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交所首个指数——北证50成份指数正式发布实时行情,以反映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比较基准。同日,华夏基金上报华夏北证50成份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便于投资者参与北交所市场和更好把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机遇,将为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和多样化投资者。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李俊表示,作为北交所市场的核心宽基指数,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股按照市值规模和流动性选取排名靠前的50只证券,兼具代表性与成长性。他认为,北证50指数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发挥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引导公募、保险、银行等社会资金流向“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中小实体融资难的发展困局;二是通过开发指数化产品,更加便捷地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参与北交所市场以及分享中小型企业成长发展红利的机会。
据北交所统计,首发样本股总市值占比71%,覆盖16个细分领域,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数量居前,汽车、电子、国防军工、食品饮料等领域均有涉及。
从2021年11月15日开市交易至今,北交所已经平稳运行一年。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增至126家,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企业的业绩表现亮眼,总营收同比增长33.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43%。
聚焦专精特新的北交所在二级市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年初至今,北交所日均换手率为2.4%,较此前精选层有本质提升,也明显高于当前的新三板创新层。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北交所平稳运行,公募资金、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均已布局北交所。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北交所的持仓比例逐季提升,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在北交所的重仓持股比例上升至0.13%。
据了解,2020年6月,华夏基金就成立了首只可投资新三板精选层的公募基金;2021年11月,华夏基金成立了首只以投资北交所为主的主题类基金,也是全市场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之一。此次首批上报华夏北证50成份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表明了华夏基金对北交所股票乐观积极的态度。
自2004年发行国内首支ETF以来,华夏基金始终高度重视ETF业务,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先后设计推出境内首支中小盘股票ETF(中小板ETF)、境内首支跨境ETF(恒生ETF)、境内首批行业系列ETF、首只沪港通ETF、首批科创板ETF(科创50ETF)、首批A50ETF等创新产品。目前公司旗下上市ETF数量达69只,数量和规模均为全市场第一。