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红书平台启动新一轮“虚假营销”治理专项,首批29个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被封禁。据了解,相比之前的治理专项,此次治理范畴将进一步扩大,覆盖整个“代写代发”灰产业链的上下游。
在小红书上搜索某品牌关键词,相关笔记内容已经无法显示,页面仅出现“该品牌涉嫌虚假营销,相关内容不予展示”的提示。
在小红书上搜索某涉嫌虚假营销品牌关键词,相关笔记内容已经无法显示
据介绍,因小红书“种草”性质强,不少品牌通过外部中介机构或者平台,以产品置换或现金的方式寻找大量素人,在平台铺设虚假营销的内容。
部分涉嫌虚假营销的笔记
2019年以来,小红书设立专业团队,曾先后实施过多轮虚假营销治理专项,包括打击低差内容、虚假“种草”笔记和账号的“啄木鸟计划”;通过微信、百度贴吧、豆瓣、淘宝等跨平台举报,下架或屏蔽超过160万个黑灰产招募链接。
事实上,发布虚假笔记的素人、外部平台都只是“代写代发”虚假营销产业链的一部分。发布需求单的品牌以及第三方接单中介平台,是这条链上最关键的两环。
平台上有大量品牌招募素人分享的信息
打开某通告平台,上面有大量品牌招募素人分享的信息,用实物商品、0元-500元不等的现金作为素人在一些“种草”平台分享内容的报酬。招募信息中会明确标注对接单素人粉丝、数据的要求,素人接单后需将本人在各平台的分享截图反馈给品牌方,才能拿到商品或现金报酬。
在依托于“代写代发”灰产链生存的通告平台上,发单的主体以承接品牌方需求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主,但也不乏绕过中介,直接在平台发单的品牌方。“如果不截断‘代写代发’的需求,这个灰产链就会持续存在、持续生长,只治理平台内的虚假内容和账号,就是治标不治本。”小红书“虚假营销”治理专项负责人表示。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认为,虚假营销产业链本身也有供求关系,斩断上游需求才能彻底治理黑灰产业链。游云庭表示,虚假营销一方面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对同行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作者:曾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