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4.现金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企业没有现金,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无法生存。一个星期之内,巨人迅速地垮了,并欠下了两亿元的债务,从休克到死亡,过程非常短。10年前的民营企业,现在还活着的不到20%。主要问题其实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财务危机——投资失误导致资金紧张,最后资金链断裂。 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以后,广东和海南两省的房地产急剧升温,很多企业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弄到土地,以便赶上这一波淘金热潮,而在这个时候,史玉柱却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了一块土地。对于这个珠海市政府送上的意外“礼物”,他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开发计划。 刚开始的时候,史玉柱只是想建造大楼为自己所用,所以在讨论楼高的时候,是根据功能与面积逐层向上数的,包括开发中心、行政中心、配套市场的物流场所,还有员工食堂、员工公寓以及文体活动场所。就算如此,数到十三四层,就已足够涵盖这些功能了。有人在讨论的时候说,广东人觉得18是一个吉利的数字,这栋楼应当盖18层,又有人反对,说盖楼不能盖18层,由于有18层地狱之嫌,所以将楼高改为19层。不过没多久,又将方案修改成38层。 38层巨人大厦的招标书主要内容有:容积率,建筑密度20%,用地红线内绿化不少于30%,外墙建筑材料采用玻璃幕墙,除应设计出展厅、商场、软硬件开发和培训中心、电脑生产场地外,还要本着所有配套设计均在大楼内解决的原则,设计出公寓式办公室、职工娱乐中心、屋顶花园和旋转餐厅以及部分外销为主的写字楼层,投资概算控制在亿至2亿。尽管在这份招标书里包括了商场、写字楼等设计,可是大楼的主体还是为巨人自己所用。 那个时候,这栋38层的巨人大厦已经超过了珠海最高的建筑。在1992年时,珠海最高的建筑是拱北的银都酒店,一共32层。但是到了9月初,在《珠海特区报》上刊登出一则广告,说要在银都酒店的对面建造一座47层的金山大厦,此则广告登出以后,史玉柱就对38层的设计觉得不满意了,说要改成48层,他希望自己建造的大楼是珠海市最高的建筑。 1994年初时,有人提议史玉柱要为珠海争光,建造全国第一高楼,楼层又变为64层,后来在准备宣布将楼层定为64层的时候,史玉柱想:64层也没有与国内一些高楼拉开太大距离。头脑一热,竟对外宣布,巨人大厦要做到70层。可以说,史玉柱当年的年少轻狂是其建造70层巨人大厦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建一栋70层的大楼预算陡然增至12亿元,但是那个时候,他手里只有2亿元。 其实,自38层后,巨人大厦的楼层已经变成了一个数字游戏。巨人营销集团副总裁王育回忆,他在策划巨人大厦广告文案时,有一天被史玉柱叫去,批评他弄错了巨人大厦的楼层,是70层而非64层。不仅仅是王育首次听说这个数字,甚至在当时担任巨人集团副总裁的刘伟也仅仅比他早知道10分钟而已。 那个时候,史玉柱一心只想建造全国第一高楼。珠海市政府更是具体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根据他回忆:土地非常优惠,几乎是白送的。本来是1万多平方米,后面又给了我们3万多平方米的土地。 当时珠海的地价实行的是楼面地价,市面价格是2650元/平方米,政府给巨人集团的是125元/平方米,基本上等于白送。同时,因为政策与房地产的狂热,促使史玉柱想都没想就进入了房地产行业。1992年,史玉柱准备盖楼的时候,正是中国房地产最热之时。那个时候盖楼,根本就不愁卖不出去,只要有一块地,有图纸便可以出售了。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当巨人动工的时候,宏观调控就来了,对卖楼花进行限制,必须投资到一个数额才能拿到预售许可证,由于开始盖的时候还没有限制,后来房地产行业越来越规范,限制越来越多,所以巨人没办法把这个项目搞下去了。那个时候,史玉柱手里只有2亿资金,这些钱只够为这栋大楼打地基的。很明显,他看过这栋大楼的设计图纸,并计算过此工程的成本收益,然而却无法控制内心的冲动,他还是将之前靠巨人汉卡、保健品等赚的资金全都调往巨人大厦。直到今天,这一举动依旧被史玉柱看成他生涯里“最发昏的举动”,甚至“直到它死的那一天,我都没觉得这个楼盖不起来”。 如今,巨人大厦能看到的也仅仅是地面上的三层罢了。史玉柱说:“盖楼最花钱的在地下,我们相当于在地下要盖18层,地下盖18层相当于地面上盖50层。我们一共打了68根桩,最短的桩打了68米,最长的桩打了82米,而且地下20米之后都是岩层。之后我们还建了2万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大堂高是17米,也都是很花钱的,我们还往上又建了三层。”史玉柱在盖到没有钱的时候,已经投入了亿元人民币进去。 巨人集团在1995年时推出了12种保健品,投入广告费用1亿元。脑黄金代替了巨人汉卡,变成巨人集团新的摇钱树。这一年,史玉柱依旧觉得形势一片大好,往巨人大厦地下三层又投了1亿多元。直到1996年5月份,他还使用这种方法来建造巨人大厦,将各子公司交上来的毛利2570万元,只留下850万元资金,其余全部投入巨人大厦。 巨人大厦在1996年7月份时资金告急。全国保健品市场普遍下滑,巨人集团保健品的销量也快速下滑,维持巨人保健品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与广告费用不足,巨人保健品的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史玉柱依旧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一切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一心只想填补巨人大厦资金的空缺。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可以用脑黄金的利润先将巨人大厦盖到20层。先装修,然后卖掉这20层,再盖上面的。当时,脑黄金每年已经能为巨人集团贡献1个多亿的盈利。但是,没有料到的是,保健品业务由于资金“抽血”过多,再加上管理不善,盛极而衰,脑黄金卖不出去了。虽然百般腾挪,最终史玉柱手里的资金还是枯竭了。就像柳传志所说:“他把所有的边界条件都按最好的方向去设想,稍微一个环节一垮就要出事。” 上苍好像在故意和史玉柱过不去似的,巨人大厦很不凑巧地建在了三条断裂带上,为了解决断裂带的积水问题,史玉柱又不得不多投入了3000万元。珠海市在这段期间还发生了两次大型水灾,巨人大厦的建设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地基两次被泡,整个工期耽误了10个月。巨人大厦终于在1996年9月11日完成了地下室工程,在11月份时,相当于三层楼高的第一层大堂完工。之后,巨人大厦将以每5天一层的速度进入建设的迅速增长期。不过,这个时候,史玉柱的手里已经没有资金了。合同规定,巨人大厦施工3年盖到20层,1996年底完工。当初,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当1996年底没有完成大楼一期工程时,卖给国内的几千万楼花就成为了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真正导火索。国内购买楼花者每天都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集团财务出现危机。得知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以后,“巨人3个多亿的应收款收不回,全部烂在了外面”。这个时候,巨人集团由于财务状况不良,不能退赔而陷入倒闭的危机。没过多长时间,仅仅建到地面3层的巨人大厦就停工了。 后来,在总结巨人大厦的失误时,史玉柱曾说:“1992年,中国经济又上快车道,宏观调控也没开始,房地产形势特别好。虽然我手中只有几百万流动资金,但在1993年时,巨人M6403汉卡在市场上卖得非常好,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300%,一年要回报四五千万资金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两年就是1个亿。另外的1亿资金是靠卖楼花筹到的,因为房地产正热嘛。此外,施工过程中很多款可以等完工之后再付,这样就有资金使用周期的空当,实际建设中用不了2个亿。今天看来,38层的方案我们是能承担的。但是,巨人大厦后来改为70层,预算增加到12亿,大约要6年完工。到1996年6月前,我没感到资金紧张,生物工程方面的销售回款源源不断,账上的钱花都花不完。 史玉柱之所以发动“三大战役”,就是希望能用保健品赚来的钱,维持巨人大厦的建设。然而,如果想开启保健品市场,又需要卖楼花的钱。这是一个风险系数极高的游戏。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全盘皆输。当时,史玉柱对巨人大厦的筹资是想“三分天下”,1/3靠卖楼花,1/3靠贷款,1/3靠自有资金。不过,其实让很多人感到惊奇的是,自1994年2月份破土动工开始,直到1996年7月份,巨人大厦都没有向银行申请过一分钱的贷款。等到巨人集团出现问题,急需资金时,史玉柱才感觉到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存在极大的困难。虽然巨人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可巨人集团没能及时走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史玉柱不熟悉金融运作以及和金融界的疏离。对此,他表示:“关于借钱这个问题,很多人批评过我。但是在能够周转的时候,我还是坚持不借钱这个原则。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我不擅长跟外面的人打交道,我想以后做稳一点。其实在巨人危机发生之前,有些钱已经不是自己的钱了,因为我们有债务,比如楼花。但是我们还以为是自己的钱。这个教训是要吸取的。” 史玉柱并没有因为巨人集团的失败而改变对“贷款”的看法:主营业务一定不能用银行贷款,否则压力会比较大,心里会不踏实。比如,保健品和网络游戏,它们需要的是长线投资,史玉柱用的都是自有资金。如果真要贷款,对他来说也很容易,他的抵押物很硬,值22亿。 史玉柱在经历过巨人大厦项目的失败以后,总结了一句后来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企业最怕在现金流上出问题,企业亏损不一定会破产,但现金流一断企业就会完蛋。”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