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从“聚力赋能”到“抢先起势”,成都这样下好文旅复苏“先手棋”
2022-12-21 来源: 经济参考网

  12月14日-19日,短短6天时间内,成都就在广州、北京、深圳、三亚、海口开展了5场旅游推介会。而在更早的11月,成都市组织相关从业者赴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开展了多场文旅推介会,并与各地建立起游客互送机制。从北京到海南,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以“新生活 新消费 新成都”为主题,成都抢先发声,用一场场文旅推介会,唤起游客对烟火成都的美好记忆,激发来蓉意愿,为成都文旅业复苏抢占先机。

青城山雪景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成都激发文旅市场活力的举措从未停滞。推出多项措施帮扶困难企业、组建文旅市场恢复发展工作专班、启动天府文化旅游节暨成都冬季游、发放1000万元“烟火暖冬日·安心游成都”文旅消费券、前往成都旅游主要客源地开展推介座谈会……一揽子“硬核”措施不断为成都文旅市场破难题、抢先机、开新局。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修炼内功、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是成都文旅一直保持活力的秘诀所在。“‘新生活 新消费 新成都’这个主题,标志着成都文旅已经重新站到加快恢复的起跑线上并迅速抢跑。相信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成都文旅一定能率先实现量与质同步提升。”这位负责人说。

  炼内力: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信心

  2020年,当多数从业者都在缩减开支时,成都本土品牌尚锦酒店集团投资千万元对旗下酒店进行提档升级。“长远来看,练好‘内功’才能经受住考验。”尚锦酒店集团董事长曹洪明说。

  彼时,文旅市场暗淡、旅游业陷入瓶颈期,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对比2019年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两年里旅行社从业人员减少了13.7万人。而这流失的近14万人,仅仅是对旅行社行业的统计数据,酒店、航空业、景区等行业的人才流失并没有包含在内。

  “这几年我们的政策,首先是要留住市场主体,留住人才。”在成都市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看来,提振市场信心,确保成都文旅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是过去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核心工作。“整体来看,成都旅游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成都旅游业的竞争优势是没有变的,只有留住人才,积极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寒冬’过后‘触底反弹’。”这位负责人说。

琴台路夜景

  为加快推动旅游市场恢复,成都市文广旅局组建了文旅市场恢复发展工作专班。同时,《加强文旅企业帮扶促进行业恢复的工作措施》《支持旅游行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2022年成都共拨发旅游业专项发展资金8100万元,为成都市779家企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帮助文旅行业度过困难。

  与此同时,成都市文广旅局积极引导文旅行业苦练“内功”、提能升级,包括修订完善《成都市支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组织企业开展项目制培训,指导住宿业、旅行社、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持续构建文旅行业基础数据底座,推进景区景点智慧化和智慧文旅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成都文旅的复苏积累了强大能量。

  “三年来我们坚持不减员、不降薪、不拖欠工资,同时在政府的统筹下加强员工培训。”曹洪明介绍,2022年6月-11月,四川尚锦酒店集团84人分3批参加了成都文广旅局组织的项目制培训,员工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做好了充足准备,期待成都旅游业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曹洪明表示。

  激活力:主动作为培育内生动力

  “这几年里,旅游市场不断变化,我们也不断地拥抱变化。”2021年9月,从事户外运动行业的蒋宇转型做起了研学旅游,将行业“冰冻期”转化为企业发展“机遇期”。

  作为旅游+教育的新兴行业领域,研学旅游是串联成都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传承和发扬天府文化、提振经济社会发展、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2022年7月6日,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民政局、民盟成都市委会指导下,成都市研学旅游协会成立,10个研学场景、10条研学新路线也随即发布。成都市研学旅游协会会长谢慧然介绍,协会目前共有80多家会员单位。“接下来我们还将面向社会征集100个研学新场景和100条研学新路线,打造一批具有成都标签和成都内涵的研学品牌产品,为成都研学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样本。”谢慧然说。

现代都市中的茶馆文化

  除研学旅游外,露营等业态也在近两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持续火爆的新场景、新业态,让成都文旅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市文广旅局结合公园城市建设,依托街区、社区、绿道推出了100个彰显文化韵味、富含烟火气息的“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通过场景机会供给,为企业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此外,为进一步增强成都文旅市场活力,助力产业复苏,成都市文广旅局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旅行社、酒店、平台开拓客源,设置多重奖励措施,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支持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对新评为成都市“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区”“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的,给予一定补贴;通过包机、专列等方式,组织外地游客来蓉旅游,探索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显魅力:抢占先机激发游客来蓉意愿

  在上海工作的项婷婷最近通过在线旅游平台领取了成都文旅消费券,她计划在2023年元旦假期到成都来旅游。据了解,“烟火暖冬日·安心游成都”文旅消费券共计1000万元,可用于线上平台住宿、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12月12日首批发放金额500万元,截至12月14日上午9:30,共计发放消费券58991张,形成订单金额超过830万元。

  成都一直以来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牌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在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成都成为34个旅游枢纽城市之一。如何在跨省游需求不断旺盛之际,唤醒游客来蓉意愿?成都的做法是抢抓时机、提前布局,积极主动“走出去”。

  2022年11月-12月,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各旅游行业代表,赴北京、上海、杭州、宁波、海口、广州、深圳、三亚等地开展2022成都文旅冬季游推介座谈会,进一步激发游客来蓉旅游意愿。“成都对游客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这几年一些游客的旅游计划暂时被搁置,我们通过主动发声,唤醒他们对烟火成都的向往。”相关负责人说。

西岭雪山景区

  同时,成都也在用最大的诚意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从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零碳景区建设,到大邑县安仁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都积极创建文旅品牌的脚步从未停下。

  2022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将高质量打造彰显天府文化、极具“成都范儿”的体验式文旅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重点培育“蜀风雅韵”文博艺术、“数字尖端”影视动漫、“时兴社交”文娱潮玩、发展“感知浪漫”音乐演艺、“浸浴自然”生态畅游等十大新业态。未来的成都,将更具文旅吸引力。

  旅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旅游出行市场迎来显著利好,预计元旦、春节将成为重要转折点。迎接文旅市场复苏,成都已经准备好了。(龚媛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部分储能项目成“鸡肋” 亟待“补短板”降本增效

部分储能项目成“鸡肋” 亟待“补短板”降本增效

记者近日采访调研了解到,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提速,加快储能等灵活性电源建设迫在眉睫。

·让“空心”的村庄重焕生机——塞外山城张家口上千个山村的逆转故事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