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社交平台探探旗下的互联网研究机构,探探研究院日前发布了互联网防骗指南。该指南向青年群体提示,当前骗子通过伪造人设、冒充正规平台、利用群组对接社会紧俏产品需求等手段增多,威胁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探探还表示,作为网络社交平台还会落实主体责任,通过技术手段,主动打击不法账号。
探探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青年问题、互联网治理问题与社会开放合作,致力于成为最懂青年的互联网研究机构,针对全国重点打击治理的电信违法犯罪问题,探探研究院日前总结近期网络诈骗特点和防范做出梳理,并对用户给予专业提示和协助。
研究院表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骗子们往往会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而取得被害人的信任。为了认识更多的陌生人,骗子们会大量注册社交平台账号,并从网上购买或下载大量素人靓照、豪车名表、旅途随拍、高端美食等图片,通过这些内容能够得到大家心理上的初步认同,从而为下一步诈骗提供机会。骗子会提前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常用社交平台的的账号粉饰一番,让它与其他平台展示的人设进行统一,让用户卸掉心理防备。
研究院提示,疫情期间,骗子们会通过各种群组联系对口罩、额温枪、消毒水有需求的网民,通过转发自己有大量物资的假图片、交易记录、购买渠道、产品合格证书等内容,获取被害人的信任,骗取钱财。据统计,疫情期间口罩诈骗案件,占比88.3%;售卖额温枪诈骗,占比 6.3%。
冒充正规平台也是近期骗子惯用伎俩之一。研究院提示说,在急需一笔资金应急时,一位号称某正规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雪中送炭”,给你发来一个APP安装包,名字、图标跟你了解的正规平台一模一样,这时你就可能掉入了骗子的陷阱。在“李鬼”的指导下,你完成了注册、需求提交,对方会以各种借口,让你打来一笔保证金,从而确保你有能力偿还。在一步一步的诱导下,被害人的保证金就落入了“李鬼”的口袋,而“李逵”作为正规平台却浑然不知,“李鬼”也在得手后下落不明。
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上,探探研究院表示,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对从事违法犯罪的账号,发现一批处理一批;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对用户反映的情况,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跟进、及时报案”,将用户权益放在首位,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尽全力挽回用户财产损失。
探探研究院还给用户出了“网络防骗小锦囊”,具体包括:财物交易小心谨慎,和陌生人发生财物交易时,一定要充分核实对方身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最稳妥的行为;莫贪小便宜,不要被低价、优惠诱惑,选择有知名度、信用度和安全保障的网站和APP,在上网过程中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扫二维码;网友提钱要警惕,与网友接触时,切莫起贪念,不随意转账或者汇款,当素未谋面的网友忽然提及财物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糖衣炮弹冲昏头脑;不要透露个人信息,无论什么情况,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及家人隐私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APP密码和验证码;留存记录很重要,万一不幸发现自己被骗,要保持冷静,保留所有平台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