组织员工到日本考察,一走进车间他就被日方干净的车间、先进的设备、高端的品质深深吸引。日本国内味噌年产量60万吨,大企业生产成本优势明显,机械化程度高,管理到位的企业进入良性循环,越做越强。“我们必须得结合家乡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在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上占有核心竞争力。”于海龙马不停蹄赶回国内,从日本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和管理理念,除了最初代加工的日本味噌,他还决定上马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线。

  在唐代韩鄂的《四时纂要》中,记录了酱油工艺的革新变化,将制曲、拌豆合二为一,再经过加温灭菌后,贮藏食用。“虽然现代酿造酱油方法繁多,但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做的改动也不大,传统工艺需要传承。”

  经过初期摸索、学习钻研,科沁万佳酱油问世了。“1998年春节,人们骑着自行车,大老远赶到我们公司排着长队打酱油。”多年之后,于海龙想起当年的场景仍激动不已。

  追求好品质的匠精神

  于海龙的酱企已有27年的历史,但在调味品行业里,他并没有占领太大的席位,目前只能说是当地的老牌企业。酱油、味噌、醋、酸菜、卜留克……酱腌菜品种越来越多,但公司始终没有做低端产品,价格算中等偏上。

  万佳逐步发展成中方主导的企业,但日本同行对产品的严谨、做事的认真态度仍然深深影响着他。2000年8月企业的第一批JAS有机味噌出口,2001年4月出口首批西京白味噌,2001年10月出口首批麦味噌,他们看到日本市场有对万佳有机味噌和创新型小品种味噌的需求依赖和信赖。在2002年出口到日本的麦味噌出现了物理性异物事件,在产品中发现了草籽。双方代表紧急磋商后,同期8月该批11.3吨产品全部退货运回。日方的老板说,如果技术性缺陷造成的质量问题可以调整,而操作上不允许有一丝懈怠。自那之后,他深信:百年老牌企业靠的不是潜规则,而是几代人一辈子做好产品的明规则。

  “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个优势要保持好。”于海龙说,好山好水好空气,这是兴安盟发展的底色和招牌,也是公司产品的底色。

  目前,兴安盟工业企业稀少,森林面积2796万亩,活立木蓄积7299万立方米,保持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大盟的地位,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于海龙公司生产的调味产品主要原料是大豆、小麦、大米、卜留克、黄瓜、萝卜、辣椒等农副产品,所有农产品在兴安盟当地建立原料种植基地,直接拉动了兴安盟当地的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公司有3个自有农场,生产大豆、小麦、水稻、卜留克等农产品。

  于海龙认为好品质源自对好原料的把关,每年他都要亲自到优质原产地采购原材料,下到生产一线检查,每一颗豆子都要人工亲自挑选。

  “酱心人心,酱品人品,做酱和做人一样,要实实在在,品质坏了,企业就没有了生命力。” 朴素的话语,但却很有力量。

  于海龙介绍说,2018年,经谱尼测试与内蒙古地质环境检测员检测,公司生产用水达到矿泉水指标;经SGS检测,阿尔山卜留克种植基地、科右中旗额力博格有机农场土壤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我们用好的土地,生产出好的产品,就要严把食品安全关,将原生态、纯天然、营养价值高的产品带给广大消费者。”于海龙以酱腌菜举例,从原料采摘、生产过程、包装运输全过程都遵循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办法。原料采自种植基地的卜留克、黄瓜、白菜,经过动水腌制、梯度脱盐、真空浸渍等高新科学技术工艺生产加工,使得卜留克等酱腌菜具备少盐、无防腐剂、无色素、营养丰富的特点。“酸、甜、咸、辣多种口味,满足吃货们不同口味需求。清脆爽口、风味独特、回味无穷。”

  走出去的“中国酱”

  酱是中国比较早输出国外的食品,在唐朝时期酱便传播到日本。如今,中国酱更是走向了世界各地。随着对“绿色”品质的不断追求,于海龙公司的酱菜持续获得了日本JAS、欧盟EC、美国NOP、犹太OU、瑞士BIO、中国GB以及国际权威印尼HALAL清真食品认证等国内外著名权威有机食品认证。目前,公司酿造有机味噌、有机酱油、零添加高端品质酱油、酱类、食醋及加工生产以卜留克为主的各种新型腌制蔬菜等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年产值2亿元。

  “海外华人难以忘怀家乡的味道,家乡生产的酱锁定游子的思念。”于海龙说,高品质的酱产品,已经赢得海外市场。

  调味品出口,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借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科沁万佳公司看准发展方向,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兴安盟地区优势、产品本身优势、公司技术优势,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蒙古、英国、泰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300多万美元。

  凭借对本土调味品和酱腌菜一心一意地钻研,以及对食品品质的不懈追求,不仅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于海龙本人还荣获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他充满自信:“继续追寻我的匠心酱人梦”。

  闯荡半生的于海龙,还会与酱腌菜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于海龙坚定地回答:不忘初心,向着百年老企的目标出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蛰伏期”析忧图变 文旅行业“疫后”破茧

“蛰伏期”析忧图变 文旅行业“疫后”破茧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步平稳,文旅行业正在缓慢回暖。记者近日在辽宁走访发现,当地文旅行业在“蛰伏期”痛中思痛,借“水落石出”之际找寻行业发展短板,析忧图变以求产业升级。

·“生死时速”打通新赛道

老国企新使命 “零基础”创纪录

老国企新使命 “零基础”创纪录

记者调研发现,从数量上看,熔喷布的产量已经足以保障市场供应。但受利益驱使,加之央企提升的产能属于“定向供应”,仍有大量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国内外市场,存在隐患。

·中国宝武:战“疫”与扶贫攻坚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