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钦敏:提高金融数据有效供给 助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政务数据的有效挖掘利用是降低投融资风险的当务之急
2019-06-29 作者: 记者 曾德金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 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在发言中指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可从信息化角度着眼,通过运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有效挖掘利用政务数据降低投融资风险等手段,推动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普惠金融高度重视,多次出台政策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

  王钦敏认为,“各行各业+互联网”已成了创新发展的普遍选择。面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课题,有必要利用新技术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特别是有效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金融市场提供新业务模式、新信息平台、新产品服务。

在6月28日举行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发言。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借力信息化手段。王钦敏表示,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先试先行,创造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了普惠金融业务的高速增长,这是解决传统难题的重要尝试。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缺失等因素,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难免存在信贷风险相对较高的“先天性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倾向。

  对此,王钦敏表示,投融资评估数据不健全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拦路虎。小微企业作为融资人由于缺乏抵押品,财务报表不健全,综合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以致信用水平不高;加上银行信贷员的“终身责任制”和信贷“容错机制”尚缺乏可操作指标界限,小微企业难以得到银行眷顾是情理之中,才会产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王钦敏认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85%是属小微企业。多年来创新资金链的断链是影响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路径包括从“研究开发—成果鉴定和交易—产品研制生产—市场检验和产品改善—市场竞争和开拓”等五个关键环节,各环节都需资金投入。同时,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评价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技术信息、市场数据和评价标准支撑,因此创新成果交易转化和产业化很难进入当前的投融资体系的服务范畴。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供血系统,需要企业经济大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有效供给。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王钦敏建议,政务数据的有效挖掘利用是降低投融资风险的当务之急。随着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电子政务的加快发展,我们正进入了一个所有行为都被记录,各类信息数据都可能被挖掘利用,产生价值的时代。目前,有业务标准、可适时更新、可溯源的权威数据存在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

  据王钦敏介绍,目前,由国办牵头建设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进入全面提速期,已经成为创新政府管理和优化政务服务的新渠道、新载体。按照“全国一盘棋”的布局,国办正在全力推进全国“互联网+监管”系统体系建设。希望政府为金融业提供有效数据供给。

  王钦敏认为,通过加强协调,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与共享制度,理清数据权属、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权责关系等,使金融服务与政务服务有机联接,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物资流、人才流等。为铺天盖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支撑,体系化地推动普惠金融实现量和质的飞跃,为金融业和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能。

  据了解,2019年是我国普惠金融的攻坚之年。按照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认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信贷投放持续增加,利率水平稳步下降,覆盖面不断拓宽。

  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末高8.2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授信户数同比增长35.2%。2018年12月,当月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拨付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810亿元,支持了数十万家次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贷款。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我国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中,通过创新信息化服务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是一项重要内容。

  4月7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要求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方面,该意见提出,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推进发展“互联网+中小企业”,鼓励大型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发展适合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完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化部署,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大力推动降低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宽带专线接入资费水平。

  而在加快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征信建设方面,《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提出,加快征信体系建设,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市场化征信机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

  另外,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则早已明确,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采集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地方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外资加速流入 驱动A股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

外资加速流入 驱动A股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

全球资本的不断涌入,正在使得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告别“散户市”、机构投资者主导A股市场的时代正在到来。

·快递从制造业“抢人” 宁送外卖不进工厂

中金珠宝:以改革打造一流品牌

中金珠宝:以改革打造一流品牌

中金珠宝不仅是中国黄金构建全产业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轮深化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中国移动筑就“一带一路”信息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