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农村改厕 有人建还要有人管
2019-12-03 作者: 记者 明航 整理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记者近日跟随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现场检查发现,一些村镇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不好用、不能用,厕所长期闲置,成了“摆设”。有网民认为,一些地方在农村户厕改造过程中应付了事,使这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变成了烂尾工程,这种“为改而改”“一改了之”的形式主义问题亟待解决。农村改厕须加强质量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农村户厕有人建还要有人管。

  网民“戴先任”表示,农村户厕改造本是一项“民生工程”,在一些地方却成了“伤民工程”,好事给办坏了,其中暴露出的落实不力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影响。

  网民“姜文来”认为,好政策要落地,考验相关政策执行者的智慧。有关部门要密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指导,充分考虑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纠偏。这样好的政策才能结出好瓜,百姓才能真正获益。

  网民“史俊逸”表示,农村户厕改造事关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也关乎“厕所革命”能否在广袤农村地区深入推进。各地在实施农村户厕改造过程中,理应多些“以人民为中心”,将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统筹考量,严格设计施工、监督验收,以实打实的改造成效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还有网民建议,政府部门要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加强质量管理,组建改厕专业队伍,严格按照技术规范,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户厕、化粪池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摸清农村厕所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确保一次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农村户厕有人建、有人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鸡肋土地”如何走出“不赚钱困境”

“鸡肋土地”如何走出“不赚钱困境”

“我们这里的土地,有的是整户外出打工全部撂荒,有的是壮劳力外出部分撂荒。”家住六盘水市水城县某镇一村民告诉记者,他家的土地就撂荒了不少。

·农资“忽悠团”屡打不绝 测土配方“叫好不叫座”

中国西电: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全球领跑者

中国西电: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全球领跑者

西电集团承担着促进我国输变配电装备技术进步和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关键设备的任务,为特高压输电这张“中国制造”名片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新时代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