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良种 良法 良机——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丰收印象
2022-12-21 记者 孙晓宇 汪子旭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2月20日,在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镇长兴村,村民韩志民抓起一把金黄饱满的大豆,和记者分享丰收的喜悦。今年,他所在的合作社种了8000余亩大豆,亩产可以达到530多斤,是历年来的最高水平。

  大豆生产事关粮油安全、国计民生。“稳粮增豆”成为今年农业生产的一项硬任务。其中,提高大豆单产至关重要。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常年占全国40%以上。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实现面积增、单产升、总产创历史新高。

  “能取得如此高产,离不开良种、良法和良机的结合。”韩志民对记者说。

  作为规模经营主体新力量,韩志民担任理事长的诚信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2年成立以来,便开始引进现代农业机械,钻研节本增效提高粮食产出的办法。

  先进种植技术是产量提高的关键。韩志民告诉记者,为了响应今年“稳粮增豆”的号召,黑龙江省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大垄密植种植模式。此前传统的种植方式,垄上只能种植两行大豆,每公顷保苗仅能达到28万到30万株。

  “现在采用大垄密植技术,垄上可以种植三行大豆,结合精密播种技术,每公顷保苗能够达到36万株。”韩志民说,新的栽培模式播种量大,且通风、采光、抗旱排涝的能力也更强,产量自然就上来了。

  “我们聘请了专职农艺师,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技术,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精密播种、科学施药等技术,进行大豆标准化生产。”韩志民说,先进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虽然每年要支付10多万元的农艺师年薪,但和种粮收益相比,这钱花得值。

  好种生好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每年都会提前小面积试种四到五个大豆品种的试验田,测试品种的产粮潜力,决定是否大面积种植。”韩志民说,他们也会对试验田的作物施用不同浓度的叶面肥,根据产量确定最佳的施肥浓度。

  “你看,这是我们种植的’东升一号’小粒豆,专门用来生产豆芽的,出芽率非常高。”韩志民说,这种芽豆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每斤收购价在3.3元左右,而市面上普通的大豆每斤仅能卖到2.8元左右。

  推开合作社的农机库房,为今年丰收立下汗马功劳的各类农业机械在维修、保养后尽数入库。大马力的拖拉机、收割机、高速精密播种机等30多台套机械设备品类齐全,这是合作社10年来陆续投入1200万元攒下的“家底”,明年农忙时它们将继续派上大用场。

  “我们投入300多万元购置的收割机,一天一宿就能收获50垧地,收获精度还高,降低了收获过程中的损失。”韩志民向记者细数这些“宝贝”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韩志民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只是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黑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夯实粮食产能。今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迎来“十九连丰”。

  放眼全国,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突破61%,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以上。这些,有力支撑保障了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部分储能项目成“鸡肋” 亟待“补短板”降本增效

部分储能项目成“鸡肋” 亟待“补短板”降本增效

记者近日采访调研了解到,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提速,加快储能等灵活性电源建设迫在眉睫。

·让“空心”的村庄重焕生机——塞外山城张家口上千个山村的逆转故事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