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谭浩俊:
  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
 其他专栏 | Other
谭浩俊
曹中铭
余丰慧
皮海洲
钮文新
刘振冬
叶檀
朱大鸣
赵晶
张茉楠
王龙云
苏培科
王勇
陈东
倪金节
 
·运用保险投资基金切莫单打独斗 2015-07-06
  保险投资基金设立以后,要更多地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更多地以吸纳社会资金的方式。
·防范国资流失须强化权力监管 2015-06-23
  “一把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财务管理混乱、蚕食和围猎国有资产等最根本的原因。
·避免医保缺口关键是开放医疗市场 2015-06-15
  要从根本上解决避免医保缺口问题,就须加快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大医疗卫生领域开放力度。
·PPP需让利于社会资本 2015-05-29
  对于PPP项目,政府不仅要向社会资本伸出橄榄枝,还要让社会资本能够看到获利的希望。
·不应迷恋央企重组概念 2015-05-27
  当前的股市还容不下国企纷纷整体上市、纷纷合并重组,投资者不能把赌注全下在央企改革重组上。
·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应有的放矢 2015-05-21
  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过程中,也要有选择、有秩序地进行,避免恶性竞争,避免盲目投资。
·国企高管薪酬不能一限了之 2015-05-11
  对国企高管薪酬管理,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切不要一限了之,须公开化与市场化相结合。
·应当给地方财政改革定个时间表 2015-05-08
  对地方财税改革,既要确定时间表,更要制定路线图,提出更具有可操作性、更紧迫的改革重点。
·央企境外资产不能成糊涂账 2015-04-22
  对央企的境外企业和资产进行审计,也算是亡羊补牢,避免央企境外企业和资产继续游离于监管之外。
·政策工具箱应更多关照中小企业 2015-04-16
  面对通缩的威胁,如何找准“钱途”,让钱真正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最为紧迫的问题。
·市场主体地位不确立 国企反腐难治本 2015-04-10
  要想通过改革解决国企的腐败问题,就必须把如何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PMI回升难掩中小企业困境 2015-04-03
  PMI数据背后,隐含着长期以来存在却始终未能有效解决的风险隐患,即中小企业困难状况没改变。
·稳增长需有效投资加有限政府 2015-04-01
  有效投资需要有限政府来保证,这是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和工具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也是新一轮稳增长政策能否产生效果的关键。
·高储蓄"笼中虎"已渐失威力 2015-03-26
  储蓄这只"笼中虎",已在扭曲的金融运行体制和货币发行机制及社会资源配置体系下,慢慢失去野性。
·培育消费新亮点关键在减负 2015-03-16
  要想培育消费新亮点,还是应当在减负上下功夫,如降低税率、减少税种、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
·维护市场秩序须舞好反垄断之剑 2015-02-13
  如果不对垄断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将对中国消费者利益产生极大伤害。
·国资委亟待由“婆婆”转为出资人 2015-01-30
  只有将国资委转型成这样的投资公司,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出资人”,真正扮演好“出资人”角色。
·缓解财政压力须先盘活存量 2015-01-26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外贸已成短板 缺口如何弥补 2015-01-14
  弥补消费缺口的途径,可能要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靠投资,二是靠外贸自身的创新和调整,三是要靠消费。
·放开个人征信业务必须守好安全门 2015-01-09
  一旦机构和居民之间的信任机制建立起来了,安全性有了有效保证了,征信体系建设也就会迈上新的台阶。
·消除网贷风险亟待监管补位 2014-12-30
  消除网贷业七年之痒,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加大监管力度,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对网贷业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网贷业不出现大量诈骗、跑路等方面的问题。
·“工资难大涨”忽略了生产率提高因素 2014-12-23
  制造业要想转型升级,就必须采用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恰恰是与劳动者就业相矛盾的。
·新版退市制度利于严惩欺诈行为 2014-12-19
  新的退市制度把是否存在欺诈发行、欺诈上市等行为也作为衡量是否存在退市风险的条件,这非常符合中国股市的实际,也更加有利于股市健康有序发展。
·稳增长不等同于稳GDP 2014-12-16
  衡量稳增长的效果好坏,除了GDP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之外,更要看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看物价变化情况,看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质量等。
·降息阳光为何照不到中小企业 2014-12-09
  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融资结构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只要间接融资比重过高,银行就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银行与企业之间就处于极为不平等的关系,企业就必须一切服从于银行。
·彩票资金不能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 2014-12-02
  审计部门在对彩票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时,就不仅要对存在的违规问题等进行严格审计,并按规定进行处理,还要对多年来一直不将资金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明确各方责任。
·企业融资贵根在金融垄断 2014-11-25
  银行融资成本高,就是因为银行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如果能够让非公有制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企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那么银行融资成本自然就会降下来。
·整治并购乱象要完善“黑名单”制度 2014-11-24
  为配合并购重组分道制改革,去年监管部门曾推出并购重组“黑名单”制度。鉴于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出现的种种乱象,笔者以为,有必要对该项制度进行进一步强化与完善。
·房贷新政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2014-11-21
  出现这种现象,与各地存量房过多、需求难以支撑供应有关。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购房者的心理越来越健康、心态越来越稳,购房行为越来越理性了。
·水电附加费挤压价改空间 2014-11-19
  名目繁多的附加费,挤压的何止是价格市场化改革的空间,更多地是挤压了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空间。
·警惕国企改革沦为少数人福利 2014-11-17
  特别是地方在改革过程中采用的经营管理层收购方式,更是公开性、透明性极差,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更严重。新一轮国企改革,显然必须在这方面加大监管和预防力度。
·PPI跌跌不休凸显经济结构失衡 2014-11-14
  很大程度上是对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反映,而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则是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
·预防“福利病”需实现“三个平衡” 2014-11-07
  即财政供养人员与企业人员的福利平衡,垄断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平衡,社会福利与基本权利的平衡。
·警惕日本央行货币之水泛滥 2014-11-03
  日本要想将货币祸水转嫁给欧美发达国家,可能不大。最有可能的就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与日本有较多贸易往来的国家。
·南北车合并意在规避恶性竞争 2014-10-30
  对中国高铁来说,真正的竞争并不是南北车之间,所以整合南北车,主要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不规范竞争行为。
·让借壳上市不再紧俏 2014-10-27
  借壳上市之所以如此紧俏,还是与IPO的步子太慢、门槛过高有关。如果管理层将上市门槛降低,把监管加强,企业进得去不一定活得下,可能对企业的约束力就会大大增强,那些滥竽充数者,就不敢随便进入股市了。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电? 2014-10-21
  经济再好转、再复苏,对电力的需求量,都不可能跟得上电力企业的投资步伐,都不可能需要这么大产能的电力供应。
·创业板退市须强化硬约束 2014-09-19
  对创业板市场这些有退市风险的公司,还是要强化“硬”退市要求,切忌像主板市场一样,利用一些外部因素和条件,就让他们保留上市的资格,继而使退市制度成为一种摆设。
·银行高管薪酬应权责利统一 2014-09-15
  对银行高管来说,薪酬高低已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行为是否规范,薪酬拿得是否符合实际,权利与责任如何对等。
·央行“曲线放水”效果难言乐观 2014-09-09
  此次央行对房企曲线放水,既是向市场注入一定预期,也可能是一种试探,不会有多大的效果。特别是大型房企,不大会因为央行的曲线放水而迅速拿地。
·国企高管不能成体制摇摆人 2014-09-03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让国企高管不再充当体制摇摆人,无论对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对选拔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国企高管薪酬不宜“一刀切” 2014-08-26
  考虑到改革刚刚起步,以及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不同,尚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都进行市场化改革。因此,对国企高管的薪酬,也要分门别类,按照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市场竞争压力的不同、经营难度的不同,区别对待,而不要搞“一刀切”。
·土地财政大审计重在找准病灶 2014-08-19
  ,地方政府也并不是不知道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围绕土地到底存在多少问题。关键是,在政绩渴求和个人利益驱动下,风险早已被搁置一边,民众利益也被悬置起来。
·稀土案败诉也是一次市场历练 2014-08-12
  如果有关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了解欧盟等国家和经济体产品的质量、效率、市场竞争力,从而对发展光伏产业设置一定的门槛。那么,光伏行业也不会出现严重的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欧盟等国家在进行贸易保护时,能够悠着一点。
·地方债捂不住未必是坏事 2014-08-06
  在地方政府、银行、平台公司等都在拼命捂盖子的情况下,出现个别地方捂不住的问题,未必是一件坏事。至少,它能够让中央尽早发现地方债存在的严重风险隐患。
·民营银行“鲶鱼效应”还需扩大 2014-07-30
  三家银行能否通过试点,产生鲶鱼效应,从而使中国的金融业真正形成竞争格局,并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仍需要突破两大关键。
·铁塔公司离市场化还很远 2014-07-25
  从目前铁塔公司面临的局面来看,要想真正按照市场化要求运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民间资本是否愿意参与到铁塔公司中来,即便愿意,也极有可能是一个尴尬“角色”。
·别让部门利益影响改革推进 2014-07-14
  
·国企员工持股应避免“大锅饭” 2014-07-17
  对员工和高管出让的股权,不仅需要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评估、审计,还要对持股员工和高管的条件等制定合理的标准与规范,避免搞“大锅饭”式的全员持股。
·互保联保模式放大企业债风险 2014-07-07
  中国的企业,不像一般性企业,它不仅过度负债,而且与其他企业建立了互保联保关系,将自己和其他企业都绑到一起,形成要生同生、要死同死的格局。这才是最大的风险,也是最为严峻的课题。
·国企改革岂能成“混合”竞赛 2014-07-02
  地方政府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必须抛弃运动思想、竞赛观念,只能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比如市场定价原则,上市公司该怎么做,非上市公司该怎么做,比如阳光交易原则等,应让市场去试错。
·多元投资方能化解外储之困 2014-07-01
  要大力鼓励民间投资者加强对外投资,加大“走出去”力度,且不要只将眼睛盯在购买国外资源型企业等方面,而应多投资国外的实体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通过产业资本投资弥补外汇储备直接投资的不足。
·国企收益去向须公开透明 2014-06-27
  要消除公众对国企上交红利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焦虑,就需要财政部门更好地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配和使用的详细清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评判,继而在国企与舆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定向调控需优化政策手段 2014-06-19
  定向调控的政策手段,必须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作出调整与优化。已经出台的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应该继续扩大范围。只有这样,受益的目的才能更加明确,受益的目标才不会偏离。
·优化信贷结构才是风控关键 2014-06-12
  真正有效的办法,是按照中央提出的盘活存量资金要求,做好信贷资金的结构调整工作,尽可能扩大实体经济的贷款比重,以此来改变流动效率低、流动性差的局面,使存贷比的内涵有质的提升。
·跳出75%看银行存贷比 2014-06-09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资金的流动性很差,特别是实体经济普遍面临资金困境。但是,就银行而言,存贷比却一直保持得很好。这就是75%的尴尬,也是实体经济的悲哀。
·小企业有债难讨折射生存困局 2014-06-03
  由于大企业对小企业的货款拖欠十分严重,且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也越来越不令人满意,导致众多小微企业不得不通过地下金融获得资金,最终又引发了金融风险的蔓延。
·温州金改须防信用失控 2014-05-29
  温州的信用失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失信情况十分严重,二是担保公司大面积倒闭,三是互保联保十分普遍。
·楼市“零首付”是风险游戏 2014-05-23
  所谓“零首付”,也就成了银行与开发商合演的一出风险游戏,即将风险暂时化解或转移。
·优先股不能“圈钱”优先 2014-05-08
  优先股不能“圈钱”优先,优先股也不能变成上市公司新的“圈钱”工具,这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需要。
·向无业绩保证的高送转说不 2014-05-07
  对于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而言,必须要考虑到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业绩成长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而绝对不能为了迎合市场炒作而轻率推出。
·任正非为何无意让华为上市 2014-05-06
  如果华为上市后,一样被不良投资者当作炒作工具,而不能为华为提供正能量,提供健康发展的元素,那上市还有什么意义呢?
·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三个一体化” 2014-05-05
  如何打造,怎样才能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的示范经济带,需要长江沿岸地区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其中,实现“三个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警惕共有产权房沦为少数人盛宴 2014-04-29
  推广共有产权房,也必然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如何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当是一个考验。否则,共有产权房就又会成为权力的盛宴。
·解禁地方举债要关紧后门 2014-04-24
  在解禁地方举债的同时,必须杜绝地方搞体外负债、坚决防止正门大开、后门不关的现象,让后门没有缝隙、没有给地方政府继续体外负债的空间。
·中国需要民营金融投资航母 2014-04-22
  中国不仅需要中民投这样的民间金融投资航母,更需要这样的航母率领中国改革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土地财政加剧实体经济困境 2014-04-18
  由于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被边缘化,不仅政府负债出现了大幅上升的现象,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出现了大幅下降的问题。
·政府补贴不可成为市场锈蚀剂 2014-04-09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目前这种怪象,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能够真正具有发挥的空间,而不是继续在政府划定的范围内和狭小空间中飘动。政府补贴,切不可成为市场的锈蚀剂。
·“央企退市第一股”的双面效应 2014-04-08
  
·实行混合所有制须尊重市场 2014-04-04
  只有按照市场化原则办事,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概念和内容也才能一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而不能形成实际效果。
·货币政策如何才能更稳健 2014-04-02
  要想使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就必须在货币存量的盘活方面具有更大的作用与效力,能够使这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比较稳健、合理、有序的结构,而不是目前的沙漠化货币资金结构。
·制造业为何成不良贷款“重灾区” 2014-03-31
  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重灾区”,与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不无关系,与银行经营思维出现严重问题不无关系。
·稳增长须激活存量货币 2014-03-27
  在稳增长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发力,但不是通常的增加货币供应,而必须将增加供应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将扩大信贷资金供应建立在盘活存量的基础之上。
·预算公开细化须打破利益束缚 2014-03-24
  由于预算公开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利益分配上的权力,关系到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在资金安排和使用方面的权力。因此,预算能不能公开,能公开到什么水平,关键要看各级政府、部门及其领导的态度。
·政府为企业托盘违背市场原则 2014-03-20
  政府为企业托盘,其实是一种极不正常、甚至可以说是极坏的现象。一方面,它严重干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影响了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另一方面,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
·追求“贴近老百姓的GDP” 2014-03-14
  。“贴近老百姓的GDP”则不同,它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就是看老百姓满不满意、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有没有与GDP增长相适应、就业有没有增长、GDP增长有没有对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等。如果老百姓不认可、不接受,GDP再多也没用。
·税负重不重,关键看效率 2014-02-17
  一般情况下,就是看税收收入的使用,亦即税收形成以后如何分配,如何使用。如果税收形成以后,不能有效使用,不能高效率地发挥作用,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税收对公众的负担感。
·货币政策宜“小步慢走不回头” 2014-02-14
  今年的货币政策,应当按照“小步慢走不回头”的方式执行,使货币信贷资金与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延续前几年的过快增长。
·QE退出考验新兴市场“内功” 2014-02-10
  QE退出对新兴市场的冲击是必然的。只是这种冲击,到底有多严重,会不会摧毁新兴市场,存在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方面,QE以怎样的方式和速度退出。另一方面,欧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步伐有多快、效果有多好。
·严惩滥用财政资金 2014-02-07
  问题不在有没有法规,而在于执行的力度。要从根本上财政资金不被挤占、截留和挪用,关键是严格执行《预算法》,而不是叠床架屋地制定许多新规定。
·资金不流动M2再多又有何用 2014-01-29
  就算M2中存在居民储蓄存款比例偏高,以及巨额外汇储备的因素,也不足以解释这种奇怪现象。唯一的可能,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太差,没有与财富形成产生互动,而是在银行间盘来盘去。
·汇率改革的代价 2014-01-20
  今年是深化改革的元始年,包括汇率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都将进一步加快。如何在改革过程中,切实增强中国的国家利益,避免伤害国民利益,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地方债背后四大问题待解 2014-01-20
  如果说地方负债是因为房地产市场放开而带来的话,那么,地方负债的多少,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职能异化的程度。
·不动产登记:行动比组建机构重要 2014-01-13
  而是否组建机构,也不必匆忙进行,而应当在相关法律制度出台以后再组建。不然,组建的机构,可能连职能也无法界定,更别说履行职责、推动工作了。
·降房价关键是倚重市场之手 2014-01-09
  既然开放了房地产市场,又不让市场发挥作用,不让市场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这样的放开,除了政府想将其作为与民争利的手段之外,没有其他可以解释的理由。
·地方债以新换旧恐为“饮鸩止渴” 2014-01-06
  以新还旧除了进一步推高地方债务之外,不会对缓解债务风险产生任何正面作用。相反,地方负债建设的动力会更强,债务膨胀的速度也会更快。
·土地收入应属政府偿债范围 2014-01-03
  面对政府债务不断上升的格局,决策层应当尽快决策,在土地出让收入上做文章,让地方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政府债务偿还的范围之内,且每年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必须主要用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偿还政府债务,而不是继续建政绩工程,继续透支未来。
·药企黑名单作用有待观察 2014-01-02
  药企贿赂医疗机构,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破坏了医药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对此必须严厉打击。不过,建立药企黑名单这样的手段能否产生足够的震慑力,还需要观察。
·明年将如何保持“适度”流动性? 2013-12-31
  而改革的力度大小、步伐快慢,对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对明年的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的“适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别让流动性紧张挑战稳健货币政策 2013-12-25
  面对流动性紧张对稳健货币政策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央行和相关部门须认真研究,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否则,明年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稳健,而且对改革的深化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国资改革上海要走自己的路 2013-12-20
  不论采用何种模式,对国资改革来说,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做到政资、政企分开,让资产资本化、企业市场化,让资本能围绕市场运作,让企业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
·城市建设不能只重外表不重内涵 2013-12-19
  城市就像一个人,到底是真美还是假美,并不完全取决于外表,更取决于内涵、取决于气质、取决于有没有相应的气质和精神。一个人,如果仅有漂亮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质和修养,纵然能产生一定的眼球效应,能够在刹那间让人产生心跳的感觉,甚至产生某种冲动。
·人民搜索“败”给了谁? 2013-12-11
  从起步阶段提出的“国家战略”和“人民需要”目标,就注定人民搜索不是真正的市场化产物,不可能真正按照市场规则运行,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CPI和PPI真的“稳定”了吗 2013-12-10
  面对CPI和PPI出现的阶段性、高位性、非确定性“稳定”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要以为这就是经济稳定向好的充分表现,从而忽视对经济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解决。
·消费者能否成为4G的最大受益者 2013-12-06
  三大运营商完全有条件对4G消费形成垄断,并利用垄断手段控制市场、控制价格、控制消费,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如此一来,消费者就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伤害。
·经济普查须防数据掺水 2013-11-22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为了“做美数据”、“扮靓政绩”,硬是通过人为方式,将数据随意扩大和上浮,以至于引起企业的强烈反感,甚至遭到严重抵触。
·国企改革须先改国资监管体系 2013-11-13
  按照市场化要求对国企进行改革,就必须对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并在国企改革全面推开前就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制定好,将监管体系建立好。
·蔬菜价格为何高烧不退 2013-11-11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却被边缘化,某些地方政府将其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中,“米袋子”、“菜篮子”很少被提及。
·国资监管体系改革理该超前国企改革 2013-11-06
  要想按照市场化要求改革国企,首先就必须改革监管体系,并在国企改革全面推开前就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制定好,将监管体系建立好。否则,就无法全面推进国企改革。
·IPO暂停政策正陷入自设的陷阱 2013-11-05
  对IPO暂停政策必须重新审视,重新评估和分析。因为,与企业增发、配股等相比,IPO暂停“节省”的资金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在这样的情况下,暂停IPO还有意义吗?
·如何看待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 2013-11-05
  对人民币国内购买力下降的问题,决不能只看表面,只看到是货币超发造成的,而看不到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看不到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在于放权 2013-11-04
  要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在简政放权上下功夫,将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和关键,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攻破一点,全盘皆活 2013-10-30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决定,迈出行政放权最坚实的步伐,找到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政府运行效率、规范市场行为新落脚点。
·银行业“产能过剩”源于垄断暴利 2013-10-25
  造成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银行业仍处于高度垄断之中,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轨道。同时,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给银行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而是任凭银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
·“延长养老保险缴费”需有政策支撑 2013-10-23
  为了让居民打消延长缴费年限以后的各种顾虑和担心,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医疗保险、医疗保障和就业保障等方面,也要加以完善和提高。
·养老制度改革不能只谈增量 2013-10-22
  有关方面在研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时,切不可过多地盯住增量,盯住如何扩大养老保险基金征收范围和基数方面,特别是收缴基数。
·CPI意外破3:通胀上行新周期或已启动 2013-10-15
  这似乎在宣告我国近一年来通胀小幅波动的趋势或将被温和上升所取代,换言之,中国通胀上行新周期或已启动。
·应避免民营银行成为企业的提款机 2013-10-08
  事实上,民间资本如此追捧民营银行,并不惜一切代价地争取早日加入到民营银行的行列中来,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自贸区必须做好预防热钱冲击的精心准备 2013-09-30
  对自贸区可能出现的热钱进出问题,必然堵住所有的漏洞,不给热钱进出留下任何空间,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市政债发行不能单兵出击 2013-09-27
  发行市政债是破解城镇化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市政债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各方配合、协同推进。
·改变地方卖地融资需转变思维 2013-09-26
  要想改变地方政府卖地融资的做法,就必须全力扭转土地制造政绩的思维,解决目前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让官员不再围着土地转、围着“土地财政”转。
·根治周期性“钱紧”银行先要换脑子 2013-09-25
  笔者以为,要真正消除周期性的“钱荒”、“钱紧”,银行非得全力摆脱“懒汉”思维不可,让银行完全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信贷策略;同时还须加大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加快民营银行的建设步伐,让民营银行这条“鲶鱼”,激活整个金融市场。
·谨防光伏产业再发烧 2013-09-24
  在国家对光伏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后,地方政府发展光伏产业的热情又开始高涨起来,给出的政策相当诱人。如果不加以控制,前一轮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产能过剩矛盾又可能出现。
·经济回暖有利改革的深化 2013-09-24
  经济持续回暖,除了对市场以及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会产生积极的提振作用之外,对改革也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有利于改革向前推进。
·高储蓄率背后有三大问题 2013-09-17
  高储蓄率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在创业环节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如何通过环境的营造和改变,使居民重拾创业热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政府与市场边界需更明确 2013-09-13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明确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做好政府的角色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成为改革能否向前推进、能否释放红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上海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四大瓶颈” 2013-09-12
  或许,金融创新不足是上海国际金融进档进位速度不快的最大的瓶颈。因为,没有金融创新,金融服务的水平就难以提高,也难以对金融业实行有效改革。
·民资采石油 不是不愿意 2013-09-05
  倒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让民间资本进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让民间资本能够没有顾虑地进入,是有关方面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光大可能主动赔偿求自保 2013-09-03
  从光大集团处理“乌龙”事件的态度和决心来看,光大应当对此是有充分考虑和准备的,是有可能作出主动赔偿行为的。
·飞鹤美国退市为哪般? 2013-08-30
  如果飞鹤在美国退市以后,能在规范经营和产品质量监管方面仍然按照美国上市公司的要求去做,并引入和吸收国内乳品企业的其他先进经验。那么,飞鹤的未来将是十分美好的。
·别以防风险之名行垄断之实 2013-08-26
  如果让银联一统天下,问题可能就不会那么简单,不仅风险可能继续存在,垄断带来的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国企薪酬调查应为收入分配改革铺路 2013-08-23
  如果把此次调查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据之一,就必须同时启动银行、保险等行业的薪酬调查工作,亦即对所有国有企业的薪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谨防不良贷款压垮实体经济 2013-08-19
  不良贷款的上升,可能引发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不信任”,从而进一步减少对实体企业的信贷支持,甚至加大抽血力度。
·力促信息消费需处理好五种关系 2013-08-16
  在推动信息消费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防止恶性竞争,避免因此带来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与损失,以及对市场秩序的冲击和破坏,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显然,这是政府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不必忌讳出台经济刺激政策 2013-08-15
  既然经济形势和经济数据都有可能突破“下限”,又为何不能未雨绸缪、及早防范,按照经济形势发展的实际与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经济刺激措施呢?
·不必谈经济刺激就色变 2013-08-14
  对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切不可太敏感,更不要忌讳。而应当一切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中国经济实际,尊重市场规则和改革原则,从而使经济刺激的各项政策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楼市调控正在步入转型期 2013-08-07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确保房价问题不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改善的难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应当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让市场和政府各自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阵地。
·须防房企再融资钻政策空子 2013-08-06
  要鼓励房企参与棚户区改造,并给予房企一定的信贷资金、再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但是也必须有条件地放开,避免给房企钻空子,并对房价上涨产生新推动力。
·支持小微企业不能是权宜之计 2013-07-30
  无论是出于经济形势的需要,还是对经济增长速度观念的转变,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都不应该是一种权宜之计,都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应当作为一条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和坚持。
·民资入铁,关键不在“入” 2013-07-29
  未来民间资本能否进入铁路领域,关键不在“入”,而在“活”,在于进入以后能否真正不受挤压地生存下去,这才是民资入铁的关键。
·高投资已失去了支撑 2013-07-29
  因为投资的市场化元素严重不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干扰过多,还带来的另一个缺乏国情支持和支撑的问题:投资格局不合理。
·理性温和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精神 2013-07-26
  给小微企业减税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只需要对收支结构作适当调整与优化就能完成。所以,给小微企业减税的刺激政策,既积极、合理,又理性、温和。
·给小微企业减负 就是给政府减压 2013-07-26
  不管怎么说,能够迈出这一步,也算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要求提出后的第一个动作。相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改革的深入推进,更多政策和措施会陆续出台的,等待小微企业的将是更加值得期待的明天。
·养老保险改革 钱不是关键 2013-07-23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具备让每个居民都享受平等待遇的条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让相当一部分人是在一种不平等的环境下享受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
·中国500强企业如何实至名归 2013-07-17
  所谓“强”,不仅要强在规模和数量上,更要强在质量与效益上,强在与其他企业竞争时有足够的竞争力和优势。
·小微企业缺的不仅仅是钱 2013-07-17
  需要提醒有关方面的是,对小微企业来说,缺少的并不仅仅是钱。更多情况下,平等环境的缺乏才是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原因。如果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资金也就不再会成为问题。
·如何保证金融“国十条”执行给力 2013-07-08
  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冲破地方和部门阻力,无疑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此前的许多政策,之所以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就在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作怪。
·直接融资勿蹈信贷资金覆辙 2013-07-05
  在鼓励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同时,如何避免重蹈间接融资之覆辙,需要管理层出台更多的办法和措施,而不是简单的放开直接融资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土地财政”还有没有治? 2013-07-03
  面对地方政府如此不遗余力地依赖于“土地财政”,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也必须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倒逼地方政府抛弃“土地财政”,远离“土地财政”,将精力放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
·把压缩过剩产能作为核心任务 2013-07-03
  应将压缩过剩产能作为最核心问题,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不然,纵然市场消费需求得到扩大,也无法满足过剩产能带来的产量过剩,仍会将经济拖入困难状态。
·悲喜魏家福 2013-07-01
  不能因为中远集团的亏损而抹杀他对中国航运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也不能因为中远集团近几年的连续亏损,因为魏家福的黯然离场就将他视作一位失败者,而应当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公正评价。
·面对“钱荒”,需忍一时之痛 2013-06-27
  开闸放水是扬汤止沸、挖肉补疮式的“救市”思维,它纵然能解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此时开闸放水,不仅不能让“钱荒”矛盾得到缓解,而且极有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钱荒”,甚至是严重的金融危机。
·盘活存量是金融领域紧迫任务 2013-06-27
  一旦存量盘活了,在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足的情况下,“钱荒”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根本不需要通过放松放宽政策来解决。如果实体经济得到了信贷资金的强力支持,那么,经济复苏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以“强硬”手段治金融顽疾 2013-06-26
  一旦存量盘活了,在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足的情况下,“钱荒”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根本不需要通过放松放宽政策来解决。如果实体经济得到了信贷资金的强力支持,那么,经济复苏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冷眼看钱荒:银行之间的套利游戏而已 2013-06-24
  对“钱荒”的恐惧必须消除。而消除“钱荒”恐惧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银行能摆正位置,重新定位,千万别再指望通过信贷盲目扩张获取效益。
·不能再依靠信贷过量投放 2013-06-24
  为什么实体经济仍然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显然,问题不在资金的“量”上,而在“质”上,在于信贷资金的投放或其他社会资金的配置没能对实体经济提供积极的帮助。
·乳业重组要多打“市场牌” 2013-06-20
  乳企在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并购以后,监管、执法等工作能否也随着重组并购的深入而提升,能够一切按照市场规律与法律法规要求,对乳企实施监管,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中国经济不会轻易步入“6”时代 2013-06-19
  中国经济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6”时代。一方面,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与人均水平不高的矛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出现的结构失衡、增长质量不高、投资对GDP的“贡献”过高等问题,并不能对中国经济构成致命影响。
·化解地方债风险须改财税体制 2013-06-14
  地方债务不会再恶性膨胀、不会再出现债务被悬空的风险了。如果能够再辅之以政绩考核体制的改革,地方债务就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如何让正确的改革处方产生疗效? 2013-06-13
  要让中国经济真正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最根本的办法和措施,还是要加大改革力度,以积极稳妥、耐心细致、冷静克制的态度,将改革向深水区推进。
·理顺地方债务与财税体制的关系 2013-06-13
  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解决地方政府只知花钱、不想还钱的问题,除调整政绩考核体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快调整现行财税体制,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让中央与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界定方面相对科学、合理,让地方不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解决方案”才是欧盟“双反”的真正目标 2013-06-06
  需要中国政府及其企业把握好的是,就算中国能够作出一些让步,使双方的谈判能够顺利推进,并最终达成“解决方案”,问题也不会就此结束。
·应正视欧盟双反调查深层含义 2013-06-05
  留给中国政府和企业思考的问题是,即便欧盟能够在最后时刻作出让步,但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也不会因为这些让步而变得越来越宽松,相反,只会越来越严重。
·面对FMG,勿忘华菱前车之鉴 2013-06-05
  中国企业需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也需要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多涉足资源型企业。但决不能盲目行事,匆忙将宝“押”在自身根本无法把握的企业身上。
·电商战应比拼质量和信誉 2013-06-04
  如果在质量和信誉方面给消费者以足够的信心,就算价格比其他电商企业高一点,消费者也会接受和认可。所以,希望中国的电商企业,不要再走传统商业只会的价格战老路,而是将质量和信誉作为企业的立本之策,打一场质量和信誉的电商战。
·双汇“蛇吞象”难题不少 2013-05-31
  对双汇来说,如果真的能够收购成功,无疑上演了一出好莱坞式的“蛇吞象”大戏。但是,摆在双汇面前的难题,也可以说是一大堆。
·为何不能再推“4万亿投资” 2013-05-30
  从热衷于政策刺激、投资拉动到忌讳经济刺激计划、政府投资拉动,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转变呢?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否真的到了没有潜力可挖的地步了呢?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投资上,而是出在对投资功能的认识和作用的发挥上。
·不要小觑安倍经济学 2013-05-29
  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安倍经济学远非外界推测的那样简单。此次日本股市大跌,从表面看,是安倍政府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所致,实质不过是安倍经济学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把外资唱衰中国当作一种提醒 2013-05-24
  国际机构一致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与其说是唱衰,不如说是提醒,与其找出种种理由来反驳,不如认真地思考,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悟出一些对中国经济有帮助的东西来。
·简政放权如何激发民间投资正能量 2013-05-20
  简政放权,能不能激活民间投资的正能量,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更要操作层面的改革,不仅需要形式上的放权,更需要实质性的放权。
·更多挖掘“克强指数”中的市场元素 2013-05-17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克强指数”的内涵也在发生着积极变化,赋予“克强指数”更多的市场元素、努力挖掘“克强指数”中的市场元素,是发挥“克强指数”衡量与评判中国经济独特作用的关键所在。
·只有启动实质性改革才能根治国企病 2013-05-13
  如果能够改出效果、改出水平、改出质量,不仅能够释放巨大红利,而且能够直接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形成强大的带动力和推动力。
·国有企业是否垄断该如何判断? 2013-05-10
  对国有企业垄断的问题,还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看到垄断的危害性,也认识一定垄断的必要性,既不否认中央企业存在垄断现象,也不排斥对垄断进行改革与完善,让民营企业也参与到垄断行业中来,用适度竞争来改变高度垄断的格局。
·重启改革激活内需才是中国当务之急 2013-05-06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投资过度、尤其是政府投资过度。中国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国内消费需求疲软。如果再加大政府投资,只能是走入恶性循环。
·不良贷款上升倒逼银行改善信贷结构 2013-05-03
  对银行来说,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是否会上升,除受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外部因素影响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简而言之,就是银行的不良经营行为越多,不良贷款就越多,不良贷款率上升速度就越快。
·令人焦虑的餐饮“公权消费” 2013-05-02
  “公权消费”是比公款消费更为隐蔽的一条“灰色地带”。在这条“灰色地带”上,各种腐败问题更加突出、更为严重。所不同的是,公众对这一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比公款消费要浅得多、模糊得多。
·中国不需要“超凯恩斯计划” 2013-05-02
  中国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国内消费需求疲软的问题。所以,林毅夫先生的“超凯恩斯计划”,在中国不仅没有需要,而且没有可能。
·税费改革滞后将拖累营改增 2013-04-25
  如果实行费改税,企业不再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收费项目,“营改增”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对企业产生的减负作用也要大得多。特别是消费者,也会因为“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得到更多实惠。
·抵押土地是房价重要推手 2013-04-23
  要确保房价不再上涨,需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将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抵押在银行的土地释放出来,将掌握在开发商手中的土地以调控和执法的方式尽快开发,不然,就依法没收或收取土地占用费,而不让开发商在捂地中获取暴利。
·给明天系一次规范转型机会 2013-04-23
  如此说来,给明天系一次规范的机会,就是给中国资本市场一次规范的机会,也是给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资本玩家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一次机会。
·过度投资伤害了消费 2013-04-17
  必须正视过度投资对消费挤压带来的危害,正视过度投资对经济的伤害,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投资结构、规范投资行为,避免继续在过度投资之路上走下去。
·为何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在衰退 2013-04-16
  一边继续高举投资大旗,一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正在逐步衰退,这样的发展思路、策略,值得反思。如果不加以修正与完善,不仅会对经济复苏带来严重影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留下更多隐患。
·别误读了“营改增”是为“企业减负” 2013-04-15
  这种“减负”,对企业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更不是政策和制度范围内的减负,而是企业权利的回归,是将本就属于企业的利益,交还给了企业。
·不要“带血的利润” 应成社会共识 2013-04-09
  经济社会转型,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增长方式、技术创新、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等方面,也表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对员工的爱护、对消费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重等方面。
·湘鄂情业绩变脸透射畸形消费之害 2013-04-03
  对曾依赖畸型消费的企业来说,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要置换经营理念,调整战略定位。而对有关部门来说,也要针对中国消费市场存在的畸形消费现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引导社会转变消费理念,使中国的消费市场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低消费率让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脆弱 2013-04-02
  如何在消费需求上寻找到新突破口,如何有效提升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率,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收入分配改革还要重视“控高” 2013-04-02
  既然是改革,就要善于“啃硬骨头”。只有这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带来希望,才能让公众期待。
·“控高”比“提低”更急迫 2013-04-01
  收入分配改革就像舞龙,头动一动,尾就得摆三摆,而且摆的幅度、力量要比头大得多。即便如此,摆动的步伐、节奏等也未必能够跟得上龙头的脚步、节奏。
·理财监管不应只防风险 2013-03-29
  一旦发现这样的现象,监管部门应当严厉处罚,决不手软。切不可再让银行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成为贷款人、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噩梦。
·最稀缺的金融关系活性炭 2013-03-28
  能为多少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产生的冲击效应和鲶鱼效应毕竟还是很大的。期待这样的效应能在金融系统掀起一场变革风暴,成为经济与金融、企业与银行关系的活性炭。
·美国能源新战略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2013-03-21
  这不是简单的能源消费问题,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太落后、能源利用水平太低的大问题。今年以来全国中东部地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可以说已经造成了十分严峻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铁路总公司要从垄断的神坛上走下来 2013-03-19
  铁路总公司的组建,标志着铁路走向市场的开始。但是,能否走好,能否不在海水中淹死,还需要积极地探索与研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按市场化进行运作,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
·美国设立能源安全信托基金的启示 2013-03-18
  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十分严峻而残酷的挑战。它必将对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对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等产新的压力。
·贸易保护全面来袭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2013-03-02
  对正在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发展环境,中国只有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才能有效减少中国企业和产品的损失,才能让中国经济发展不过多地受制于其他国家。
·如何让央企红利不再成为众矢之的 2013-02-28
  对央企的红利问题,应当客观分析、正确对待,既不要竭泽而渔,也不能过度保护,而要结合央企发展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让央企红利问题“脱敏”,不再成为众矢之的。
·大部制改革核心是“削权” 2013-02-27
  大部制改革必须有脱胎换骨的勇气。改一次,成一次;改一次,效率提高一次;改一次,机构精简一次;改一次,职能优化一次,最终使机构改革能够成为推动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无意义的合并游戏。
·QE若提前退出对中国影响不大 2013-02-26
  对中国来说,最紧迫的问题还是在如何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内功练好了,就不怕外部环境的变化。否则,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与压力。
·养老金并轨不能再迟疑 2013-02-25
  加快养老金改革步伐,尽快解决目前双轨制运行的养老金征收与发放问题,让各种体制的单位、各种身份的员工,都能享受平等的养老金征收与发放制度,在同一个平台、同一条跑道上竞争,广大企业员工的不公平、不平等心理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抹平。
·改革呼唤超利益协调机构 2013-02-21
  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如何突破部门利益篱笆,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不仅需要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有个超凡脱俗的机构,不受任何部门的制约与影响,也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与误导。
·住房信息不再神秘 “以人查房”自然不再 2013-02-19
  从总体上讲,公众通过“以人查房”的方式,搜索和了解他人的住房信息,还是为了追求在住房分配和供应方面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而不是心理“不平衡”。
·促进家庭农场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2013-02-18
  如果家庭农场能够全面推广并产生积极效应,那么,家庭农场将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与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矛盾,也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效缩小。
·大病医疗保险金计征个税不尽合理 2013-02-07
  如何通过改革,使税收制度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变化的要求、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需要有关方面和立法机构认真研究与思考。像大病医疗保险金缴个税这种缺乏时代感的税收制度,应当赶快改革,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制造业民企命短何以解忧 2013-02-06
  要延长中国企业的寿命,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就必须从思维、思路、政策、环境等各个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不为中国企业的“命短”而担忧。
·油品人品体制与机制需要同步升级 2013-02-05
  对消费者来说,如果油品的改善,能减少大量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也是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增加一部分负担的。关键在于,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将大部分负担都转嫁到他们身上。如果这样,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创造延长企业寿命的环境 2013-02-05
  千万不要被中国制造业民企“命短”的调查结果所吓倒,对真正起步才30年的中国民企来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千变万化、经济体制快速转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能够达到平均寿命11.1年的水平,已经相当不容易。
·何以信贷“井喷”中小企业却在大吐苦水 2013-01-29
  在信贷结构得不到改善、实体经济得不到信贷资金有力支持的情况下,信贷规模越大、信贷资金投放得越多,反而会因为流动性的增加、通胀预期的增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或许还将经历一段更加困难的日子。
·IPO应首先放行实体企业 2013-01-29
  有关方面应当加大改革力度,并提高改革效率,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实体企业融资提供强大支撑,为打破银行垄断打下坚实基础。
·给公务员建集资房,合情不合理 2013-01-25
  特别是企业,不仅收入普遍低于政府机关,而且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水平也低于机关。如果单纯给公务员建集资房、建成本房,对其他群体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
·抓住行业并购重组的五个关节点 2013-01-24
  并购重组的目的不是强化国企的地位,而是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不能以所有制为参照,而一切要以市场、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为标准,特别是国际竞争力,应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企业快速扩张需要契约保障 2013-01-23
  近年来,蒙牛、伊利,包括三鹿等企业,在快速扩张和膨胀过程中,都因为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契约精神的保障,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产生了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