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3.白金奇迹,资本玩家
巨人大厦倒塌后,史玉柱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甚至是销声匿迹,但他并不是从此一蹶不振。 在巨人陷入低谷的时候,史玉柱仔细地研究和思考过保健品的市场问题。他深入分析了中国的保健品,发现10个里面有9个都是不赚钱的,原因可能有两个:要么是产品功效不明显;要么是产品有功效,消费者却感觉不到。于是史玉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想打开销量,唯有广告宣传。不过史玉柱也认识到,唯有用口碑相传的方式才能让保健品在市场上持续经营。因为,广告的投入无疑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广告投入起到的只是敲门砖的作用,没有口碑相传,单凭一时的广告来赢得暂时的销售火爆并不是长久之计。 当史玉柱身陷重围时,中国著名实战派经济学者何学林曾断言史玉柱必将东山再起,并为史玉柱的卷土重来出谋划策。何学林给史玉柱的建议是:反弹琵琶——零收购巨人集团,将错就错——进军保健品,捏紧拳头——集中优势兵力做一个产品,踏准节拍——形成良性循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财务现金流量逐步推出新品。 卷土重来的史玉柱果然还是做保健品——以褪黑素为主要成分,改善睡眠的脑白金。经历过失败的史玉柱谨慎了许多,在推出脑白金之前,他先进行了前期市场调查。1998年3月,史玉柱带着手下在无锡走街串巷,了解群众意向。掌握了试用效果后,史玉柱决定大力推广脑白金,他找一位朋友借了50万元,拿出15万元补发所欠工资,又拿出15万元委托无锡一家公司代为生产脑白金。 剩下的20万元除了留下5万元做预备资金之外,其余15万元全部砸向了江阴的广告。这阶段营销以推广概念为核心,主要通过小广告、新闻报道、健康常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向可能的消费群体灌输脑白金的概念。 脑白金的推广从江阴开始,免费试用的方式为脑白金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第一个月,脑白金在江阴的销售净利润达15万元,第二个月增至30万元。当市场扩展到无锡后,利润达100多万。 在无锡市场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史玉柱又相继启动了南京市、常熟市、常州市的保健品市场,并进一步将市场扩展至吉林省。成功再次复制,每到一处,在不到两个月的周期内,成本便全部收回。 史玉柱开始重整山河,再续保健品销售辉煌。他采取的销售策略是通过广告,先让消费者知道脑白金,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询问脑白金时,经销商自然会找史玉柱。一年半之后,脑白金在全国市场铺开。在市场划分上,史玉柱将重点放在了乡镇。因为他很清楚中国最大的市场在农村,农村加上县城人口超过9亿。鉴于过去3个亿的保健品烂账收不回的教训,史玉柱要求经销商先付款后提货。当脑白金全国热销时,月销售额高达1亿元。 脑白金销售的成功,让史玉柱有了重新站起来的资本和信心。1999年7月12日,上海健特成立。但公司注册法人代表却不是史玉柱,因为债权人如果知道健特是史玉柱的公司,就会纷纷上门要债,公司当时的利润根本不足以还清欠债,但这并不意味着史玉柱不还债。当脑白金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上海健特有实力还债时,史玉柱开始行动了。2000年,史玉柱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同时还提出了还钱时间——2000年底。 巨人集团的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香港所卖的楼花、在国内所卖的楼花以及国内法人间的债务。涉及金额分别是9000多万满仓币、5000多万人民币和1亿人民币。2000年上海健特仅在上海徐汇地区的纳税额就高达亿元,2001年脑白金销售额达10多亿元人民币。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史玉柱开始了还款行动,具体做法是通过第三方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收购巨人大厦楼花。2001年上半年史玉柱再一次成为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曝光率最高的名字之一,凭着还钱的举动,史玉柱还成功当选中央电视台评出的“2001年央视十大风云人物”,一时更是声名鹊起。到2001年底,史玉柱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 史玉柱的还钱举动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是洗刷了巨人的耻辱;其次为史玉柱重树了信誉形象,不至于背着污点做事;第三是间接地宣传了健特。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比广告要高得多,试想:如果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都换算成广告版面的话,这个价格将远远超过史玉柱还债所花的钱。 “脑白金”的热销,“黄金搭档”的推出,清偿欠债的行动,都宣告着“巨人”再一次崛起。也许电视剧、电影中经常会有亿万富翁变成穷光蛋又重新成为富翁的故事,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下子变得人人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又在某一次机遇之中站起来,再次成为权倾一时的人物。可是这些都是故事,而史玉柱却将这些传奇故事活生生地上演了,他从一个巅峰跌入了谷底,又从谷底爬起来,再次到达巅峰,身价由几亿,到欠债几亿,反又增至几百亿。对生死的参悟,不屈服的精神给了他勇气和力量,对自身的反省让他增长了经验、汲取了教训,员工的批评为他指点了管理之道,精明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和创业成功的经验使他具备了再度辉煌的条件。 手头钱太多,就会想着去投资。从2002年起,史玉柱通过上海健特向保健品之外的行业投资。 有了珠海巨人的教训,史玉柱意识到资金流顺畅通的重要性,于是将投资目标瞄准了银行。是选择已经上市的银行还是未上市的银行呢?如果选择已经上市的银行,空间不大还要受到股市、证监会、股民和投资机构的制约,于是史玉柱选择了投资还没有上市的华夏银行。 2002年,上海健特先后与华夏银行发起人北京华资银团公司和首钢总公司签订《关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书》,累计受让亿一般法人股。截至2003年6月30日,在华夏股份29家股东中,上海健特以持股%成为第六大股东。2004年,上海健特又增持了2800万股,进一步扩大其所占股份份额。 参股华夏股份后,史玉柱又看上了民生银行股票(600016)。在他计划收购民生银行股票时,股市传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想上市,需要剥离非主力资产,有意出让民生银行股份的消息。得到消息的史玉柱激动万分,第二天迅速托一个朋友为中介,联系到民生的大股东。一方急于出售股票,另一方表现出了诚意,谈判进行得很顺利。 2003年,上海健特受让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3亿股民生银行股票,史玉柱持有民生银行%的股票,成为第八大股东。到2006年6月30日,上海健特持有的民生银行股票达亿股。在史玉柱看来,投资银行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亦可使银行成为融资通道。例如,2003年6月30日,上海健特将持有的亿股华夏股份质押给上海银行延安支行、民生银行上海支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卢湾支行,作为贷款担保。 除了投资银行,史玉柱还将资本扩张至能源领域。2004年11月24日,史玉柱旗下健特生物宣布投资亿人民币,收购唐山港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港陆焦化75%的股份。根据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2004)汇所审字第5077《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11月20日,港陆焦化总资产为亿人民币,净资产达到亿人民币。 在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港陆钢铁承诺在2005~2007年三年内,港陆焦化每年的净利润不低于2亿人民币,如果不能实现,那么港陆钢铁将按照差额部分的75%直接以现金形式进行补偿。 2001年5月,通过系列运作,史玉柱将下属无锡健特90%的股权出售给了上海华馨投资公司,并担任上海华馨的决策顾问。上市公司ST国货购买上海华馨所拥有的无锡健特90%的股权,而ST国货第一大股东青岛商业总公司将其所持有的国货公司国家股万股中的2811万股转让给上海华馨投资,转让价格为每股元,涉及转让总款万元,并先将该部分股份委托给华馨投资管理。经过资产重组后,ST国货后来更名为青岛健特,在2001年实现盈利之后摘掉了ST的帽子。与此同时,ST国货的股价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急剧飙升,从12元直逼25元,除权后再度冲至27元,成为2002年底最为耀眼的明星股。这次股权转让使ST国货摆脱了停滞不前的尴尬,而上海华馨则借壳ST国货成功上市。 就在史玉柱积极向外投放资本的同时,“脑白金”的出售一波三折。了解脑白金出售的资本运作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三个冠名健特的公司:上海健特、青岛健特和无锡健特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复杂的关系链,除了上述3个健特公司外,还牵扯到珠海康奇、黄山康奇、巨人投资、上海华馨、青岛国货和北京巨人软件6家相互关联的公司。在上海健特出让商标权给无锡健特前,三者是这样的身份: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脑白金”的生产批准证书最初由史玉柱的珠海康奇有限公司(珠海康奇)依法拥有,无锡健特(2000年3月由黄山康奇和上海健特收购无锡某药厂后的新名称)是脑白金的生产厂家,上海健特是脑白金的营销总部,而“脑白金”的商标注册人为史玉柱的北京巨人软件公司。这个时候,脑白金的生产许可证和商标所有权以及无锡健特生产厂和上海健特营销总部都在史玉柱的手里。 2002年11月23日,健特生物发出重要事项公告称: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退出脑白金产品业务,并将其所拥有的脑白金商标所有权和复合型脑白金及制作方法技术转让给无锡健特,其中商标转让价款为亿元。媒体纷纷猜测“史玉柱套现”“卖掉脑白金”,史玉柱迫于舆论压力决定采取迂回战术。2003年10月18日健特生物再次发出公告,决定中止旗下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购买脑白金商标的协议。那么,“脑白金”到底卖不卖? 2003年12月15日,香港联交所传出消息,中关村科技总裁段永基做出了大手笔,其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以亿港元买下了史玉柱旗下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两项保健品的所有无形资产包括商标、专利和销售网络等75%的权益,其中6亿港元以现金支付,亿港元则以可换股债券支付。史玉柱于2004年8月成为四通控股CEO,但年薪只有一元。这是一场双赢的游戏,四通因购入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和销售风格享有丰厚利润,有利于成功转型;而史玉柱获得了6亿港币现金,并且转嫁了产品销售所需的高额广告支出。总之,段永基与史玉柱的合作是强强联合。 无疑,从巨人集团的运作,到脑白金的复活,从借壳ST国货到入驻四通控股国际资本平台,史玉柱走了一条资本快速提升之路。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