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测算,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5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人民币规模。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为“新型基础设施”之一的工业互联网迅猛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4月19日于重庆举办的“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全球总决赛数据智能化高峰论坛”上,海尔定制化平台总监赵银花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仍是实现社会价值,平衡成本与收益的重要途径,而实现企业内网的构建,需通过企业内部结构和流程的再造。
而目前对于诸多中小工业企业来说,在上云之前,成本、数据安全等因素为企业带来疑虑,仍在等待更好的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探索样本
尽管在去年曾传出GE将出售Predix的消息,但无论从政策还是企业发力的方向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层面的竞争无疑最受关注。在国内,海尔、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富士康等一批龙头制造企业,均已推出各自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除了做出更好的产品之外,还能让我们的合作伙伴、生态方、资源方在其中获得更好的利益,同时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触达终端用户,并让相关的资源方一起针对用户服务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共享。工厂的工艺流程从而可以针对用户进行定制化的改造,从消费端到制造端有效地结合,以此做到大规模的定制化。”赵银花表示。
但是,目前实际上许多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仅仅只是做到设备的互联,并未做到数据在企业内部各业务流程之间的流通,也就是企业内网的改造。
赵银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海尔在做智能制造转型的时候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由于原有的企业内部结构,导致没有办法打通企业内部信息从用户端到生产、执行、社会服务端一整套的管理,为了向互联网转型,海尔打破了内部传统的结构,通过小微化、扁平化的结构,不同业务之间高效的协同,同时从基础上做整体内部信息化的改造,从上到下做了顶层的架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和构思,构建了大规模定制的模式。
神州数码控股CIO沈旸认为,企业通过将关键数据部署在公有云上,还可以让有能力提供优化方案的专家主动联系企业进行优化分析,从而大幅降低中间商务成本。
困难和挑战
工业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除了需要管理层的理念转变之外,一些现实的问题也左右着企业转型决心。
首先是成本的问题,云城(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轶捷提到,部署工业互联网要减小影响企业产线正常运行的影响,同时也必须考虑员工培训导致的成本问题。沈旸认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数据不如消费领域数据值钱,必须找到商业模式,做到成本与收入的平衡,且能预测成本。
事实上,龙头工业企业有大量的资源去部署工业互联网,但中小企业则更多处于观望状态,而业界也一直呼吁广大中小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方面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怀。
与此同时,王轶捷表示,数字化转型如何体现价值以及价值的量化十分关键。在本月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曾透露,我国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59万台,有的企业实际研发成本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实现节能减排10%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此外,在技术层面,王轶捷认为,挑战在于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以及找到数据运营的闭环。
最后则是数据安全的问题,“工厂数据是非常私密的数据,必须提供非常有效的方案,来保证放在‘云’上的数据是安全的,这样才能祛除企业的抗拒心理。”王轶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