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正文

金融科技行业格局分化显现
2019-03-20 作者: 来源: 北京商报

  在严监管态势下,金融科技行业格局初步显现。日前,由交通银行(港股03328)金融科技研究室推出的金融科技双月报中提到,从行业格局看,金融科技行业格局呈现整合加速趋势。同时,金融科技公司逐渐分为两类:生态平台型以及技术领先型。

  从行业新入局者看,数量大幅减少。金融科技双月报中提到,从2016年开始,新注册的公司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到2017年,新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为370家,仅为2015年的1/12。二是并购数量快速上升。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有14宗总额分别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这类特大并购和收购交易是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的主要推手。

  自2018年以来,金融科技行业掀起了一波“去金融化”潮流。在交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团队看来,伴随行业整改、风险出清、优胜劣汰,市场最终会选择那些具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真正为金融机构创造价值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的主动管理角色会越来越强,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将逐渐后端化。当C端用户流量红利殆尽,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将转向“技术+场景+流量”输出,通过服务B端、赋能银行业而生存。

  目前来看,包括腾讯金融科技、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机构已开始发力B端。“从服务对象看,未来市场重心由C端向B端转变。如果说To C业务是烧钱拼流量赚快钱,那么To B业务核心在于烧钱拼技术慢工出细活儿。To B业务门槛更高,业务变现相对漫长。”交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团队提到。

  交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团队认为,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将分化为两类:一类是生态平台型,背靠互联网巨头提供综合性的助贷业务,不仅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输出流量和场景,典型代表是蚂蚁金服、腾讯、度小满金融等;另一类是技术领先型,通过技术连接金融机构与用户,它们自身不掌握流量和场景,但可以通过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接入场景,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尚未覆盖到的长尾流量和细分场景,比如中腾信。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场景与流量是银行稀缺且亟待补充的资源。考虑到用户行为轨迹数据对授信更有参考价值,目前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具有消费属性的流量平台,如井喷流量平台抖音、垂直类流量平台健身类App、专注城镇市场的拼多多等。而无场景要求的现金贷,用户转化率较差。

  商业银行将进一步“主动开放”。开放银行建设不断深化,行业生态间出现更多开放与连接。不过,交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团队提到,不同于国外开放银行是由政府主导并推动,国内开放银行是由竞争驱使、市场驱动,其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亟须监管部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动技术标准建设。

  金融科技行业的严监管态势不改。2019年1月,互金整治办已向各省互金整治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实P2P网络借贷合规检查及后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号文》),启动全国P2P平台的实时数据接入工作,并从辖区范围和单一平台两个角度对平台总数、业务规模等进行限制。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团队认为,2019年金融科技从严监管态势仍不改。从去年底《175号文》到今年初《1号文》,风险化解是金融科技行业监管的重中之重,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风险预警与化解。例如,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接实时数据、及时披露信息,网安系统、人民银行反洗钱系统对平台数据交叉核对,全面监控平台数据。

  而创新监管也已提上日程。交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团队提到,预计未来监管在平衡好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尤其是在开放银行、数据共享、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值得期待。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设置开放银行的服务红线,明确允许开放的信息接口类型、服务范围等关键要素,推动开放银行更好地支持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实体经济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部分近视矫正机构兜售“秘方”坑钱伤眼

部分近视矫正机构兜售“秘方”坑钱伤眼

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一些近视矫正机构以逐利为目的、以治疗为诱饵、以“忽悠”为手段,通过偷换概念、夸大宣传,引家长和孩子“入坑”。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先发优势

房企“国家队”:推动“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房企“国家队”:推动“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东南青年汇”是一个由国企运营的租赁房项目,开业仅一年多,由于满足了青年人才工作、创业、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而广受好评。

·创新驱动 推进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