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兴业消费金融七周年:普惠成就美好生活,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
2021-12-23 来源: 经济参考网

  12月22日,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迎来了7周岁生日。

  成立7年以来,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始终秉承母行兴业银行寓义于利的理念,坚持以诚相“贷”,践行普惠。截至目前,兴业消费金融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8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300万户。

 “激发国内消费潜力,但不依靠发展消费金融来扩大内需”“要坚持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今年以来,肩负普惠金融重任的消费金融行业也由跑马圈地时代转向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作为持牌正规消费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坚持践行普惠金融,在坚守风控底线的同时下沉客户重心,有效扩大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边界,使过去未能充分享受到传统银行服务的长尾客群,得到了良好的金融服务体验。

  践行普惠成就美好生活

  2017年,兴业消费金融发挥科技力量与福建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研发“福建助学”App。2020年,在原先银教合作的基础上,兴业消费金融研发推出“兴才计划”一揽子教育方案,涵盖奖助学金、奖教金、兴才励志成长基地和高等教育贷款等,从“精准资助”到“资助育人”,从“就学资助”到“就业帮扶”,为促进健全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帮扶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贡献力量。

  “兴才计划”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供家长申请,资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最高额度20万。与英美等国高等教育贷款相比,“兴才计划”更彰显普惠精神——其还款方式根据大学生成长周期量身定制,在校期间及毕业后五年只需还利息,期限长达20年。

  据统计,自2020年6月实施以来,“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至今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帮助超过3万个大学生家庭渡过经济难关,实现了大学梦。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消费金融还充分创新金融服务能力,在今年6月针对“兴才计划”推出90天无条件退贷服务,利息全额返还。这意味着,家长在贷款核准后依然拥有充分的时间谨慎思考,如对贷款成本等因素有所顾忌,或认为不符合实际需求,可以选择退贷。而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转、人力成本等皆由兴业消费金融承担。“兴才计划”在近年来得到了多方肯定。

  虽然这一举措加重了兴业消费金融的成本压力,但却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条件以做出更为合理的信贷决策,也进一步引导消费者理性借贷,实现与客户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为支持和保障就业、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对焦扩大内需和消费回补,兴业消费金融在2020年毕业季推出“立业计划”,凡在上海工作、符合相关申请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和已在职场打拼多年的年轻白领,都能通过立业计划实现至少一年房租的额度覆盖。

  通过“立业计划”,兴业消费金融解决年轻人“租不易”“居不易”的问题,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

  科技创新助推可持续发展

  践行普惠金融并不意味着无底线为下沉客群提供金融服务。7年以来,兴业消费金融通过科技打造核心竞争力,适配客户情况,科学理性授信。

  依托于母行在消费信贷的经验,兴业消费金融早在成立之初就着眼于传统银行无法触及的长尾客群,大力线下拓客同时通过“亲核亲访”严控风险,走差异化经营道路。

  在授信层面,兴业消费金融综合研判还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最终决定授信与否,授信多少。审批时考虑的因素包括借款客户的工作、家庭稳定性、个人征信及历史还款记录、隐性负债及其财富积累等情况,综合评估客户的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及其还款意愿,评审客户违约概率和贷款欺诈的可能性,确定最高贷款额度及贷款期限,保障授信额度及贷款方案的合理性及其对借款客户实际偿债能力的适配性。

  疫情期间,兴业消费金融利用科技赋能,采取无接触服务,客户经理灵活的视频申请方式帮助客户办理手续,公司也通过多种线上渠道,为隔离期间的客户提供“7*24小时”无间断金融服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兴业消费金融进一步发挥行业创新能力,已经将上述特殊时期人性化的客户帮扶政策纳入日常服务机制。

  为加强消费者数据安全保护,兴业消费金融还上线了区块链存证业务,一方面保护用户隐私,另一方面分布式存储的方式能够有效抵御外部的攻击,同时,区块链上的交易数据对所有用户都是开放和透明的,便于个人紧密追踪自身数据的使用情况,从而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监控。

  在充分融合信息科技的基础上,兴业消费金融还制定了“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作为绿色消费金融基础设施,未来将遵循IT战略与业务战略相匹配并适度前瞻原则,打造赋能高速优质发展的金融科技利器,不断提升线上智能化水平,支撑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兴业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我们未来的发展路径是向深处扎根,不断下沉重心,将有温度的便捷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提升社会消费水平,为消费结构升级贡献力量;向远处延伸,引领行业健康成长、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质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孙为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保障房”竟成“出租房” 好政策屡遭“钻空子”

“保障房”竟成“出租房” 好政策屡遭“钻空子”

近期,全国多起保障房违规转租转借行为遭查处。本应是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问题的保障房,却频现违规情况。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引领浙江新“智造”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