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这块寒地黑土中,蕴育了一个百年古镇——永安满族镇,现辖正黄旗三个村、厢黄旗3个村,及镇所在村永安村(十间房),是典型的满族古镇,素有“先有十间房、后有北林子”之称。正黄四村是绥化市北林区永安满族镇下辖的行政村,属二十营屯之一,为正黄旗下第四个村屯,地处二十营屯核心区域,历史源于二十营屯建制,是永安满族镇中最具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

近几年来,正黄四村满族特色村寨的发展,受到黑龙江省民委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把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后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40万元,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2017年规划改造了低洼地块3500亩,实施了旱改水工程,建设提水泵站一座,输水管线等设施,种植优质水稻,每亩土地较改造前平均增收300元;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设施了村寨下排水工程,建设下排水管线2800米,雨棑80处、窨井110个,为特色村寨建设奠定了建设基础。从增加特色村寨标准型建筑入手,实施了满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了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四合院“八旗别院”,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是集特色历史、民俗史文化、满族饮食、旅游观光为一体综合性基地;建设了村寨标志建筑---村寨仿古大门,提升了村寨的品位。从突出满族建筑特色入手,实施了文化墙项目,建设住户门楼55座,文化墙1000米。
北林区对正黄四村满族特色村寨的建设高度重视,为正黄四村作了规划设计,列为重点建设的少数民族村寨村之一。投入扶贫资金135万元,建设主街道路,按省级二级路标准修建,长1056米,宽6.54米。财政投入资金60万元,对全村街道进行了绿化。每年投入资金6万元,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
正黄四村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底蕴, 一百四十多年来,这里的人民挚爱着家乡这块热土,偏爱着凝聚梦想的花棍舞,不断传承和丰富着表演内容及方式。每逢节日,庆典都少不了花棍舞的表演,特别是生产队时期,花棍舞无论是表演套路、形式还是表演人数都达到高峰,有三十套表演动作,参演队员达二百多人;往日的辉煌人们始终怀念向往,并努力继承和发扬,使这一传统特色文化得以保留。
正黄四花棍舞一百四十多年来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已经超越文体活动的本身,它是正黄四人热爱家乡那份情感的寄托,它是正黄四人万众一心那种团结的象征,它是正黄四人建设美丽家乡那股力量的源泉。
正黄四满族特色村寨建设将成为全区以致全市或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村寨旅游产业的典范。
从现实可行的“一区一门一院一舞一条街”“五个一”项目工程为起点,加快“两园”“一宿”建设,不断丰富村寨内在品位和外在形象,逐步形成以满族特色村寨旅游为支柱产业的整体村寨经济。
“一区”即以精准扶贫攻坚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旱改水项目的作用和影响力,完成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形成以优质水稻种植为主辅以养鸭、养蟹、养鹅等的别具特色观光农业园区。进而,拓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
“一门”即突出打造村寨民族特色建筑,村寨满族特色标志大门,使之成为特色村寨的名片。
“一院”即满族特色四合院。增加村寨的满族文化元素,发挥其集中体现民族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民风民俗传说,特色饮食等综合作用,为特色村寨的发展构建起良好的平台。
“一舞”即以正黄四村特色满族文化——“花棍舞”为核心,突出保护和挖掘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意义,使正黄四村花棍舞成为特色村寨的核心文化,凝聚人心的纽带,汇聚力量的源泉,建设家乡的动力;不断丰富满族特色民风民俗、诸方面元素,展现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魅力和感染力。

“一条街”即以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正黄四村正大街路面的改造升级,下排水的建设,都为发展满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正大街两侧的满族建筑风格民居院落文化墙,形成满族风情一条街,为后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五个一”项目现已经完成55%工程量,打造满族特色村寨进而推动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奠了坚实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下一步用两三年的时间,着重建设“两园”“一宿”,“两园”即采摘园、水上公园,“一宿”即特色民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