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跟师学艺大多止步抄方 老中医:需创造良好环境
2017-07-14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上海多方探索重启传统师承教育路径,如率先建立名中医工作室,启动“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工程等,为传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师承教育还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一个突出现象是,近年来从名中医工作室或传承基地出来的优秀人才不多,为行业公认的既原汁原味传承名家特色、又有所突破创新的中青年专家,更是凤毛麟角。

  而谈起现在的学生,不少老中医却摇头。某位老教授说,“工作室的设计初衷很好,但贯彻实行有问题。之所以人才不多,尖子难觅,根本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去学,做做样子。”他说,现在跟师者多为一线骨干,有的还是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工作繁多,分身乏术,时间精力都有所不逮。至于海派中医传承研究,有些流派做得不错,但也不乏套个名字,将无关的其他工作塞进来凑数。

  第三届国医大师、上海市名中医刘嘉湘说,现在跟师的学生不少,但大多只限于抄写处方,对老师望闻问切的诊疗过程关注不足;即使是抄方,对导师为什么开这些药,对同一种病、不同的病人为什么要加减一二味,其中奥妙也不求甚解。还有些学生凭所谓的“大数据”,简单统计用药频次,就声称掌握了老师的用药特点,形成了所谓的研究成果,将体现名中医辩证思维的精髓弃之不顾,买椟还珠,令人哭笑不得。

  如何进一步发挥师承教育在培养中高端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沪上名老中医纷纷献策。

  首先,名医工作室应有更完善的顶层设计。刘嘉湘建议,要对老师有所选择,老师要真正有一技之长、临床经验丰富,愿教、会教。对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分别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有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医院和学校要给老师和学生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量考核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倾斜,以传承名医精华为要,而非一时的功利得失。”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说,应明确规定学生在三年中至少跟师一年,或一年中有三个月,以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上海市名中医唐汉钧建议在本科阶段就引入师承教育,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的“童子功”,增加研读传统中医药典课时,并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除了治标还需治本。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表面上体现为学生不够努力、作风较为浮躁,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医药执业的环境。某家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直言,现在中医院不少套用西医医院模式,忽视了中医药的临床特点。收费过低也长期困扰着中医药服务一线。在医院运转主要靠营收的前提下,中医院的中医药特色打折扣在所难免。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学生拜师学艺忽视中医特性、套用西医模式也就不为怪了。

  专家表示,要真正贯彻中医药法,从制度上保证中医药医疗机构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改变目前与西医医院雷同的管理和考核方式,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中医院真正“姓中”,“打造适应中医药特色的良好生态环境,是中医药事业人才辈出、继往开来的根本之策。”(摘自《解放日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长江中游第一港的“乱”与“治”

长江中游第一港的“乱”与“治”

他们说,几年前,浙江海港委还专门来武汉取经,学习阳逻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曾经的“老师”现在却被甩在后面。

·贾跃亭辞职难解乐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