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区块链技术国家标准将制定
业内人士指出,区块链仍处初级阶段,安全性须高度重视
2018-05-10 作者: 记者 梁倩/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独家获悉,我国已着手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以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预计最快将于2019年底完成。

  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关区块链国家标准计划已经公布,相关部门也将组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李鸣透露,区块链国家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业务和应用标准、过程和方法标准、可信和互操作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方面,并将进一步扩大标准的适用性。

  “区块链技术发展或将成为我国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的重要一步。”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日前在2018区块链安全高峰论坛上表示。他指出,区块链被认为将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俞克群指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新型集成应用,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防篡改、匿名性等特点。“其可应用在生产链、管理链、交易链,会给不同领域带来整个生命周期的重构,让生命周期可管理、可追溯。”

  事实上,BAT早已开始布局区块链。阿里已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腾讯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落地物流场景。百度金融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合发布区块链技术支持的ABS项目,发行规模4.24亿元。

  同时,银行方面,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也已开始区块链方面的布局,应用到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领域。中国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场景,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的透明管理;建设银行则提出将在同业中率先实现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保理领域的区块链跨行、跨境应用;农业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还推进金融数字积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中行推出贸易融资区块链应用和指纹、指静脉及声纹认证等生物认证科技应用。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表示,美国科技实力象征的IBM也押注区块链,其在2016年报告中便预测,2017年会有14%的金融市场机构和15%的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商用解决方案,65%的银行在三年内会采用区块链技术。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信息安全部副主任胡光俊表示,未来将把物理世界、跟人的关联关系纳入整个区块链生态体系里面来。他透露,目前该部门正考虑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安领域。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案件证据链的存储;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将区块链贯穿身份录入全流程等等。

  虽然区块链应用前景被各方看好,但需注意的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区块链并不完美。俞克群表示,其安全问题存诸多挑战。白帽汇安全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产业安全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8年4月,全球范围内因区块链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多达28.64亿美元。近两年相关损失金额呈指数上升之势,仅2018年以来,损失金额就高达19亿美元。

  白帽汇安全研究院负责人邓焕表示,随着信息经济价值不断上升,促使攻击者利用各种攻击手段获取更多敏感数据。“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货币,被黑客频繁利用漏洞攻击,造成巨额损失。”

  对此,北京华顺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武也表示,区块链虽然具备颠覆性的技术潜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区块链仍处于初期,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颠覆世界的阶段。

  俞克群强调,自主可控的区块链网络,意在技术上不能受制于人,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块链健康发展。安全是区块链未来的生命,只有本身的安全才能使得区块链技术落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并重发展其安全属性,甚至是超前发展。

  对此,李鸣也表示,标准中重要一块是信息安全的标准,也可以看出安全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他同时指出,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不意味着会快速推进行业发展,而是给行业一定指引。此前,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方面吃过很多亏,在区块链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际化区块链方面的200多项专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术前列。因此,我们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话语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内蒙古宁城县遭遇“垃圾围村”

内蒙古宁城县遭遇“垃圾围村”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采访发现,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垃圾清理机制,垃圾围困乡村的现象层出不穷,群众苦不堪言。

·二线城市“户籍新政”掀起人才落户潮

央企加码打造世界一流自主品牌

央企加码打造世界一流自主品牌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上,13家央企展现了最新的品牌建设成果,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尤为吸引眼球。

·讲好“走出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