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外协采购占比高 绿联科技供应商客户逾30家重合
2022-06-17 记者 李犇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近日,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联科技”)发布了招股书。《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内,绿联科技业绩稳定增长,但2021年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此外,公司外协采购占比高,供应商与客户有逾30家出现重合,就“增收不增利”、外协采购等相关问题,绿联科技对记者进行了回复。

  2021年增收不增利 毛利率持续下滑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公司依托“UGREEN绿联”品牌布局境内外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已成为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先品牌之一。

  财务数据显示,绿联科技报告期内业绩整体保持稳定增长,但2021年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各期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2.98亿元和2.97亿元。就“增收不增利”问题,绿联科技向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包括:公司2021年因员工股权激励计入股份支付费用3333.70万元,期间费用中职工薪酬有所上升、研发费用增加等。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综合毛利率持续下滑,各期分别为49.67%、38.01%和37.15%。绿联科技解释称,2020年,根据新收入准则将支付给快递公司的国内直邮运费、国际直邮运费和电商平台仓库到用户端的尾程配送费用归至成本核算,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降幅较大;2021年,传输类产品、音视频类产品、移动周边类产品、存储类产品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原因包括芯片价格上涨、铜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因虚假价格受行政处罚 子公司“零社保”

  报告期内,绿联科技曾因销售商品标示价格和结算价格不一致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2019年1月,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龙华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深市质华市监罚字[2019]00032号”,绿联科技因未及时修改店铺宣传页,导致公司销售商品标示价格和结算价格不一致,根据相关规定属于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故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3145.20元。

  2020年10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深市监华罚字[2020]稽114号”,公司生产销售的PB132绿联移动电源(20000mAh)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涉案产品货值31255元,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责令公司停止生产、销售涉案产品,并没收违法所得2099.16元、罚款93765元。

  2021年11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深市监华处罚[2021]大浪255号”,经核实绿联科技于2019年7月18日在天猫经营店铺“绿联数码旗舰店”上架型号为70559的数据线产品,设定基础价格为29元,基础成交价为19.90元。绿联科技设定了29元的价格却从未以此价格进行销售,而是在此基础上以优惠名义进行折扣,诱导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责令其立即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6986.80元。

  绿联科技表示,产品质量是公司品牌声誉的基石,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把控从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导致产品在上述环节中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将会对公司的市场认可度、品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记者注意到,除上述行政处罚外,绿联科技报告期内还存在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况。其中,各期社保未缴人数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为2.56%、1.91%和2.24%,各期公积金未缴人数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为47.69%、35.14%和2.24%,原因包括退休返聘、新入职员工未能在签订劳动合同当月缴纳等。

  此外,记者进一步查阅绿联科技子公司社保情况发现,其子公司存在“零社保”情况。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绿联科技子公司深圳市绿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简称“绿联进出口”)2019-2021年社保缴纳人数均0人,绿联进出口作为“UGREEN绿联”品牌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出口报关主体,2021年实现净利润611.27万元。

  除子公司社保问题外,绿联科技大客户上海华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华趣”)同样社保人数较低。报告期内,绿联科技对上海华趣销售金额分别为3130.08万元、3650.23万元和4604.82万元,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上海华趣2019年、2020年社保人数均为3人。

  就相关子公司是否为“空壳”公司,大客户是否仅为3人小公司等相关问题,绿联科技回应称,绿联进出口报告期内未以自己名义招聘员工,其相关业务流程主要由绿联科技的相关人员处理,因此绿联进出口无需为员工缴纳相应的社保。经绿联科技向上海华趣了解,该公司根据实际用工需求,在国内不同地区以不同主体和方式聘用人员,目前该公司实际涉及绿联产品经销业务的人员有近40人。

  外协采购占比高 客户供应商重叠超30家

  在采购模式上,报告期内,绿联科技采用以外协成品采购为主的采购模式,外协生产入库数量与入库总量(外协+自主)比值分别为75.33%、78.92%和78.28%。绿联科技表示,若供应商出现停工,或与本公司合作发生摩擦导致双方合作关系提前终止,而公司也未能及时更换合适的供应商,则可能出现产品供应延迟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就外协加工采购价格是否公允问题,绿联科技向记者表示,2021年公司外协成品传输类产品、音视频类产品、充电类产品、移动周边类产品以及存储类产品采购单价分别为16.27元/个、22.58元/个、19.52元/个、14.63元/个以及44.33元/个,销售单价分别为37.27元/个、41.59元/个、39.44元/个、30.74元/个以及75.44元/个,2021年公司以上五个类别毛利率分别为38.54%、39.75%、35.95%、33.07%以及29.24%。综上,公司外协采购单价公允,毛利率处于正常水平。

  报告期内,绿联科技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其中对应供应商的采购内容主要为外协成品采购,涉及公司包括深圳市湘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菲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显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显盈科技”)等逾30家。据绿联科技披露,各期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销售金额分别为67.40万元、101.78万元、415.12万元;采购金额分别为50062.53万元、63768.18万元和67814.05万元。

  对于客户供应商重叠的原因,绿联科技认为包括:供应商向绿联科技采购部分产品用于办公自用、员工福利或客户礼品等;供应商部分产品需要绿联科技子公司的充电配线组成套装售卖等。

  此外,绿联科技与显盈科技在披露的交易金额上还存在小幅差异。据绿联科技披露,2019年、2020年与显盈科技的交易金额为5656.27万元、5484.60万元;据显盈科技披露,2019年、2020年与绿联科技的交易金额为5555.42万元、5296.17万元。对此,绿联科技向记者表示,交易金额存在差异系采购金额与销售金额在会计核算中统计口径不同,导致产生微弱差异,差额在合理范围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B矩形广告大

新型输液制剂如何跨过“阵痛期”?

新型输液制剂如何跨过“阵痛期”?

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该产品的高端装备又受制于人,新型输液制这种先进的医药产品遇到应用难题。

·靠海护海 渔业“进楼”

这家企业何以“双赛道”发力

这家企业何以“双赛道”发力

这家企业还在发力新能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其中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实现量产。

·年内11家国企登陆A股 科创属性凸显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