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家能源集团牵头成立氢能联盟
肖亚庆:多家央企参与 我国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启
2018-02-12 作者: 记者 李新民/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1日,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国家电网公司等多家央企参与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国氢能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有多家中央企业带头参与,标志着“我国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正在开启”。

  “氢能是高效清洁能源载体,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特点。”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表主旨演讲称,一是清洁燃料,氢燃料使用中没有废气也没有碳排放,是零排放能源;二是来源广泛,可来自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也可来自石化、钢铁、冶金等工业流程中的副产品;三是储运便捷,适合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四是应用广泛,氢能燃料电池发电效率高、启动快,除车用外还可作为分布式发电、备用应急电源等,氢氧燃料电池还可以作为深海载运工具动力源,有着广阔应用领域。另外还有热值高、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

  万钢说,尽管我国政府自2011年以来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产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氢能产业装备制造等方面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我国产业基础研发与核心技术上投入不足,应用领域政策支持不足,产业集中度不够等。特别是与国外产业巨头积极介入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不同,我国至今产业发展仍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能源与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的介入程度有限。

  “上述问题随着此次中国氢能联盟的成立有望得到改变。”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孟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氢能联盟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国家电网、东方电气、航天科技、中船重工、宝武钢铁、中国中车、三峡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钢研等多家央企参与。目前,申请加入联盟的单位已多达50多家,主要是能源生产、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冶金材料等行业的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投资机构,阵容强大、实力雄厚。

  肖亚庆说,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事关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从联盟成员单位的构成上看,中央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国家能源集团是首届理事长单位,十几家参与其中的中央企业也都在相关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责任使命,努力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合理统筹各单位优势资源,妥善处理联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统一产业链各环节的接口和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共同促进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加快走向成熟。同时,还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资委也将持续关注和支持联盟的发展,共同促进我国早日跻身氢能源开发利用先进国家行列。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说,中国氢能联盟成立后,将一方面通过集聚相关产业在产、学、研各方面的技术资源,加强协同创新,统筹推动包括制氢、储运氢、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加快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及市场协同,统筹指导联盟成员凝练自身研发与产业优势,在氢能利用技术、安全技术、氢能技术标准上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在国防、分布式能源、汽车动力、储能装备等方向的跨领域应用,建立融投资机制以吸引风险投资和发起基金,加速推广中国的氢能产业布局,共同推进中国氢能社会的构建。

  据了解,国家能源集团目前煤化工板块年产超过400万吨氢气,已具备能供应40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制氢能力,世界排名第一。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正在加快布局从制氢到加氢站的氢能利用全产业链,并参与氢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正计划在江苏如皋、陕西咸阳、内蒙古包头等地投资建设氢能项目。

  记者注意到,中国氢能联盟的成立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推动。除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以外,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晓红,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等多个部委的领导出席联盟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讲,而且均担任联盟顾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黑市”与“黑客”侵蚀大数据安全

“黑市”与“黑客”侵蚀大数据安全

有业内人士估算,目前黑市交易可能是中国数据交易的主流。其中,80%的数据泄露自企业内部人,黑客占20%。

·大数据产业“黄金期”面临四道坎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