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止境的复合增长
2016-12-14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网

  资本总是追求增长,而且必须是复合增长。我认为资本再生产的这项条件如今构成一个极其危险,但人们大致上未认识、未分析的矛盾。

  多数人不是很明白复利的计算。他们也不明白复合(或指数型)增长的现象及其潜在危险。如赫德森(michael hudson)在他最近的犀利评论中指出,即使是传统经济学这门“忧郁科学”,也未认识到复利对负债上升的重要影响。1结果是有关2008年震撼世界的金融动荡的一部分关键解释,未能呈现出来。那么,有可能实现无止境的复合增长吗?

  近来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疑虑,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假定经济可以无止境增长可能是错的。例如,戈登(robert Gordon)在最近一篇论文中便表示,近250年来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独特的一段时期,而不是经济未来可以同样速度无止境增长的保证”。他的说法主要是基于劳动生产力创新支持人均所得增长的路径和效果。戈登与另外几名经济学家均认为,以前的创新浪潮远比始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基于电子和计算机化的最近一波创新强劲。他认为最近一波创新浪潮的影响,不如人们普遍想象的那么强,而且无论如何,它的效力如今已基本耗竭(高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基于这理由,戈登预测:“未来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低于19世纪末以来任何一段较长的时间,而所得较低的99%人口的人均实际消费增长率,更将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美国,上一波创新的内在弱点,因为一些“阻力”而加重;这些阻力包括社会不平等恶化,教育成本上升但质量下降所衍生的问题,全球化的影响,环境法规,人口老龄化,税务负担加重,以及居高不下的消费者和政府债务。2戈登还指出,即使没有这些阻力,相对于过去200年,未来经济仍将度过一段相对停滞期。

  政府债务是上面提到的一项阻力,这个问题在我撰写本书时,在美国已变成一个各方互踢的“政治皮球”(各方热烈议论但均不愿担责),而许多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在媒体和国会,政府债务是许多刺耳和夸张的言论与主张的焦点所在。有心人一再表示,若不厉行节约,未来的世代将承受可怕的债务负担;他们借此鼓吹严厉削减政府支出和社会工资,而这当然是一如既往地有利于寡头集团。在欧洲,同样的论点被用来为强加在整个国家(如希腊)身上的灾难性赤字削减方案辩解,虽然我们不必发挥太多想象力,便能看到这种做法如何有利于德国等较富有的国家,以及富裕的债券持有人。在欧洲,经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希腊和意大利政府被和平推翻,获得债市信任的“技术官僚”暂时取而代之。

  这一切使我们特别难看清债务复合增加、资本积累指数型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危险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的是,戈登关注的主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与总体国内生产总值大不一样。这两个指标均容易受人口状况影响,但受影响的方式大不相同。随意检视总体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我们会发现,在整个资本史上,财富与债务积累之间一直有松散的关系,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财富积累与公共、企业和私人债务积累之间的关系变得密切得多。我们会怀疑,债务积累如今恐怕是资本进一步累积的一个先决条件。若果真如此,我们眼前面临一个古怪的情况:右翼共和党人与其欧洲类似群体(例如德国政府)努力试图降低负债,此举正严重威胁资本的前途,其潜在影响远远超过历来工人阶级运动产生的威胁。

  复利(复合增长)本质上非常简单。我在储蓄账户中存100元,年利率5%。年底时我的账户余额为105元,假设利率保持不变,第二年后账户余额是110.25元(如果是每月复利或每日复利,账户余额会大一些)。在第二年底,复利与单利的差别很小,只有0.25元。因为差额很小,不值得费心,因此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是,以年利率5%复利30年后,我将有432.19元,而如果是单利,则只会有250元。60年后,按复利计算有1 867元,按单利是400元;100年后,按复利是13 150元,按单利是600元。注意这些数字。复利曲线起初在颇长一段时间内升速非常慢(见图1和图2),然后开始加速上升,最后达到数学家所称的奇点(singularity)——通向无穷大。曾经背负房贷的人,会体验到相反的情况。在30年房贷的头20年中,待还的房贷本金降得非常慢,然后减少的速度会加快;在最后2~3年,房贷本金以非常快的速度减少。

  有些经典趣闻可说明复利和指数型增长的性质。某位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而这位发明者要求的奖赏,是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接下来每一格的米粒数目每次均增加一倍,直到填满所有方格。国王爽快地答应了,因为这奖赏看来微不足道。可是,到了第21格时,米粒的数目已经超过100万,而在第41格(超过1万亿粒)之后,整个世界都没有足够的米可以填满剩余方格。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是国王因为觉得自己被骗而愤怒不已,砍了国际象棋发明者的头。这个版本说明了复利刁钻微妙的性质,告诉我们复利的隐匿力量很容易被低估。在复合增长较后期的阶段,加速的情况出乎意料。

  复利的危险,可用德鲁森(peter thelluson)的案例说明。他是富裕的瑞士商人银行家,住在伦敦,设立了一个60万英镑的信托基金。根据他的遗嘱,在他1797年逝世后,该基金在接下来100年间皆不可动用。如果能保持7.5%的复利,该基金到1897年时价值将达1 900万英镑(远远超过英国国债),届时这笔财富可分配给德鲁森幸运的后裔。当时的政府估算,即使年收益只有4%,这笔遗产到1897年时规模也将等同英国全部国债。复利将令惊人的金融权力落在私人手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英国在1800年通过法案,将信托期限限制在21年之内。德鲁森的下一代对他的遗嘱提出异议。经过多年诉讼,该案于1859年最终审结,诉讼费用耗尽了德鲁森的整笔遗产。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Bleak House)中著名的詹狄士诉詹狄士案(Jarndyce vs. Jarndyce),便是以此为蓝本。3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核技术应用万亿市场待开启

核技术应用万亿市场待开启

我国核技术应用很多领域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关标准、指引都是空白,导致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足。

·库存难去:手有“存粮”心头“慌”

山寨POS机、P2P“傍大牌”敛财

山寨POS机、P2P“傍大牌”敛财

一些从事收单外包和P2P行业的公司为获取客户或消费者信任,通过“山寨银联”“李鬼银联”诈骗敛财。

·空气净化器市场“杂草丛生”盼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