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毕马威发布《2022年中国证券业调查报告》
2021年净利润增近30%各业务条线不断拓展
2022-07-07 记者 罗逸姝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日前,毕马威发布第十六份年度中国证券业调查报告——《2022年中国证券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基于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140家证券公司2021年的年度报告,从宏观视角和业务发展的维度,分析证券行业在最近一年的发展状况、行业动态和变化趋势。

  报告表示,证券行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度,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011亿元人民币和1886亿元人民币(母公司财务报表口径),较2020年分别上升了12%和29%。证券公司各业务条线收入较上年均有增长。

  在业务创新发展方面,报告表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证券公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加速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全品类产品服务,全面提升以资产配置服务为核心的专业能力,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抓住场外衍生品业务市场发展浪潮,守正创新,优化投资者结构与机构客户资产配置;紧跟全面注册制推进,提升保荐、定价、承销等核心能力,持续服务实体经济;聚焦资产管理业务主动管理转型和公募化转型,优化产品布局等等,均成为了当下证券行业进一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同时,深化数字化改革与金融科技应用、推进数智合规和全面风险管理、完善ESG管治架构并将ESG发展理念融入金融服务中等,成为了证券公司助力业务发展,打造差异化竞争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

  “证券行业经历了关键的一年,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市场开放不断深化,行业准入进一步放宽。证券行业业绩稳健增长,资本实力不断增强。”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证券行业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财富管理为定位,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核心枢纽功能,持续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加速构建高水平、双循环新格局。”

  作为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的前沿,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也持续深化。毕马威亚太区证券及基金业主管合伙人廖润邦认为,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专业机构,“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并举的政策导向不断明确。中外机构应牢牢抓住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的战略机遇,一方面,国内证券公司积极探索跨境业务,将国际化打造成下一个战略周期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另一方面,外资券商加速在华布局,丰富市场主体层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证券公司也不断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服务构建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主管合伙人陈少东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双碳”目标给ESG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未来证券市场将继续“点绿成金”,积极践行ESG理念,系统化推进ESG管理、深化本土化ESG实践,持续为资本市场ESG发展保驾护航。

  毕马威中国证券及基金业咨询主管合伙人郑昊则表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将成为证券行业下一个战略周期的发展核心驱动力。行业数字化趋势呈现线上化服务进一步强化、智能化持续赋能业务发展、持续深化资产配置能力、科技监管助力业务发展等特征。应用先进金融科技及全新数字化理念对券商传统业务及管理进行转型迭代,更好响应各类投资者对行业服务能力的需求,将会成为未来证券行业从业机构是否能在市场长期稳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长期推动证券领域的商业及管理模式变革。

  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证券行业对保障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作用将更为重要。

  “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是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使命。”毕马威中国证券及基金业主管合伙人王国蓓总结称,证券行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优化行业生态,守住风险底线和合规红线,为证券行业的创新发展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增强服务直接融资能力,助力资本市场发挥枢纽功能,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B矩形广告大

盯紧“灰犀牛” 预防“黑天鹅”

盯紧“灰犀牛” 预防“黑天鹅”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数字赋能监管工作,紧盯人们习以为常“灰犀牛”事件,严防出乎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探索出一条智慧监管新路径。

·“坑老骗局”花样翻新 养老保健理财领域高发

中车长客的“创新答卷”

中车长客的“创新答卷”

中车长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高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的缩影,其成果标注出中国高铁人永不服输、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

·爬坡过坎 泰达控股加快改革重塑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