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融风险管理进入新时代 专家指出要用好金融科技“双刃剑”
2017-11-27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既指明了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摆在重要位置。

  在11月25日举办的“2017中国金融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多名业内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对新时代新金融如何面对新挑战,如何用好金融科技创新这把“双刃剑”,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问题建言献策。

  伴随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改变着金融传统发展模式,让传统金融不得不拥抱融入这样的金融科技浪潮中去,由此带来的货币统计口径变化、金融事件波及范围变化、金融业整体运行态势变化乃至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变化等,都对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挑战。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表达了对金融科技与创新中的风险管理、如何适应金融监管强化新趋势、如何应用金融风险管理和信用分析工具等问题的看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会上表示,从监管上说,既要有短期治理和应对危机的策略,也要有长期内在的稳定器建设。应基于比较的视野来分析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各国都出现的风险,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风险土壤”是什么?在这基础上,重视功能监管、协调监管、动态监管、效益监管、立体监管和环境监管等多方面。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认为,在金融业综合经营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商业性银行应构建符合综合化经营、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风险防控体系。对于商业性银行如何应对系统性风险,他表示,从短期来说,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客户战略,构建综合化客户结构体系;积极推进综合经营,增强系统性风险抵御能力;大力开展业务创新,化解重点领域的潜在风险;聚焦重点行业区域,降低系统性风险冲击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协同,建立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新模式。而从长期看,商业银行应构建新型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研发能力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审计和内控合规;探索优化资本补充机制。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建议,从三方面加强建设提升金融科技防风险能力,促进技术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价值。一是完善与金融科技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二是完善与金融科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征信体系建设、大数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同类数据披露标准等。三是提升监管部门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能力。

  小额信贷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白澄宇认为,在金融科技与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信息分享与管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支付系统是获取信用信息的场景,而区块链系统是信用信息管理的未来。“只有共享数据才能共享市场。”

  凡普金科集团首席运营官龚翊升从企业风控第一线谈及FinTech如何助力金融风控升级。他以凡普金科的生态圈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反欺诈,利用大数据进行风控以及建设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等,实现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

  此外,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房地产融资等方面提出了要适应金融监管强化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忠阳指出,当前金融风险管理迈入新时代,并深入分析了新时代的目标、功能定位、面临的挑战等,创新性地提出金融安全和风险管理十大思维,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7中国金融风险管理高峰论坛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金融世界》杂志、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中心、《当代金融家》杂志社等机构主办,聚焦“脱虚向实与金融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不良资产管理”“地方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与创新中的风险管理”四个主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在会上发布了“金融业CRO胜任能力模型”。

  由新华通讯社主管的《金融世界》杂志,按照“媒体+智库+平台”定位,依托新华社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打造“中央智库、业界智囊”,长期关注“金融风险”“金融党建”等主题,用户覆盖一行三会等金融主管领导与部门,最高单期发行量超过19万份。作为全国两会唯一入选的金融类期刊入驻全国两会会场,受到代表委员好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近年来,这类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