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从“数字沙漠”到“发展绿洲”   ——数字经济引领云南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1-12-21 记者 陈永强 丁怡全 杨静 昆明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2021年东盟和中日韩数字经济创新论坛上,来自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的300余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商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5G、区块链……外地人到云南不禁感叹,这个曾被视为“数字沙漠”的边疆省份,现在不仅有令人“象”往的“诗和远方”,还有让人惊喜的“黑科技”。

  抢抓历史机遇 站上数字经济“风口”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前夕,云南西双版纳一群野生亚洲象“北移”引发广泛关注。为实时监测、追踪和保护这群“网红”,政府有关部门运用了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多种先进技术。

  原来,为守护“人象平安”,云南在2020年就已建成国内首个亚洲象保护及监测预警体系。而在此之前,保护区的专家要靠大象的足印、粪便以及食物残渣来推断象群的个体数量、分布范围以及饮食习惯。

  “自从有了亚洲象保护及监测预警体系,专家可以借助该系统智慧平台采集的数据,基于人工智能模型,更高效地对亚洲象进行全天候的观测和精准识别,为食源地优化和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参考。”负责亚洲象保护及监测预警体系技术建设的中国移动西双版纳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夏彪说。

  数字化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仅仅是云南站上数字经济“风口”的一个缩影。面对历史性机遇,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云南立足自身发展特点,以重塑旅游、烟草、有色金属等全产业链发展为切入点,奋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思路决定出路。短短数年,云南数字经济发展落后的格局发生改变。“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云企贷”等“一部手机”系列产品落地生根,“数字云南”展示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相继建成。

  立足自身特点 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面对绿色发展新要求,以有色金属工业为代表的云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借力数字经济赋能如同配上“良方”。电解铝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种类繁多、原料来源繁杂、工艺流程长。

  5G技术如同一把“金钥匙”,破解了电解铝企业多年的困扰。在位于云南省富宁县的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机器人在车间内巡检、工业相机实时回传超高清图片、监控摄像头接入5G网络……“引入5G应用建设智慧工厂后,公司在安全生产以及产品质量方面有了大幅提升,用工、能耗等方面的成本减少。”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同样迎来“数字革命”的还有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普洱茶享誉中外,但多年来,冒充原产地商品、以次充好等乱象给普洱茶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如何擦亮普洱茶这一“金字招牌”?一度成为难题。2020年6月,云南正式启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到原料基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不仅普洱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云南优势产业,也搭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今年3月,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首次将小包装蔬菜上线“孔雀码”区块链平台,通过各环节数据上链助力“云菜出滇”。

  奋力开创新局 “数字云南”发展方兴未艾

  日前,国内首家基于5G的智能分布式县级配电网自愈系统在云南省华宁县中心城区上线运行,标志着云南正式进入5G智能电网应用时代。

  “1条10千伏线路完成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区供电仅用时10秒。全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方便、快捷、高效。”华宁供电局计划生产部副经理李繁繁说,目前,基于5G通信的智能分布式故障自愈技术已取得成效,并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云南滇中新区,由京东方投资的OLED微显示器件生产线已实现量产,其产品广泛应用于AR/VR等近眼显示领域。在该公司智慧化的生产车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系统之间已经实现了实时连接与智能交互,形成了从生产系统到商业系统的全方位、智能化、数字化管控。

  在昆明市高新区,闻泰5G智能制造产业园于今年7月正式投产,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将在昆明诞生。该园区按照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工厂标准建设,在各生产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建成后将成为5G终端智能制造高地之一。

  从探索智慧旅游、智慧能源、智慧政务到发展智能制造,从成立云南省数字经济局、云南数字经济研究院到成功举办国际智慧旅游大会、区块链国际论坛,从省会城市昆明到最偏远的独龙江乡……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云岭大地生机勃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严管之下,还有谁在“挖矿”?

严管之下,还有谁在“挖矿”?

虚拟货币“挖矿”带来高电耗,同时隐含金融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出台了严监管举措。

·上市公司治理呼唤“提质增效”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