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企业须做好战略规划和策略准备
2018-04-23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4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以“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新模式”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与会企业家和研究机构人员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做好战略规划和策略准备,同时应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项目孵化平台,加快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商业保险体系的完善。

 

中交集团总经理陈奋健:

  中国企业须坚持走创新“走出去”之路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集团”)总经理陈奋健分享了中交集团在“走出去”实践过程中收获的经验。

  他表示,中交集团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开展国际化经营已有近50年历史。多年来,中交集团大力弘扬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致力于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造福当地人民。中交集团参与投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已达1600多个,合同额累计超过585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修建公路超过1万公里,已签约及在实施铁路超过2000公里,修建港口深水泊位95个,桥梁180座,提供集装箱桥吊754台,推进建设产业园区20多个,“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的“大国重器”地位更加凸显。

  他表示,中交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践行国家倡议;坚定不移实施海外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创新海外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发挥战略牵引作用;坚定不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综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对未来进行展望时,陈奋健根据中交集团的实践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倡议:

  “面向未来,要坚持走责任担当之路。”陈奋健表示,中国企业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一带一路”建设、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主动作为,为强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陈奋健认为,面向未来,中国企业应当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也是应对全球竞争的制胜法宝。”陈奋健强调,面对全球经济局势的巨大变革,面对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多维挑战,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因此,面向未来,中国企业也必须坚持走创新“走出去”之路。

  当今世界,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必然选择。在陈奋健看来,坚持走开放融通之路,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

  创新合作模式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这一国家间的顶层合作对于汽车业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重大机遇。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汽车49万辆,同比增长21%,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55%。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分享了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

  在项兴初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沿线国家吸引中国资本和管理资源,助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有着吸引中国汽车产业资本、产品、技术和管理等资源进入的内生性需求;而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积累和进步,也具备了面向世界市场的经营能力。”

  与此同时,项兴初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需求结构和层次上与中国市场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中国市场的地理多样性及需求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中国市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具备非常强的代表性,而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和消费升级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产品能以更高的性价比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项兴初表示,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将有助于消费升级,进一步发挥中国汽车的传统优势。一方面,拥有极高性价比、较高质量和技术性能、迅捷生产和交付能力的中国中重卡、轻卡和客车产品将为沿线国家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开发和物流客运发展带来极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金融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二手车泛滥、急需消费升级的沿线国家,外观时尚大气、空间充裕、配置丰富的中国小型、紧凑型SUV产品,以及可靠耐用、更新迭代快、宜家宜商的中国经济性MPV,可以充分契合当地的生产生活需求。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一带一路”给汽车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江淮汽车积极响应倡议,持续加大对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

  “一是坚持协作包容,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项兴初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大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尊重各国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共同研讨符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当前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当地政府希望大力发展本国汽车工业,不断出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尤其在零部件本土化上要求越来越严格;鉴于此,江淮汽车深度对接伊朗的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合作伙伴先后实现了发动机、座椅、排气管、玻璃、保险杠、油箱等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双方合作已经从最初的散件组装延伸至零部件合资合作。”项兴初介绍了江淮汽车与伊朗合作的成功经验。据介绍,截止到2017年年底,江淮汽车累计出口伊朗市场超过10万辆。

  “二是要把握‘五通’机遇,打造产业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项兴初指出。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

  2017全年,江淮汽车实现出口6.5万辆,同比增长15%,累计销量已突破52万辆,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30多个,2017年出口量3.8万辆,约占江淮汽车出口总量的60%,近三年累计出口超过11万辆,对公司的效益和品牌提升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远海运副总经理俞曾港:

  模式创新是企业“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物流企业,中远海运集团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在平行论坛上,中远海运副总经理俞曾港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下称“比港”)的成功经营为例,介绍了企业五年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体会。

  他介绍说,2008年,中远海运投资5000万欧元,获得比港4个泊位35年的特许经营权。2016年,中远海运出资3.7亿欧元,收购了比雷埃夫斯港务局67%的股权,成为比港的经营者。比港陆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岸线总长约24公里。五年内,中远海运计划再完成3.5亿的投资,将比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地中海最大的集装箱转运港和海陆联运的桥头堡。

  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内部管理,比港经营均成效明显,例如,公司效益方面,比港吞吐量一路攀升,利润从接手之初的312万欧元增加至2017年度盈利约4800万欧元。社会责任方面,自2009年参与比港私有化至2017年底,中远海运为当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2600个,间接创造岗位8000多个,直接经济贡献7亿欧元。

  俞曾港表示,比港项目之所以成为中希合作的典范,两国政府战略层面的支持居功至伟。国家的支持不但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有力保障,亦带动了两国在广泛领域的务实合作。

  如果说国家支持是企业“走出去”的坚实后盾,那么模式创新就是企业“走出去”的必由之路。中央企业既要把握机遇,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又要优化结构,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广度和深度,提高质量和效益,这需要坚持自身发展与互利共赢相结合。

  俞曾港强调,多方融合是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中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依法诚信经营,还要注重与当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是积极推进属地化经营管理,提高外籍员工的归属感和业务水平。二是重视外部沟通,为公司经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世界上好的资源、市场大多已被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所占据,留给中国的多是一些风险大、成本高的地区。对此,俞曾港表示,风险防范是企业“走出去”的必要保障。“这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借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开发国际市场的经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走出去’规律的认识。”俞曾港指出,企业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突破观念上的束缚,深化与东道国的政企合作,加快本土化进程,最终实现利益共享。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飞介绍了“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新模式方面的经验。据介绍,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中国路桥特别注重与所在国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的对接,包括改革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区域联动、联合出海,以及产、融、建一体化。在融资创新方面,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路桥与一些比较大的金融机构进行了合作,同时在融资模式上也有一些创新。

  杜飞表示,作为一个涉外企业,项目的选择是重点。项目选得好与坏,是决定项目成功的关键,是顺利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项目本身要有“造血”功能,如果本身不具备“造血”功能,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对所在国、对国家在海外的形象都是损害。

  广州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认为,在顶层设计上,金融监管方面从战略层面上鼓励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企业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区域适合“走出去”,都应该理一理,不能将“一带一路”搞成口号。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被国家定义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在构建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中,以前是主力军,以后还会是主力军。由此,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充分借助大湾区的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表示,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有望实现较快回升;但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仍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潮流仍在危及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外部环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这一点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企业需要立足于全球市场把握自身发展的新机遇。

  他还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面临各种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和商业风险,海外布局要循序渐进、防范风险,做好战略规划和策略准备。他建议,一是对内打造国际大通道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中转集拼平台,提高中欧班列的运力、货源资源整合能力,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对外建设新的境外经济合作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华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过去简单的劳务输出、技术援助、施工承包、产品输出,全新上升到资本输出。他表示,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有时三十几个企业、五十几个企业都盯着一个项目在做前期工作,大量的资本、精力浪费在前期。

  陈晓华建议,应从国家信用保险层面和国家商业保险层面,加快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商业保险体系的完善。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俞胜法表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基础服务普遍比较落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很可能会给这些国家带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商业模式和技术的输出,能够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更好地以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普惠金融。他同时表示,全球支付的标准主要集中在部分老牌巨头手中,这方面中国应有自己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记者 孙韶华 班娟娟 林远 吴黎华 梁倩 实习记者 向家莹 实习生 陈佳雯 左翰嫡/综合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内蒙古宁城县遭遇“垃圾围村”

内蒙古宁城县遭遇“垃圾围村”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采访发现,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垃圾清理机制,垃圾围困乡村的现象层出不穷,群众苦不堪言。

·二线城市“户籍新政”掀起人才落户潮

央企加码打造世界一流自主品牌

央企加码打造世界一流自主品牌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上,13家央企展现了最新的品牌建设成果,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尤为吸引眼球。

·讲好“走出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