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热议:政府采购为何拒绝国货?
    2007-03-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闻回放

    江苏一些部门在中央空调的政府采购中歧视民族品牌,在公开招标通告中提出:空调主机必须为进口品牌,产品为进口或合资产品;设备要求“国际品牌合资或进口产品”;品牌要求“中外合资及以上”。(据《人民日报》)

 

【新华网】政府采购爱洋品牌无大碍[邓海建] 

    民族品牌在自家院里碰壁并非第一次,许多地方在政府采购方面都有浓厚的洋品牌情结。对此,舆论多是批评政府崇洋媚外,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甚至建议“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扶持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但是,如果冷静思考,问题也许并没有舆论渲染的那么严重。[详情]

 


【东方网】民族品牌就代表落后吗? [作者:大丫山]

  我想,这些有着严重“崇洋媚外”消费心理的“无数个人”和“一些政府部门”是该好好地反思反思了。“崇洋、崇贵、攀高、从众”之风不可长。与此同时,我国民主品牌的厂商自己更要争争气,不要使自己一出生就沦为“后妈”生的之命,让人给瞧扁了。[详情]

 


【新华网】国货因"油水"少被剔出政府采购?  [作者:陈一舟]

  容易受权力干扰的采购机制和“猫腻空间”,才是政府采购拒绝国货现象背后的真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本着“花最少的钱购买最佳产品”的原则,政府采购即便是拒绝了民族品牌,也应该不会引起社会舆论的批评。[详情]

 

【济南日报】政府采购拒绝国货背后的真问题[陈一舟]

  在我看来,给所有民族品牌都贴上质量与服务劣等的标签一概拒之门外,这种行为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政府采购机制的重重弊端。主要表现在,违背招投标惯例随意乱设门槛,无视公平竞争原则制定“自我采购规范”;“人治思维”凌驾于“比价采购”的天然规则之上,想“招”谁就“指定”谁。在落后且不规范的采购机制下,“拒绝国货”与“拒绝洋货”其实都有可能。[详情]

 

【人民网家电频道】民族空调品牌为何屡屡止步政府采购?[沈闻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采购的空调工程也将陆续增加。特别是随着3G牌照的发布,各地电信运营商们的基站将面临升级和改造,而多年前购买的外资空调品牌也步入了产品正常的淘汰期。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民族空调企业必须要迎头赶上。一方面,要重视政府采购等商务领域市场,这一市场往往更集中、需求量也巨大。另一方面,要针对这些特殊的商务领域市场,准备一套有效的宣传方式,将企业自身的技术、产品优势及时巧妙地传播,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等而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详情]

 

【人民日报】政府采购排斥国货?[汪晓东]
  其实,保护国内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是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政府采购的要义是公开和透明,如果事先就划定品牌范围,人们不禁要怀疑:其中是否会有什么猫儿腻?是否会孳生某种腐败?
  即使这只是无端猜测,仅就政府采购限制国货而言,至少透露出一些政府部门既没有把鼓励自主创新搁在心上,也没有把有关法律放在心上……[详情]

 

【江南时报】政府采购岂能对“民族品牌”说不[刘根生]

  拒绝国货,最大理由就是国货技术不行。其实,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中国的中央空调,特别是大型中央空调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很多国外品牌,从压缩机到零部件,都是由国内生产。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说,其实中央空调“原装进口”已没什么优势了,倒是民族品牌优势明显。面对这种状况,偏要对民族品牌说“不”,到底是为什么?[详情]

 

【新京报】政府采购为何崇洋媚外[王毅]

  政府采购显然是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报告的,但倘若缺乏代表委员们的有效监督与质疑,那么可想而知的一个结果就是,政府采购需要多少钱,政府就会批多少钱。在监管失序的背景下,纳税人的血汗钱就没有了可靠的保障。
  政府采购中的“崇洋媚外”的倾向,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如果不予以足够的警惕,恐怕这种现象还会继续在一些政府官员的鼓动声中蔓延。[详情]

 

【国际在线】“民族品牌不得入内”的政府采购背后[作者:辛木]

  政府采购优先考虑本国设备,严厉打击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从来就是鲜明的“国际惯例”。韩国、日本以及美国等国通过多年的政府导向和法律强化之后,采购国货不但成为政府自觉的行为,而且深深地渗透进了全体国民的消费理念之中。我们不妨作出这样一个假设:假如韩国某个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时限制本国品牌的话,这个政府部门是不是只挨几句骂了事?[详情]


 

【红网】让民族品牌扎根国人心中[作者:朱海滔]

  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加大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已刻不容缓。[详情]

 

【中华工商时报】谩骂与崇拜都是极端

  也不要一味指责政府采购,不照顾民族品牌。其实政府采购也担负着追求完美性价比的责任,否则购买了劣等产品,就等于拿纳税人的钱开玩笑,恐怕这也不是民众想看到的结果。谩骂“崇洋媚外”只是一时的情感宣泄,找出差距“退而结网”才有助民族兴旺发展。请别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口舌之战上,挑起民族产业发展的重任才是当务之急。[详情]

 

【中国法院网】政府采购拒绝国货为何屡屡上演[作者:吴仁寿]

    因为,政府采购的意义非同小可:其一,全国性的政府采购数额巨大,足以影响企业乃至行业的兴衰;其二,政府的采购行为是一个巨大导向,势必引导全社会的采购倾向。正因如此,政府应当成为民族产业的最大、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应当成为支持民族产业的带头者。[详情]

各说各话

 

广州研究人员谢涛:采购抵制国货是一个危险信号

  政府采购抵制国货,从法律上来讲,可能至少违背了两点。其一,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相关规定。如,“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第18条),“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第20条)。其二,《中国产品采购法》和《政府采购法》都有关于各级政府在采购和执行操作中必须优先向中国企业和产品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优惠待遇等规定。
  培植民族品牌,政府义不容辞,如果推卸责任,带头崇洋媚外,这种倾向实在危险。


山东沂南教师辛木:对歧视采购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政府采购拒绝国货,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国货技术不行。可事实上,中国的中央空调,特别是大型中央空调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很多国外品牌,从压缩机到零部件,都是“贴牌生产”的“原装进口”。同时专家指出,民族品牌的性价比是国际品牌所望尘莫及的。
  前段时间,安徽、江西等政府部门曾在政府招标中拒绝采购国产设备,一度招致网友们义愤填膺的痛斥。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道德谴责还将持续下去。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采购中的回扣潜规则已经在与跨国公司的结盟中明显拥有了比较优势,这使得一些采购人员在与跨国公司合谋时变得愈发得心应手和肆无忌惮。

江苏南通高中教师邓海建:爱上“洋品牌”有错吗?

  坊间的情绪性舆论多是倾向于批评政府决策的“崇洋媚外”,问题是,我们很少能冷静下来打量一下我们民族品牌的生存语境。
  长袖善舞的政府不是好政府,这是市场教给我们的通识。民族品牌可以问政府要政策要资源,但永远要不来市场,即便政府采购了一个民族品牌,那么,是否意味着对其他国产品牌的“歧视”呢?是否国外品牌也要连声喊冤说自己遭遇到“非国民待遇”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WTO的宏观视角下,大肆叫嚷无边界地保护民族品牌是危险而尴尬的。但愿我们亲爱的民族品牌们别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洋品牌这个“狐狸精”也不是天生不要修炼的。


山东淄博公务员陈一舟:摘下爱国墨镜看采购拒绝国货

  在我看来,给所有民族品牌都贴上质量与服务劣等的标签一概拒之门外,这种行为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地方政府采购机制的重重弊端。主要表现在,违背招投标惯例随意乱设门槛,无视公平竞争原则,想“招”谁就“指定”谁。在落后且不规范的采购机制下,“拒绝国货”与“拒绝洋货”其实都有可能。
  容易受权力干扰的采购机制,以及在机制弊端下滋生的“腐败温床”和“猫腻空间”,才是政府采购拒绝国货现象背后的真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本着“花最少的钱购买最佳产品”的原则,政府采购即便是拒绝了民族品牌产品,也不应该引起社会的指摘。

江苏媒体从业者张广墅:挑好的买没错

  我们应该看到中外品牌质量上的差距,不应该一味指责政府采购不照顾民族品牌。其实,政府采购也担负着追求完美性价比的责任,倘若购买了劣质产品,就等于拿纳税人的钱开玩笑,恐怕这也是民众不想看到的结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民族产业自立自强,才能抵制“洋品牌”的冲击。一味仇视“洋品牌”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踏踏实实地发展民族产业才能打响“品牌入侵”的保卫战。

福建省武平县周洪庆:这种行为涉嫌违法

  《政府采购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第二章第二十二条规定:采购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可见,政府采购歧视民族品牌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有关单位和人员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相关链接


[人民网]江苏一些地方招标明文拒绝民族品牌?

  记者在“南京采购与招标网”发现“如此这般”的招标通告远不止这些。除了中央空调,电梯等其他设备的招标也是高挂“民族品牌不得入内”的触目招牌。
  这些招标通告书,笼统地把中央空调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资格的品牌,一类是没资格的品牌。让人困惑不解的是,划分标准不是以技术、价格、售后等综合实力为准,而是以是否穿“洋装”为唯一标准!至于原汁原味的民族品牌,统统成为“劣等货”,连进门资格都被剥夺了。
[详情]

 

[人民网]民族品牌不如原装进口? [人民网记者:曾高飞]

  “原装进口”与“民族品牌”的中央空调有什么优势呢?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说,其实“原装进口”已没什么优势了,倒是“民族品牌”优势明显。技术上上面的案例已经说清楚了。价格是民族品牌的“杀手锏”,因为运营成本(如劳动力成本)低得多,从来没见“原装进口”比“民族品牌”便宜。售后上“民族品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原装进口”一旦有问题,还要支付巨额费用请外国专家“会诊”。弃用民族品牌真是让人费解。[详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