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论坛上获悉,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
  据悉,二00二年,中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一万三千一百六十一亿元,到二00六年达到两万三千四百三十九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百分之十三点五,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百分之十点三高三点二个百分点,是一九九八年到二00二年全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速度的一点九倍。[详情]
    □相关评论
工资增长:“均衡”才是关键
  其实,“均衡”之所以重要,说到底,还是因为它实际上内蕴的是一种价值和谐———既是工资收入的和谐,也是整个社会国民财富分配的和谐,因此,离开这样的和谐而空谈“增长”,即使我们不能说它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至少可以说是意义有限、不足为训,“中看不中用”的。[详情]
笼统的职工工资涨幅究竟掩盖了什么?
    有关部门还是不要津津乐道于目前的工资涨幅吧,这样的涨幅民众既难以看懂,也高兴不起来。如果对工资涨幅进行细分,是不是更好呢?因为进行细分之后,民众既能一眼就能看明哪些行业工资涨幅高,哪些行业工资涨幅小,哪些行业甚至是工资负增长。这样,不仅民众能够看懂,政府也能对症下药。[详情]
平均工资增长不等于社会总福利增加
  从各大门户网站的留言看,几乎所有的网友都对这条新闻嗤之以鼻,讥之为“真实的谎言”者有之,认为“不涨反降”者有之,质疑“是不是又在放卫星”者亦有之。
  如果说,网友的发言尚不具有统计意义的话,那么上个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杂志就明问题了。[详情]
我的工资被谁“增长”了?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健康,人民生活是否幸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工资分配状况是否公平。我们以前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事实证明,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比再次分配的公平公正对于社会的进步、稳定与发展更具有基础和实质性意义。[详情]
我为何对"平均工资涨幅"心存犹疑?
  前世界银行行长刘易斯?普雷斯顿认为:“单就发展理论本身而言,其实并无多大价值,除非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除非它收到了成果,除非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有人说,很多事情,在中国就怕“平均”二字,一平均,有问题和没问题瞬间就可能华丽转身了。这话固然未必可信。[详情]
平均主义是个好东西
  视野所及,几乎所有紧贴民生的统计结果发布,其权威性都因民众的质疑而消解。矛头一般指向统计部门的统计标准或者数据前提在合理性和精细程度上难以服众。譬如说“在岗职工”的定义和涵盖范围就让人一头雾水。按照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统计规范,所谓在岗职工,应该单指城镇单位的员工。[详情]
大家为啥对“工资连增两位数 ”没感觉
  上述分析警示我们,要想真正使“工资连续4年增长两位数”化为公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觉,化为切身的民生感受,尚需从增加公共产品保障、打破垄断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减轻民众税负等各个方面做起,而不是幼稚天真地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地空喊“工资连续4年增长两位数”。[详情]
平均工资增长营造了“分配和谐”幻觉
  从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论坛上传来消息: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详情]
平均工资涨了幸福感也应该跟着涨
  毋庸置疑,工资的高速增长是事实,我们理应感到幸福,但蕴藏在事实背后的幸福感剥离却更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应该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果仅仅被那些看似幸福的数据所陶醉,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平均工资增长让普通职工有幸福感,那才是幸福的数据。[详情]
中国劳动学会,你在为谁说话?
  无需讳言,中国职工工资增长与否,事关社会和谐;但相关部门、机构能否科学合理地统计和发布中国职工工资,进而给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思路,更加事关社会和谐。我们不要被“职工工资多少多少”蒙蔽了双眼,从而忽略新闻背后的大问题:即中国的非营利性社团,怎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客观、公正?[详情]
工资增长应带给民众感受得到的福利
  对工资增长速度的夸大可能误导决策层,使他们忽视工资涨速过慢对内需的制约。工资增长必须能给民众带来感受得到的福利和感受得到的购买力,否则,这种数字游戏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应对房价、学费、医疗费用等的持续上涨,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详情]
工资两位数增长,幸福感几位数增长?
  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这的确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的振奋人心。转念想想,却又好象不是这么回事。 [详情]
别用“平均法”掩耳盗铃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种“马太效应”一直存在于现实社会中。“金字塔型”的中国如果凡事都参考平均数,无异于利用“障眼法”,忽略贫富差距,掩盖社会矛盾,助长“马太效应”。[详情]
百姓是否感觉到工资增长最快时期
  我们必须冷静看待“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这个结论,决不能为此而沾沾自喜。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工资收入差距,大幅增加普通职工收入,抑制房价等重要商品价格过快增长,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等措施,使百姓真切和明显感到“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详情]
谁的工资“每年两位数增长”?
  作为一个在岗职工,我希望有关部门再统计公布有关职工工资的数据前,至少应倾听一下真实的民声。我的建议是:中国劳动学会不妨调查统计三组数据,一个是垄断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一个是其他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然后再作一个所有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这样,也好让我们知道到底谁的工资“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也好让政府部门知道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根源在哪里。[详情]
中国职工工资连续四年高增长的背后……
  毫无疑问,所谓职工平均工资四年高增长,不过是少数人的高收入、高幅度增资把大多数人的低工资、低幅度增资“平均”着增长――在企业,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高达十几倍、数十倍,一个拥有几十万年薪的高管与一个年收入万元的普通工人,一“平均”,平均工资岂能不高?在某种意义上讲,职工平均工资连续高增长,实际上是企业收入差距扩大过快、过大的一个表征。 [详情]
职工工资增长,仍需长效机制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密集型生产企业劳动大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上,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使全体职工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确保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的改革落到实处。[详情]
·关键看谁拉动了“平均工资增长” ·职工工资超过GDP增速,忽悠吧!
·工资平均增幅掩盖了很多问题 ·工资上涨为何引来板砖一片
·“职工平均工资上涨”中的苦涩 ·如此职工平均工资并没有多大意义
·更重要的是“幸福感” ·均工资连年涨,百姓为何没感觉?
·工资增长“最快”别成数字狂欢 ·工资增长主要是“体制内”增长
·平均工资惹争议 贫富分化被遮蔽 ·工资跨栏猛跑,房价却似刘翔
  □大众评论
刘建超:文字游戏
  首先,所谓工资平均涨了13.5%,有文字游戏之嫌。须知国有单位、垄断企业的工资涨得多厉害啊,其他行业的涨幅离13.5%差距就不小了;其次,工资的涨幅果真比物价的涨幅快吗?我看未必。大家比较普遍的感觉是,工资的涨幅根本就赶不上房价、药价和孩子学费的涨幅,也就是买点日常用品还能凑合。
李忠存:不能满意
  虽然每个行业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始终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笔者随机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做了一个调查发现,90%以上的人都不满足于目前的薪金水平和这两年工资的增长幅度。
何若灵:难以承受负担
  工资平均增长率只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剪刀差的存在使得并不是所有的人,甚至是很多人不能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我越来越感觉到身边的巨大变化和自己的变化无关,尤其是在关系到民生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使人难以承受其负担。
郝彬彬:这会误导政策
  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在岗职工人数,得出的平均工资是算术平均数工资。算术平均数计算法统计方便、简单明了,但容易受到“极值”(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即便该数据反映了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整体水平处于上升状态,但是掩盖了了太多的事实真相。一个不能涵盖一定面的数据,一个缺乏科学体系的数据,不仅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而且会误导政策走向。
王平:“求均值”根本不对
  这样的工资计量方式本身就有问题。平均而来的工资并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不能反映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状况。在任何指标都“平均”盛行的年代里,落后的个体往往会被忽视,就像我们如果一味去强调平均收入大幅度增长,那些落后地区仍有衣不遮体的人就可能会被忽视。[详情]
远山:这可不是“全民增长”
  “工资上涨”的统计对象是中国在岗职工,也即政府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而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以及相当数量四处打“临时工”的农民工自然被排除在外。一个统计来源相对窄化的数据,对“流失”的那部分人群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