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就代表落后吗?
    2007-03-28    作者:大丫山    来源:东方网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政府部门进行中央空调招标时,在“资格门槛”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品牌要求:合资、进口品牌”,其藏掖的意思是“民族品牌不得入内”。记者循迹打开某市采购与招标网,发现朋友所言确实不虚:公开招标通告要求:空调主机必须为进口品牌,产品为进口或合资产品…… 
  近来,有关政府封杀民族品牌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之所以大张旗鼓地拒绝民族品牌及设备,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民族品牌虽然价格偏低,但质量不过关,远没有国外品牌及设备的质量稳定可靠。事实上呢,并非如此。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就曾指出,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汽车、通信、航空、石化、造纸、机床、工程机械、家电、医药等41个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其中有许多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品牌标准,并在大量出口。比如海尔冰箱、长虹彩电。 
  一些人开口闭口洋品牌,显然是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心理在作祟。但近来无数事实证明,洋品牌并不一定就货真价实。自2005年开始,国内许多省份比如浙江,一直就是国际知名品牌被脱去神话外衣的梦魇之地,如雀巢奶粉、索尼相机、东芝电脑、欧盟皮鞋、丰田汽车等等都在频频“触雷”。一些地方工商部门对国际品牌进行的专项抽检行动也几乎每次都不会无功而返。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雪军教授就曾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重名气轻监管的行为导致洋品牌有恃无恐。一些地方和部门针对洋品牌大开绿灯,“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等等,超国民待遇使得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只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应该让所有的消费者享有同等的权利,让所有商家遵守一样的规则,让所有商品接受一体的监督,享受政府提供的平等的竞标权。那种对待民族品牌就像偏见的婆婆尚未看到媳妇儿、仅听名字就将其先行否决的做法是要不得的,那种将民族品牌踩入地狱、把洋品牌捧上天之举动更是天理难容。一些人们之所以唯“洋”马首是瞻,是他们身上有着一颗“弱国”心态,总以为本国的不如别国的,导致了一个以洋品牌为尊的市场价值取向。洋品牌恃宠而骄,与这些消费者的过度迷信不无关联。 
  倘若“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只是简单的个体消费行为,那倒罢了,但这种心理一旦变成集体无意识,甚至一些政府部门也失去理性,并为这种心理推波助澜,那无疑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机,更是对民族自主品牌的一种伤害、阉割,这是绝不容许的。事实上,我国政府采购法早就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该单位、个人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单位责任人或者个人处分。 
  我想,这些有着严重“崇洋媚外”消费心理的“无数个人”和“一些政府部门”是该好好地反思反思了。“崇洋、崇贵、攀高、从众”之风不可长。与此同时,我国民主品牌的厂商自己更要争争气,不要使自己一出生就沦为“后妈”生的之命,让人给瞧扁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