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鲁宁:
  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
 其他专栏 | Other
曹中铭
余丰慧
谭浩俊
皮海洲
钮文新
刘振冬
叶檀
朱大鸣
赵晶
张茉楠
王龙云
苏培科
王勇
陈东
倪金节
 
·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有赖存款保险制度开道 2013-11-22
  存款利率管制彻底取消前,为防止基层银行网点不计成本、不顾后果开打“抢钱大战”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潮,存款保险制度必须建立在前。
·“有利可图”是吸引民资进铁路的最好诱饵 2013-08-20
  社会资本投资铁路不是目的,赚钱赢利才是目的。其市场含义是,即使投资铁路没赚到钱,与铁路捆绑的土地商业开发仍能让社会资本有利可图。
·“金融十条”是结构性改革的一步好棋 2013-07-08
  接下来落实“金融十条”有两大看点:一是政策具体落地的速度和程度;二是与开放伴生的金融风险能否做到有效防控,这涉及金融安全亦涉及实际开放效果。
·“钱荒”促成央行与银行良性互动 2013-07-02
  周小川所指的“市场”听上去挺抽象的,若改为大白话,就是众商业银行与央行较默契地实现了一次监管与被监管、调控与被调控之间的良性互动。
·稳增长需立足于民生方见奇效 2013-06-28
  资金有了,就业岗位有了,几十个行业产能得已释放,稳增长有了着落,百姓得到实惠,可谓撬动“一点”激活“一片”。而更重新一轮“棚改”若扎实推进要的是,“棚改”还能打开诸多“政策锈锁”,使市场化改革实质深化,最终全社会皆收获改革红利。
·商业银行闹“钱荒” 央行缘何拒施救 2013-06-24
  所谓“钱荒”乃商业银行拿钱不干正事所致,中央政府宁可牺牲点速度也要坚决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央行据此拒绝向众银行“放水”施救,既是经济理性更是政治清醒,在当前实属必须之举。
·中国服务经济市场将大到难以置信 2013-05-31
  如果说服务经济是欧美摆脱金融危机的“救命稻草”,那么诚如李克强总理在主旨演讲中所言,立足当前,它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依靠;放眼长远,它则是调整优化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
·当“金砖”抱团走向非洲 2013-03-28
  一个深谋远虑因而更具长远战略价值的举动是,五国元首将与非洲领导人就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开展合作对话。
·铁路货运价上调与"市场化"无关 2013-02-21
  在中国铁路公共用品定位、所有制性质以及基本国情这个大局面前,铁路的自身利益只是个局部。局部服从大局是中国政治的基本底色之一,故而,在构筑大局的基本面未出现实质性变化前,铁路市场化改革很难有实质性大动作。
·资本下乡发展种养业 “好经”不能念歪 2013-02-16
  如果对“一号文件”划定的政策底线视而不见,或抱定只要圈地者众法律就无可奈何的投机心态,那么,城市工商资本难免遭遇“偷鸡不成蚀把米”式的尴尬。
·呼吸清新空气 人人需分摊成本 2013-02-08
  任何环境保护举措都需要全社会支付成本。要想呼吸清新空气则需人人分摊成本。明白了这个道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就不再抽象。譬如,要想呼吸清新空气,最管用的办法是出行时少开汽车多坐公交。如是,个人、社会、国家的治污成本才能降到最低。
·向台派送RQFII“礼包”实在是利好 2013-01-31
  向台湾派送RQFII“大礼包”,还能为大陆A股市场增加“资本活水”。这样的“活水”若能越注越多,除对大陆股市起到“去浊扬清”的作用之外,在当下还能对大陆A股市场的“资金短缺”起到一定的缓解和增补作用。
·九大行业兼并重组如何动真格? 2013-01-24
  由于“指导意见”全文尚待公布,分行业操作细则也未见公开,我们只能善意提醒政府务必说到做到。否则政府若越界一寸,兼并重组目标难免偏离一尺。
·财税体制目前不会“大分大合” 2012-12-27
  判断“分拆”在目前之所以不可能,还在于“营改增”的本质不是中央抢地方的“税碗”,而是鼓励地方通过此项税改减轻流通企业税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更大的“税收蛋糕”,所以才有中央对地方“营改增”税收的事实返还。
·有质量的城镇化才是无后患的稳增长 2012-12-07
  在组织实施有质量的城镇化之前,首先须解决城镇为谁而“化”的理念更新问题。
·不必高估“调整股息红利”之效 2012-11-19
  中小投资者务请明辨,股息红利税差别化征收的效用是“缓释”型的,对当下股市的“上提”或“托底”几乎没有相关性。投资者对当下股市是“进”是“出”抑或作观望?莫拿差别化征税作判据。
·宏观经济趋稳已见分晓 2012-10-17
  基于此“两论”及中国经济正在重新呈现和新呈现的诸多积极因素,笔者预测,最迟到11月份,中国经济应当出现一波力度适中的触底反弹,重新步入8%-8.5%增幅的增长区间。
·地方债只准出售给当地居民“路途遥远” 2012-09-21
  并非鼓吹地方政府可继续放大发债盘子不受节制,而应当借财政部从去年起上收地方直接发债权限,改由财政部“代发代支”的机会,抓紧构建新的地方发债约束机制。
·公共服务“大法”公布 人人期待对号入座 2012-07-20
  重点实施的保障工程之下,“规划”还首次明确了相应的基干配套政策。譬如实施基本住房保障工程,以土地、财税、金融、价格等四项基干政策,作为基础性配套政策。
·扩大参与度提升公车拍卖可信度 2012-07-16
  中牟县对当地43辆超编公车进行了公开拍卖,成交总金额39.11万元。照此计算,每辆车成交均价才9000元,其中最便宜的一辆面包车只卖了1600元。
·别错过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机遇 2012-07-12
  当初决定设计新定价机制取代旧定价机制,已有民意基础,现如今国际油市也客观上帮助中国油价改革创造了外部环境,推进成品油价改正是时候。
·“退税养老”利于增加上海金融航母“压舱石” 2012-07-03
  刚落幕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余温未散,多家上海媒体披露,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已由上海市政府递交财政部,方案年内获批可能性很大。若获批,上海将成国内首个试点城市。
·治城市拥堵需公交优先 2012-07-02
  继上海、北京、贵阳之后,广州市从7月1日零时起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增量调控管理。试行期暂定一年,限定发放新增车牌12万张。一年后,根据试行结果广州再发布新的限牌办法。
·不要让虚高水价影响听证会公信力 2012-06-28
  下月起居民电费按阶梯结算了,而日前,发改委已就“稳步推行阶梯水价制度”公开放话。在自来水“阶梯”前,照样会开听证会。可倘若不从源头环节还原自来水的公共用品属性,水价虚高怕还会加剧。
·盼修法遏制滥用劳务派遣 2012-06-27
  全国劳务派遣工的数量,至今不得而知。被官方媒体引用的数据有2000余万(2008年)和2700万(2009年)两个版本。网上更有总量破6000万一说,该数据固然未必可信,但劳动派遣工数量之惊人、问题之严重恐怕亦是不争的事实。
·直面三大疑问可为养老制度减压 2012-06-19
  只要国家发展势头和发展进程双双得以持续,养老难题包括缺口的填平并非没有可能。有关方面自我“减压”的当务之急是信息公开说真话、摆实情;而争取民间“理解”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迈出破除“双轨制”的第一步。
·旧衣回收为何易 垃圾分类为何难 2012-06-06
  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多,根据需要和可能,项目选择挺有讲究。试点项目确定后突破口选择也很关键,多调查研究,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工会主席直选利于收入分配改革 2012-05-30
  近日,深圳市启动部分企业直选工会主席的试点安排,引发社会舆论的持续关注。按公布的试点安排,将陆续参与直选试点的企业有163家。深圳市总工会还承诺,今后深圳企业工会主席直选将常态化。
·缴费到死:转嫁医保成本之嫌? 2012-05-17
  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又是改革开放前沿和先行区,但愿深圳能为基本社会医保基金统筹制度的建立率先破题。
·“营改增”目的远不止于减负 2012-05-15
  以牺牲地方税收之眼前利益为特质的“营改增”,远不止为了减轻企业税负,而是为了极大解放本市企业和外来资金共同开掘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危险胶囊再曝监督之乱 2012-04-16
  一个行业内作恶企业长期存在,当地政府不可能全不知情,当地药监部门(负责全程监管)及质监机构(负责生产过程国家抽检)也不可能从无耳闻。
·统一思想拆除行政审批垄断门 2012-04-05
  私人资本可以办银行吗?回答这一疑问,先要查现行法律是否允许。查阅1995年开始实施、2003年修正过的《商业银行法》,查不到任何一条禁止性法条。而再查2005年以来相继颁行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旧两个版本的“36条”,政策不但不予禁止,而且还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只不过政策表述比较含糊和笼统。
·破除殡葬暴利迈出一小步 2012-03-26
  必须指出,“泛市场化”歪风只是孕育殡葬暴利的“土壤”,各级民政部门与殡仪馆长期“政企不分”和“政事不分”,才是孳生殡葬暴利的“种子”。
·良性互动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2012-03-21
  站在运营方的角度,一是为了避免出现群租,二是利于日常安全管理,三是避免出现“意外”时承担民事责任,但“一刀切”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样显而易见,其中尤以“房源空放”最为可惜和可叹。
·破除绿叶菜价格怪圈 2012-03-19
  定蔬菜价格乃稳定民心,本身就系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各级政府当狠下决心真抓实干,辅之于信息化产销、整治流通环节、落实农超对接、“大路菜”保护价兜底和菜场“回归公益”等一揽子综合措施,类似“鸡蛋炒大葱”的百姓之怨岂有化不开之理。
·为实体书店再做些实事 2012-03-01
  海是国内最具“书香”的特大城市之一,以书“化”人一向是百年海派文化的重要一支。对实体书店的未来,人们没有理由那么悲观——前提是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起使劲。
·最低工资倒逼转型开放 2012-02-29
  最低工资受惠对象是特定的,但事实上,它与2300万上海常住人口的切身利益皆有关。别的不说,传统服务行业雇工成本的增加,就与每家每户的生活成本联系在一起。
·对小产权房的变通与底线 2012-02-23
  小产权房不受现有法律保护,购房者人人皆知。之所以该“灰色地产市场”仍能越做越大,除了“法不责众”,更关键一条,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刚性居住需求缺乏基本保障
·以稳健货币政策确保“双稳” 2012-02-20
  
·股权托管交易助推沪创新发展 2012-02-17
  未来几年,譬如“十二五”时期,上海高科技产业若能借此创新而获得实质性大发展,就意味着本市税收大增,公共财政就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改善民生。
·应正视超市“通道费”问题 2012-02-09
  通道费的一般属性,类似于收费公路的“买路钱”,一旦泛滥失控,其性质就异化为类似欧盟强行向中美俄等航空运输大国征收“航空碳税”。
·取消公费医疗为新医改增动力 2012-01-16
  评价此项改革的价值,早报更愿用“新医改”作为参照物。“新医改”实施已三年,每前进一步都十分不易,回潮与反复始终相伴相随。
·整治“渠道费”难度不小 2011-12-28
  这些洋超市、洋百货之所以在“母国”不敢“称王”,而到中国敢于“称王”,根本原因与其所有制结构有关——既向外资开放零售市场,却又未完全放开。
·以成本透明“换”公共产品价改共识 2011-12-21
  公共产品调价听证会的社会认可度极低是当下“调价民主”的又一客观存在,但这只是纠结之一。纠结之二是,听证会举办方也特尴尬,明知做这件事很难取信于民,却又拿不出可让社会相信的成本数据。
·好空气是治理出来的 2011-12-08
  有关PM2.5的争议不妨告一段落,真正要紧的是,从政府到社会,从单位到个人,大家都扪心自问:要想有个好空气,各自该做什么并付诸行动。
·公车当“低配”校车该“高配” 2011-11-21
  从现状看,公车“高配”并非缺乏采购标准,而是缺乏当真监管;校车“低配”或不配,也不仅因缺钱,而是缺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税制改革需多方权衡,多加理解 2011-11-11
  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进一步的税制改革赢得了良机,但若权衡各种增减因素,则这一改革显然并不容易。
·千万个体工商户的“小实惠” 2011-11-03
  减税或免税,不见得一定直接体现为降菜价,但至少菜价的涨幅会稍稍“平和一些”。所谓好的税政兴百业、顺民气、促和谐,道理全在其中。
·煤矿安全好转监管仍须努力 2011-10-25
  国内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原先乃瓦斯爆炸,从技术层面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是煤矿安全有所好转的又一关键所在。
·质检体制改革要“伤筋动骨” 2011-10-20
  社会管理创新被视为政府改进执政工作的重点。从大处着眼,针对食品安全的任何监督,皆属于社会管理的内容范畴,而且是必须置于首要位次的管理内容。
·无车日是“末”,公交优先才是“本” 2011-09-23
  城市公交犹如人体的血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缺一不可。就此再议上海公交优先战略之实施,新的突出矛盾不少,有的还在进一步积累中。
·创立“中国价格” 再迈重要步伐 2011-09-22
  因应于13亿人口的生产和消费,中国已在大豆、小麦、棉花、食用油、猪肉等大宗农副产品类别,拥有了程度不同的国际定价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推出表明,创立“中国价格”的努力正向基础原材料领域挺进。中国加油!
·强收“月饼税”乃是“愚蠢之举” 2011-08-30
  希望自“月饼税”以及这些天来同样沸沸扬扬的“加名税”之后,税务官在出台新的“税政”前,能先从舆情评估做起。
·期待中小企业今秋有“喜” 2011-08-15
  若真想有效化解中小企业发展突出困境,一个专门的国家级管理机构非设不可。虽然这只是化解问题的第一步,但第一步必须果敢地迈出去。
·“配制醋”和“增白面” 2011-08-08
  问题是老外生产时一般能接受标准约束,完备的检测手段和严厉的外部监督也令企业不敢轻易“使坏”,而中国人一旦玩上了“配制”或“增白”之类,往往成为假冒伪劣代名词。
·富士康发出的“机器人信号” 2011-08-01
  “机器人信号”对内地后发展城市提出了新的警示:单靠抑或继续过度依赖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沿海产业向内地落户的发展思路,已面临“郭台铭”们的挑战。
·追求速度决不能以乘客生命作代价 2011-07-25
  以人为本,人的性命乃一切之本。从现在起,希望追求交通速度——乃至追求广义的发展速度,不再以人的生命作代价,更不能继续拿人命当技术磨合的“试验品”!
·监管欠作为使“达芬奇”们泛滥 2011-07-14
  达芬奇涉嫌造假事件继续发酵,甭管最终以何种形式收场,国内高档家具行业失信于消费者的残酷现实已提前铸定。
·京沪高铁应急能力不及格 2011-07-12
  整个高铁乘务员队伍的岗前培训肯定“遗漏”了如何“应急服务”之关键项。甚至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服务预案都呈空白——否则,断水、断食品、断信息发布之“三断现象”就不可能发生!
·能否从税收中让点高温费 2011-07-05
  这些年,甭管高温费发放标准之新与旧,许多企业压根就没有向劳动者发放过高温费。而且随着“学坏样”的企业越来越多,有的企业效益不差,也借故克扣或干脆拒发高温费。
·看来我们还得“被高铁” 2011-06-24
  为何焦躁成了一种普遍社会现象,难道与有关方面每每演绎看似尊重民意实乃戏弄民意的一贯做派没有关系?很大程度上,民意之普遍“不合作”,难道不是被“逼”所致?!
·个税方案必须继续修改 2011-06-02
  取消15%和40%两个税率档次,扩大5%和10%两个低税率档次的适用范围,看上去很美,却掩盖了中等收入纳税人增加额外税负之事实。
·最严厉食品安全治理莫忘“最透明” 2011-05-25
  有了“最透明”做前提,各家食品安监机构分头或合力实施“五个最严厉”,就能得到广大市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之全天候、全过程支持。
·市场主导蔬菜产销受伤的是农和民 2011-04-25
  症结所指,若用一句话概括,就叫——任凭已经变异的“市场”继续主导蔬菜产销,受伤对象永远是“农”和“民”的交替循环。
·对渎职“食监官”不能心太软 2011-04-21
  作为治标举措,若从现在起,对被揭露的每一起重大食品丑闻,就能同时严惩生产经营者和渎职官员群体,情况必将大为改观。百姓也多少出口恶气,请高层拿出勇气试一试如何?!
·看上去很美的“工资五年翻番” 2011-04-20
  环顾上下左右,许多民生忧虑需要缓解,可如果说了没有兑现,则有“行政浮夸”之嫌,甚至还会销蚀执行公信力。
·眼下究竟谁缺钱 2011-04-19
  就事论事分析下来,几乎谁也不缺钱。可即便是“白痴”也明白肯定不是那回事。然而,从百姓到舆论,谁也拿不出“不是那回事”的论据来。论据缺失,那是国家统计的“错”。
·食品安全不应只剩下“一声叹息” 2011-04-13
  现如今,虽号称已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可支撑社会良知、道德、伦理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基础,在经历长期溃烂及“真空”后,已近乎被销蚀殆尽,悠悠万事只剩惟“利”为大……
·部门预算可再详细些 2011-04-12
  预算公开是个新生事物,放眼全国各地任何部门的预算公开,其动力并非发源于内部,而是外部力量多年千呼万唤的不得已之举。
·海上皇宫“起诉政府”挽不回面子 2011-04-11
  中国正致力于法治建设,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国度里,法治总是要先从属于和服务于政治的。真正需要点破的反倒是,甭管拆与不拆,政府所已支付并仍将支付的公信力代价远远大于海上皇宫的“主子”。
·央行再加息之忧虑和“幻觉” 2011-04-07
  加息包括任何一项货币政策,现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刃剑,而是现实环境下的“多刃剑”,稍一转动剑柄,总有一部分市场主体被“刺伤”。
·离岛免税是不是一笔亏本买卖 2011-03-25
  海南旅游业要获可持续大发展,更多仍取决于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合力营造软硬件环境上有否大作为。
·科学击碎谣言透明消除恐慌 2011-03-17
  鉴于福岛核污染事件的下一步走势远未明朗,趋好和趋坏的可能性同样存在。趋好自不待言,万一出现人力不可控的趋坏,期待紧随而至的信息发布同样透明、及时、准确、权威。
·纠正劳务“被派遣”路漫漫其修远 2011-03-09
  劳务派遣工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在《劳动合同法》中有明确硬约束,严格执法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劳务派遣滥用情况。
·做惠民好事须抓住“时间窗口” 2011-03-02
  现在可好,尽管调高起征点已指日可待,但老实说,已经错过了“效果最大化”的时间窗口。
·愿调高个税起征点成减轻税负新起点 2011-02-28
  有些病灶早该作活血化瘀处置——譬如上调个税起征点,明明系“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为民增收之“化瘀”措施,要不是这回有温总理直接站出来公开表态,皮球不知要踢到猴年马月哩!
·“品行广告”千金难买 2011-02-24
  好品行如同一只粗糙但结实的饭碗,虽说没有金粉镶边,也没有彩绘珐琅,可它却足以成为一户人家安身立命之所凭。
·降日用品关税或成战通胀新手段 2011-02-22
  由于国内CPI压不下来,向国外开放部分商品市场,势必作为政府遏制国内通胀的必要政策选项。
·CPI数据尚需更完整说明 2011-02-16
  统计信息包括方法的公开透明,即便作为向社会普及统计常识,也很有必要这么做,因为它是考量政府信息公开诚意和程度的一个显性衡量指标。
·上海公共服务往往差“半步” 2011-02-11
  留人靠留心,上海要在“农民工争夺战”中多挽留一部分农民工,光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够给力,增加广义的“人情味儿”效果更好。
·连续加息使理财选择更逼仄 2011-02-10
  连续加息无异于抽取股市、期市之血,抽期市之血乃加息附带收益利于稳定物价,抽股市之血谓典型的“错杀”,常言道加(降)息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是这意思。
·期待严惩家乐福 2011-01-27
  家乐福多行不义终遭罚,曾受害的消费者却还不能高兴太早。处罚须由地方发改委的价格监管机构具体实施,各地是否当真落实国家发改委对家乐福的惩戒决断,人们还要期待各地发改委向社会公开具体的处罚执行信息。
·“劳务派遣”何以成上海“两会”热点 2011-01-19
  劳动执法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导致的劳务派遣用工之泛滥,受到伤害的不只是在本市工作的四成劳动者,还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广大市民的综合福利,政府财政亦苦不堪言。
·沪蓉动车不是奢侈品 2010-12-29
  请“上级”敦促“铁老大”,正视沪蓉、沪渝线运力严重短缺之事实,把动卧改成动车以增加运能;吁请国家发改委出面审核并大幅下调沪蓉、沪渝动车票价。
·米袋子和菜篮子 民生第一要务 2010-12-24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结构都在艰难调整,由此造成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通胀预期持续加剧等一系列难题。
·办医门槛放低 私立医院亟须重塑信誉 2010-12-07
  鼓励和支持私立医院的政策实施有一个过程,众多私立医院不能坐等政策落实,更应从现在做起,为改变自身社会形象、重塑行业信誉而努力。
·统一税负并没有吓走外商 2010-12-02
  税收既是国家库银,亦是经济结构调整杠杆之一。撇开市场经济公平竞争不言,但就运用税收杠杆促外企与内企一起调结构,就已拥有了逻辑上的正当性。
·政府回购私营菜场系大势所趋 2010-12-01
  暴涨的摊位费,必定进入蔬菜零售价,从而抬高其价格,这与中央和本市“抑物价保民生”的大时势并不吻合,希望有关方面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有偏差,则予以纠正。
·平抑菜价,“看得见的手”当长期作为 2010-11-30
  平抑上海菜价绝非权宜之计,政府当长期为之付出努力。鉴于蔬菜尤其是绿叶菜易腐、易损、易破相和不易储存的商品特性,若要管长远,还非得成片开辟本地“菜园子”不可。
·垃圾分类不能又打市民钱袋的主意 2010-11-25
  改革开放越深入,上海有待改变的事项就越多越急迫。倘若每项改变都以理顺价格差、节能减排等等作为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借口,那是支撑不下去的。但愿推广垃圾分类不至于误入“歧途”。
·菜价起伏的教训不可不察 2010-11-24
  蔬菜安检理当从蔬菜下种开始,等菜都运到居民家门口了再安检已呈“马后炮”,可在以往,“马后炮”愣被某些机构作“当头炮”使。
·ARJ21不光是上海制造 更关乎上海服务 2010-11-23
  高端航空产品营销,涵盖技术贸易、科技贸易、创新金融服务贸易于一身,集运筹学、技术心理学、高端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顶级现代服务业。ARJ21不光关乎“上海制造”,更关乎“上海服务”,上海务必抓牢用好这一机遇。
·“住房低保”当务之急是落实 2010-11-01
  按财政分灶吃饭原则,眼下的“住房低保”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由于财权与事权在中央与地方层面纠结缠绕,遏制房价包括保障房建设,许多地方并未实心实意落实中央要求。
·征车船税按车价比按排量更公平 2010-10-28
  车船税乃地方税种,去年全国的总税额不到200亿元。可是面对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奔跑速度之快,这块税收蛋糕的增量将非常诱人。因此,即便是征税的方法,也应充分考虑广大车主的合理诉求和感受。
·“风口浪尖”调油价 着实让人费思量 2010-10-27
  在社会对物价已十分敏感,百姓承受力已相当脆弱,监管和调控又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形下,发改委突然上调成品油价,不管出于何种主观动机,其客观社会效果无异于在为已经呈现的通胀加“油”。
·央行加息之 “一箭三雕” 2010-10-20
  央行此次突然出手,先不论其日后收紧流动性之效果,单从出其不意之角度,已对直接和潜在的“调控对象”产生了相当的心理震慑。
·上海的“从容”也是国家形象 2010-10-19
  一座城市,实力有软硬之分,形象有外化和内在之别,从容不迫是一座城市应当追求的形象之一。
·“智利奇迹” 是如何铸就的? 2010-10-14
  近几年尤其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整治矿山安全力度继续加码,其中最厉害的一招是矿领导当班带队下井并与矿工一起升井。对这一尽乎无奈的“陪绑”式招术,尽管舆论不乏争议,但笔者是赞同的。笔者想说的是,遏制矿难频发的手段其实并不少,赶紧在中国的矿井内强制增设避难方舱就是又一个实招。
·黄光裕败北的个案反省价值 2010-09-29
  试想,有哪个理性的机构投资人会不顾形势、不识时务,把未来押给目前正在服刑的黄光裕及他的家族?
·安徽教材事件源自“市场”单兵突进 2010-09-03
  引进竞争原本一可提高教材质量,二可降低教材价格,不少评论当年作如此乐观分析。没料想,垄断虽被“相对打破”,但僧多粥少导致的恶性竞争随之相伴,回扣大行其道,害校长和教育官员无数。
·化解人口普查的疑虑有多难 2010-08-27
  说到失信,人们往往习惯性将其首先锁定于人际交往领域。殊不知,人们互不信任只是失信的表层反映,最具杀伤力的失信,是“各类社会法人”普遍的长期失信。
·经济总量“第二”的高帽不好戴 2010-08-18
  经济结构之痛只是困境之一,更有改革长期不配套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法治问题、民主政治问题、精神信仰问题……
·电讯资费过高妨碍信息社会成长 2010-08-17
  信息社会的判定标志,一是信息利用极大方便和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二是信息利用成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崭新发动机。然而诚如识者所焦虑的,基础电讯资费降不下来。
·油寡头向民企伸出了橄榄枝 2010-08-10
  这也是地方政府力促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前导性服务的一个经典案例,为各地政府如何提供服务及如何组织招商引资提供了有益思考和借鉴。
·价格乱象事小,改革被利用事大 2010-08-04
  公开征求意见稿是个小进步,但不值得表扬。《价格法》已整整施行十二年,拖到舆论已“炸锅”时才想起制定规制平息民众怨气,本身就是政府以往欠作为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